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前台大教授失業2年,從小助理爬上企業教練:我學會把腰彎下來

天下雜誌

更新於 2023年08月15日07:53 • 發布於 2023年02月20日09:41 • 鄭閔聲
前台大教授失業2年,從小助理爬上企業教練:我學會把腰彎下來
前台大教授失業2年,從小助理爬上企業教練:我學會把腰彎下來

林以正穿著像是準備參加路跑賽事的勁裝現身,一派輕鬆地介紹自己是個沒有固定辦公室、沒有響亮職銜的「自由教練」,已經很久沒有使用名片。

臉上的自在表情,讓人看不出他曾在開展第二人生的起跑線上,重重栽過跟頭。

2016年,當時56歲的林以正,自認已對教學工作失去熱情,無法再對學術研究做出貢獻,主動申請退休,卸下台大心理系副教授身分,「我這輩子沒有在外面上過一天班,一直很想知道真實世界長什麼樣子,」他說。

當時他心中盤算,憑著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心理學博士的學歷,以及20多年來的專業累積,要找到一份心理系畢業生常做的工作,並非難事。

但後來的發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找不到工作,直到遇見學生

他花了幾個月時間,投遍履歷應徵管理顧問公司專案管理師(PM)、市調公司與廣告公司專案執行(AE)等基層職務,卻沒獲得任何正面回覆,才驚覺自己過度樂觀。

「沒人要的理由除了年紀太大,就是認為教授只會出意見,做事不在行、也不容易管理,」他苦笑著說。

「我這才發現,自己真是高不成低不就。我以為台大教授資歷是頂桂冠,其實只是編織不完整的草帽。」

沒有迫切經濟壓力的他,一向「佛系」看待求職,利用大把空閒時間騎自行車、划獨木舟,探索各種新奇事物;但內心深處,仍因懷疑自己畢生所學竟全無用武之地,而感到焦慮無力。

失業將近2年,林以正巧遇一位經營管理顧問公司的學生,對方非常感念他當年的照顧與指導,林以正順勢接話,「我正在找工作,如果我真的對你這麼好,你就要用我啊!」

「那就來我這裡當助教吧,」學生的答案也很爽快。林以正終於在58歲這年,找到走出台大校門後第一份私人企業工作。

做行政、團康,學會彎下腰

管理顧問公司的主要業務是依企業客戶需求,開設管理及領導培訓課程,林以正卻從基層做起,主要工作是整理簽到本、發放資料、記錄課程內容等行政事務,「就和電影《高年級實習生》差不多,只差沒幫忙開車,」他笑著說。

入行沒多久,林以正就發現講師是能幫助學員的有意義工作,向公司提議自己可以幫忙上課,結果被老闆以「企業課程重視互動體驗,和大學不一樣」為由回絕;老闆隨後建議他,如果想玩點不一樣的,可以從設計課堂前的暖場團康活動做起。

在大學教書20多年的林以正,離開校園後經過一段學習調適,才如願成為稱職的企業講師。(林以正提供)

但萬事起頭難,林以正也放不下身段。他起先對這項任務相當排斥,「都這把年紀了,還要耍寶、裝可愛來炒熱氣氛,實在有點尷尬,」但因擔心丟了工作,他還是咬牙照辦,「後來,我其實很感激這個磨練,讓我學會把腰彎下來。要在社會上工作,如果擺出一副大學教授的姿態,誰理你啊。」

一個轉念,彷彿打通任督二脈。從此以後,林以正不再執著於大學教授的身段,歸零檢驗自己與專業企業講師之間,存在哪些差距。

藉由暖場活動洗禮,他慢慢掌握與小班制學員恰如其分互動的技巧,進而從公司內部開始獲得授課機會;與此同時,他也報名企業教練課程取得認證,嘗試自行對外接案,為客戶量身設計課程。

經過3年臥薪嘗膽,林以正的身分,已經從領時薪的兼職助教,轉為公司固定的合作講師兼副總經理;也能自由地以個人身分、或與其他公司共同接案。

觸角往外延伸後,他領悟到更多在校園裡學不到的溝通技術。

近期,林以正與另一位伙伴合力接下一起企業轉型的管理顧問案,兩人初次到委託企業與經營團隊會面時,企業創辦人聽見他的資歷,冷冷問了一句,「教授在外面上過班嗎?如果沒有,你是來和我紙上談兵嗎?」

林以正堆起笑臉回答,「我確實是紙上談兵,但如果能與創辦人豐富的實務經驗結合,一定能為公司做出很大的貢獻。」

「如果是以前,我一定覺得『又不差這口飯吃』,何必受你的氣,」林以正說,「現在我不會被情緒掌控,而是想辦法做出最佳回應,這就是社會磨練。」

離開大學校園7年,從一度茫然無助到重新站穩腳步,林以正深刻感受到,台灣社會依舊對年齡存在偏見,而身邊許多年齡相仿者,因各種理由中斷工作或退休,也在無形中不斷強化「年紀愈大愈沒競爭力」的刻板印象,因此他以自身經歷出發,規劃一系列廣播節目,希望協助仍想貢獻專業的中高齡專業人士。

