大台北地區的五、六年級生,應該都有過住家淹水的童年記憶。淡水河的三大支流—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原本就是颱風淹水、大雨積水的易氾濫河流,政府從1960年代開始台北地區整體防洪計劃。
歷經台北地區整體防洪計劃後,淹水已不是大台北地區最需要煩惱的水問題。圖片來源/黃昭勇攝
這個歷時30年、斥資1,101億元的淡水河流域整治,是台灣迄今上最大的防洪計劃,號稱可以抵禦200年重現期大洪水。
「現在淹水已經不是問題,污染才是問題,」親身參與台北防洪計劃的水利專家、曾任內政部長的李鴻源總結。
親身參與台北防洪計劃的水利專家、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總結了淡水河防洪計劃的挑戰。圖片來源/Lab Video
如蛛網密布的淡水河流域,是台灣商業重鎮,流域內的三大直轄市(雙北市、桃園市)和省轄市(基隆市)雖然共有65萬家公司、3萬間工廠,但這裡是台灣最先走入後工業化的區域,照理說,應該沒有太多農工污染才對。
淡水河流域流經三大直轄市,是台灣商業重鎮。圖片來源/GoogleMyMap。設計/高偉倫。
而且,為了改善河流水質,政府在過去30多年,又花費1,710億元投入淡水河流域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目前共完成超過2,700公里的污水管網。從水質監測數據來看,淡水河污染確實逐年變少,2012年,時任台北市長的郝龍斌還曾喊出「這是30年來最好的水質」。
但是,淡水河距離河清水澈,還有最後一哩路。根據環保署2019年數據,淡水河仍有近3%河段屬重度污染。
要如何消滅這最後的3%?
除了持續監控沿岸企業與工廠產生的垃圾與廢水,更需要關注淡水河最大污染源——來自290萬戶家庭的生活廢水。
近百萬戶未接管成水質破口
據台北市政府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統計,大台北地區每天產生約200萬噸民生廢水,這些帶有油脂、清潔劑、有機物等的廢水若未處理就直接排放至河川,會導致水質惡化、發臭、優養化。不但影響生活在這片流域上的民眾,也會造成水資源無法被有效地循環使用。
家戶若未接管,未經處裡的民生廢水會直接排入水溝,然後流進河流中。圖片來源/黃昭勇
研究淡水河逾20年的台大水工試驗所助理研究員黃國文便指出,雖然雙北的整體污水處理率皆超過8成,但「水質最大問題來自於未接管、沒有納到污水下水道的家庭廢水,還有一些小型工廠,」他說,「這是目前環保法規沒有管到,污水處理也沒處理到的部分,更沒辦法了解的污染來源。」
雙北市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家戶接管」,希望家庭廢水能先進到下水道系統處理後,再排放回河川完成水的循環。
新北市是污水接管率進度最快的城市之一。2009年,新北市家戶接管數只有28萬多戶,去年一躍成為全國第一個家庭接管百萬戶的城市。新北市長侯友宜計劃,未來四年要再增加25萬戶的接管數,接管率將可達75%。
新北市於2019年底完成100萬戶用戶接管。圖片來源/新北市水利局
台北市則完成近89萬戶,家戶接管普及率為全國之冠。近年接管戶數從每年3萬掉到1萬,為提升市民用戶接管意願,台北市政府也提高補助金額,最低從5.2萬元至最高12萬元,相當於只要坊間6成的施工價,並取消化糞池必須位於建物正下方的限制,藉此擴大補助對象、鼓勵民眾接管。
儘管雙北已接管約190萬戶,依舊有近70萬戶家庭還沒接污水下水道,再加上桃園市與基隆市,仍有百萬戶的家庭生活廢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淡水河。
看不到的建設 違章民眾、地方首長都想視而不見
只是從家裡接管到下水道,為什麼花了30年還沒有接完?民眾、地方政府長久以來不願面對,是接管緩慢的關鍵。
