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夜晚溫州街長巷,對比另一側無光的溫州公園,視線自然被「而立書店」深藍招牌和暖黃燈光吸引。而立書店招牌小巧,卻穩穩佇在那兒;黑夜中一方藍,讓人聯想到深邃的海,可字體透出篤定光線,又像燈塔指引方向。
台大溫州街商圈最珍貴的地景之一正是書店,舉凡1979年創立的聯經書房、其地下一樓是專售簡體書的上海書店,和40多年來謹守地下室、過去大膽販售禁書被標榜為先行者的唐山書店,以及華文地區第一家女性主義書店女書店,其他還有如雅博客、華欣等專賣回頭書的二手書店⋯⋯。在各有歷史和鮮明價值的眾書店中,2021年甫新生的而立書店,如何回應它位處的環境?
方億玲介紹這間她所「產生的孩子」時,談起一個小故事:「我們書店的矮書櫃是可移動的,現在兩個書櫃中間擺了一盆植物,那是從門口搬進來的。有天我們發現天花板在漏水,就和員工討論乾脆搬植物過來,直接讓它澆水。很自然也很機動,我們不想要有任何標籤。」
而這不想要標籤的宣示,實際上是先正視了標籤的存在,再透過意識與行動,耐心將它消除。
在生病與康復之間,試著陪伴他人
這個年代,經營書店已屬不易,更何況是經營一間直面大眾刻板印象的書店?開店至今近兩年,多得是辛苦,但方億玲不曾停止自我提醒:「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25歲左右確診躁鬱症的她,起心動念是想照顧患有精神疾病的病友們。因為,在陪伴一間書店成長之前,她更有經驗的,其實是陪伴一個生病的自己。
起步時,她曾以為帶著這份心念成立實體空間,就能讓她更接近病友,卻發現各類精神疾病的狀況不同;對於許多病友而言,光要踏出門就是很大的挑戰。幾次辦理活動,都因人數不足而取消。
難題不止於此,至今仍有人質疑笑口常開的她,只是為了開店而裝病,甚至希望她以藥單證明自己生病。而不理解她的不僅是陌生病友,這幾年,部分朋友也無法接受她偶爾的情緒起伏,在他們眼中,成為店長,辦活動、上電視、認識越來越多名人,這樣的生活應該沒有什麼不滿才對。
明明病著,為什麼看起來那麼好?明明好著,為什麼又突然病了?開店以來,她的一舉一動,都被人塞進好與病的選項裡,且永遠只能二選一。
「我還是希望讓所有人知道,生命有很多可能,只要願意走出去。」她希望讓大家了解,心理疾病不只有生病、康復兩個端點,而是存在於端點連接的光譜之間,會不停以多變如水的面貌移換。於是而立書店的「拆標」行動,也就有了持續努力的空間,考驗方億玲如何發揮創意,透過各種形式的輸出,貼近消除疾病污名的可能性。
照見他人,也內觀自己:一間店背後的家庭療癒
以而立書店和讀者對話,「情緒」主題是大眾和病友間的最大公約數,也是現代社會無法避談的話題。方億玲認為,無論是誰,若能敏感於情緒關照,不僅能更有意識地與他者互動,更可循此為自己做更好的決定。
她分享親身經驗,好一段時間,她的情緒起伏常來自媽媽,透過大量閱讀、長期諮商,才漸漸能與自己及母親和解。如今,面對總將照顧哥哥的方式用在自己身上、壓抑女性追求知識的機會與渴求,甚至後續患上失智症的母親,她已能同理:「所有媽媽都是第一次當媽媽,即便我有個哥哥,但我媽生我的時候,也是第一次當一個女兒的媽媽。很多和母親間的摩擦,到頭來會發現只是因為她不知道怎麼面對這個生命。」
此外,她也練習用新的眼光詮釋母親的遭遇,「為什麼她會失智?我後來想,也許是她早年生活真的太辛苦,所以老天爺想讓她忘記。」作為里長太太,母親總是微笑接納鄰里親友間的各種秘密與情緒垃圾,還要照顧孩子與為公務忙碌的老公。失智後的她,像個少女,不但每天可以反覆觀看最愛的歌仔戲,主要照顧者的重擔也隨之卸下了。
走過自己與母親的病,方億玲體悟,當一個家庭裡頭有人生病,無論是誰、是哪一種病,全家人都必須思考這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我們該如何好好過下去?
