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泡湯、游泳也可能得性病 醫揭1關鍵沒做好導致

聯合新聞網

更新於 03月29日09:02 • 發布於 03月29日04:06

泡湯也可能會得性病?泌尿科醫師指出,大多數性病是透過性行為感染,不過仍有少數患者是因為游泳、泡湯或入住飯店旅館時,接觸到清潔不完全的毛巾所致;另外,很多人看到私密處長痘痘,會擔心是否感染性病,很多時候可能只是毛囊炎,建議有疑慮應就醫諮詢,別自己嚇自己。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陳鵬表示,性病跟尿路感染有時很難區分,如只是辨別有無分泌物,或評估是否有長東西等。以私密處長痘痘為例,不見得就是性病,因為私密處或腹股溝外生殖器的部位,是人體包覆最緊、最溫暖的地方,容易成為表皮細菌滋生的溫床,因此私密處長痘痘很多時候只是毛囊炎,但也有少數私密處長痘痘的案例,是感染傳染性軟疣或皰疹等,如不確定狀況,建議就醫諮詢專業協助,「不要自己Google愈看愈怕」。

陳鵬說,性病之所以稱為性病,是因為大多數感染是透過性行為接觸導致,但有規則就會有例外,病毒有很多不同亞型,有些人即使沒有過性行為也可能被傳染,部分原因是游泳、泡湯或入住飯店旅館過程中,接觸到清潔不完全的毛巾,患者不小心沾染上一位使用者的分泌物、或皮屑上的病原體,該名使用者又恰好患有性病,因而染病。

以不安全性行為來說,風險最大的是愛滋病毒(HIV)感染,但現在有暴露後預防性投藥(PEP),在性行為後72小時內服用,可以降低八成感染風險,陳鵬強調,「這些藥物並不是鼓勵從事高風險的性行為」,是在不得已狀況下,作為主動預防的輔助工具。

陳鵬指出,若不慎感染,體內病原體約在2周內就會出現症狀,如尿道口出現不明分泌物、排尿疼痛,或生殖器突然出現傷口、發炎、感染、贅生物或全身性症狀,一旦察覺不對勁應立即至門診評估;至於性病檢測方法,最常見的是抽血和驗尿,人類乳突病毒(HPV)導致的病毒疣和菜花,則是將採檢棒伸到尿道裡採檢。

經初步評估,未發現任何病原體感染,仍建議3個月後再做一次愛滋、梅毒測試。陳鵬說,這2種疾病具潛伏性,無症狀的空窗期最長可達3個月,間隔3個月後檢驗可以加強預防。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今年1至3月本土病例及境外移入HIV感染累計232例的、梅毒感染個案2268例。

陳鵬提醒,多重性伴侶族群本身感染風險較高,建議每3至6個月做一次完整檢查,確定目前有無進行中或潛伏的感染;如果是單一性伴侶,而且沒有任何已知的疾病,一年一次檢查即可;如特殊狀況和性工作者,或性病感染過的族群等高風險對象發生性行為,初步檢驗完沒問題後,同樣建議3至6個月再做一次檢驗。

即時新聞不漏接,點我加入聯合新聞網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