具有水利工程背景的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副主任莊育偉表示,歐洲國家的都市計劃多是先將水、電、瓦斯管、污水下水道等公共管線做好人再入住,像德國、荷蘭、西班牙、瑞士等國的污水下水道系統普及率皆超過9成,甚至鄰近台灣的韓國也超過9成、日本近8成。
德國的污水下水道普及率超過9成,水質乾淨,也讓人民更願意親近萊茵河。圖片來源/Unsplash
但台灣通常是先入住了一大批人,發現水髒後再做污水下水道、接自來水管。莊育偉說,接自來水有實質需求,污水管因為看不到,反而成為可有可無。
除了歷史因素,莊育偉進一步分析,要建污水下水道需要所有家戶都同意才能進行,一條街如果有200戶人家,只要一戶抗議、陳情,或是聯繫不到,工程就寸步難行。
用戶接管意願是一大阻礙。莊育偉說,大樓跟大樓之間的防火巷或比較寬的地方,往往被民眾拿來當曬衣場、廚房或是倉庫,雖然是違建,但這麼多年都沒取締,突然因為要接污水管必須拆掉,「鄉代民代就會來關切,要求政府要想辦法。」
況且,污水下水道接管後就要繳交污水處理費,部分民眾會有「那晚一點接管好了」的心態。
後巷接管施工前(左);後巷接管施工後(右)。圖片來源/新北市水利局;圖片設計/鄭宇茹
污水下水道工程昂貴,又是「看不見的政績」,地方首長未必有心想做。以新北市來說,一年接8萬戶就要花30億元,「許多後巷工程還要全額負擔,有些首長並不願意,」新北市水利局宋德仁直言不諱。
宋德仁也指出,光是下游的雙北市接管率高,也還不能完全解決淡水河污染。「桃園是很多溪流的上游,像鶯歌溪、大漢溪等,上游的污染若不解決,下游的雙北區域水質還是不會好,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接管前的過渡工具:截流站
截流站扮演下水道接管完成前的過渡角色,協助將排放到河水的污水納入下水道系統中。圖片來源/新北市水利局
污水下水道建設是進步國家的象徵之一,但接管並非短時間內能完成,需要先從主幹管、次幹管、分管網、支管等依序接到家戶,整個系統要好幾十年才能建好。在家戶全面接管之前的過渡期,為了減少流入河中的民生廢水污染,可以使用污水截流站。
宋德仁解釋,像塔寮坑溪、鴨母港溝、貴子坑溪等比較臭、水質較差的支流,都會流到大漢溪、淡水河。環保署為改善水質,便設置截流站,直接從河流上將污水截流到污水下水道處理系統,再送到八里污水處理廠處理,「這是雨污混流,新北市一天可截流約30萬噸。」
淡水河系污水下水道系統截流站(井)共有37座,台北市14 座、新北市22 座、基隆市1座,目前皆正常操作中。宋德仁說,等用戶接管率達一定程度後,截流站就會慢慢關掉,或轉作其他用途。
教育才是改善水質的根本
提升家戶污水接管率後,接下來就是從源頭去管制事業廢水。「理論上要拿到工廠登記都要有污水處理的設備,一定要經過經發局管控,但拿到登記後,工廠不見得會啟動設備,因為需要花錢維護,所以可能會偷排,所謂源頭管制就是要加強取締,」 宋德仁說。
政府可以透過工程、法規,管控家庭和工廠的廢水排污,但一般民眾對淡水河造成的污染,卻需要透過民眾自律自制。
這偏偏是最難的一環。
「我們的河川很可憐,像貴子坑溪,每天還是有人亂丟垃圾,就只是因為垃圾袋要收費,導致部分抽水站還做垃圾攔截網,避免影響撈污機,」宋德仁坦言,如果民眾守法,不偷排廢水、亂丟垃圾,淡水河才有機會變成一條人見人愛的清澈河流。
行動倡議:拒絕謀殺淡水河——看看我家污水接管了沒
降低淡水河流域的污染,關鍵之一是家庭廢(污)水要經由下水道進入處理系統。
加速提升家庭污水接管,我們建議可以這樣做:
- 【步驟一】看看自己家裡的污水接管了沒?
現在可以直接上網查詢:台北市民、新北市民、桃園市民、基隆市民 選擇你所在的縣市,前往連結查詢。 - 【步驟二】如果你家還沒接管,可以跟里長或區公所聯繫,要求加速接管。
不讓自己成為污染淡水河流域的兇手,一起 #為淡水河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