那麼,這間書店,會是解答嗎?面前的她低垂眼簾:「只能說在我覺得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某種程度上因為這家書店有必須要做的事情,所以我留下來。」
一個人走成一群人,從內向外的生之關懷
「書屋花甲x而立書店」老闆是里長父親方荷生,一樓由弟弟方億傑經營書屋花甲續食餐廳,而立書店則位於地下室;說這個空間是方家人好好過下去的行動方案之一,或許並不為過。在這裡,他們不僅是一家人,也是事業夥伴,全新的關係讓他們得以暫時放下長幼尊卑,用更尊重及平等的方式相處。兩年多來,他們不僅好好地過了下去,也讓許多人一起共好。
方億玲談及書店現任的四位夥伴,無論是店內選書、佈置陳列、活動辦理等,都由夥伴們共同討論、投入意見,每個人獨特的眼光,都為而立書店注入靈魂。
在選書方面,致力陪伴病友的心意貫穿主軸,當然特別著重身心靈、心理與疾病照護範疇,但方億玲強調,這些書其實大眾適用;而熱愛文學、深受簡媜啟蒙的她,亦在書架上為其作品留下專屬一格。其他亦有回應社會議題、文化趨勢的書,如性別、長照、飲食與香港。
每月舉辦的「而立之夜」,是他們將關懷擴大的重要一步。活動邀請作家、藝文工作者、音樂人等,前來分享屬於自己的而立定義,每組講者在活動前須提供書單,夥伴們會在店內備好這些書,作為讓聽眾認識講者的一種方式,也為書架增添開放與公共色彩。活動結束後,方億玲會為文發佈於社群媒體,成就不同形式的傳遞與看見。
不時透過直播和讀者互動的她,溫實分享這些記錄最終也回饋到自己身上:「當他們發現我狀況不好時,會把我寫過的文章再轉貼給我,跟我說當時我寫的那句話,他一直記到現在。」付出也收穫,無論實體或虛擬,媒介承載的皆是生之關懷。
只是站立,也站成一座燈塔
端詳字典,而立的定義是「有所成就」,但方億玲另一稱號「不努力大王」,多少讓人看出她那鬼靈精怪、抵抗標準答案的反骨之心。如若不用功成名就來論定,那什麼是而立?此刻,方億玲相信那是「懂得對他人體貼,也對自己體貼」的善良和意念。
好比當意識自己情緒又墜入低谷,她首先便是誠實告知夥伴,避免他們在業務執行上受到耽誤,可及早調整協作策略;同時,將狀況說出口也意味不再逞強,或許就接受自己暫時被現況打倒,並不代表永遠無法再爬起身。
每一次受挫的經驗成為方億玲和他人對話的燃料,她說自己總很樂意向大眾分享生命,於是在散發暖黃光線的書店招牌下,無論是給讀者選書和人生建議、抑或給夥伴學習與生涯指引,日子所堆疊的茫茫深海前,她仍能站成一座燈塔,為受苦者引路。
在社會越趨複雜、流動與變換早是日常的此時,而立書店的存在提醒了我們,或可放下過去對人生階段的期待,允許人難免脆弱、難免需要時間學習與療癒。而後帶著一個信念,即使跌倒有時、無助有時,一旦縫隙撐出的空間拓長,你我還是能再次站立。
留言 1
lesane
別人裝到,髒到 不會讓大家自由,只會讓大家不自由。
咱可以用成就繞過哪些謬言,保持動力。
2023年04月22日05:1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