先思考職涯,再跳出舒適圈

回想當初毫無準備就跳出舒適圈,林以正的第一個體悟是,每個人都該定期思考5年後可能的職涯定位,並根據「留在原組織」或「探索新領域」等不同目標做出規劃,不能單方面期待社會對中高齡者更加友善。

針對相對沒經濟壓力、甚至有相當影響力的中高階白領或經理人,林以正提出「自我決定理論」作為檢驗指標,從「我的工作是不是自己選擇的」、「需不需要努力讓自己進步以便達成目標」、「目標是不是很有意義」、「能不能連結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來審視工作能否激發個人鬥志。

例如他自願擔任企業教練工作,喜歡根據學員意見優化課程,也和其他教練合作,就符合上述標準。

對仍有經濟壓力的中高齡者,林以正則建議應定期盤點個人優勢,並與感興趣的產業領域所需技能相互對照,加以強化。

例如一位熱愛美食、有採購管理經驗的白領主管,有意轉行經營餐廳,優勢可能是敏銳的成本定價概念,但缺乏空間設計與服務業技能,將計劃付諸實踐前,不妨多方諮詢專業意見,保留維持現狀與創業間的自主選擇空間。

104人力銀行職涯教育長王榮春也分析,職涯轉型可大致分為「轉換對象」與「轉換領域」兩類,林以正從大學教師轉任企業教師只是轉換教學對象,屬於前者;自行創業或從事不同產業工作則屬於後者。

但無論哪一條曲線,如果在接近職涯尾聲才開始準備,多會面臨龐大壓力,林以正若在退休前3年就開始到企業演講,或許不會經歷2年的失業陣痛期。

過去光環不見得有助未來

他的第二個體悟,則是中高齡者在生涯轉折之際,常放不下過去的豐功偉業。有人害怕挫折而不敢跨出第一步,也有人無法調適心態而退出職場。

也曾彎不下腰的他,提出的建議是先設定具體目標,因為確立方向後,就容易釐清過去的光環究竟有無助益,就像「台大退休教授」,很可能不是個能讓企業主掏錢付顧問費的經歷。

「中高齡者不只會彎不下腰,有時也可能彎得太低,」王榮春認為,轉職者的「心魔」,通常來自於無法精準掌握個人專業與職場需求間的關係,這點能藉由提早探索修正。

像林以正這樣的專業人士,如果在職期間先以無償、志工形式接觸相關領域,有助客觀衡量個人價值,也能與業界建立非業務性人際關係,為換跑道打基礎。

第三個體悟,是中高齡者的職涯,極可能面臨各種無法掌控的變數,像他身為年邁父母親的唯一照顧者,必須將大量時間留給家庭;而他身邊,也不乏有人因健康亮起紅燈,被迫暫離職場。

因此,他建議每一位中高齡者,經常思考「如果我突然不能像現在這樣工作,我有什麼替代方案?」即使是無法被取代的專業人士,也不例外。

「我們這輩的人一直活在被動結構裡,通常進了一家企業,每天固定時間上班、完成被交代的任務……,我相信人應該慢慢進入主動結構,選擇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命狀態,這是一段持續努力的過程,我也還在探索,」林以正對自己的人生下了結論。

【延伸閱讀】

67歲退休主管,種菜2個月就放棄田園生活 重返工廠「找樂趣」

找朴敏英代言衝鋒衣,One Boy其實不創新 但為何沒人敢學?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766期《活用高年級生力軍》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84

  • Mac
    姑且不論他經濟上沒有擔憂, 但結束放下台大教職的勇氣說真的這樣的人很少,然後又從基層開始做起的心態轉變真的不容易. 非常勵志
    2023年02月20日15:45
  • 虛空靜寂
    了不起
    2023年02月20日13:46
  • 華湘
    這就是人生 體驗不同生活
    2023年02月20日14:40
  • 紘志
    台灣企業管理經營,都是依照這些學者的理論來執行,結果這一些學者其實是在空中樓閣中,幻想出完美的經營理論,不禁想起十幾年前,也是同樣的一批學者,向私營企業中的工作者,喊出有第二專長,就可以讓自己的生存價值提高,讓自己的薪資成長,一樣都是象牙塔中的幻想,企業主能夠壓榨更多的員工價值,何必多付出薪資呢?這個教授要不是遇到自己的學生,他連助理的工作都得不到。
    2023年02月20日14:36
  • 耀良
    有月退金吧? 真正底層的流沙中老年,可能下個月就没飯錢了!
    2023年02月20日15:0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