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44罷免案送進中選會!立委罷免三條件,誰最可能倒台?

遠見雜誌

更新於 02月13日00:44 • 發布於 02月11日02:55 • 林仕祥

罷免潮來襲,讓2025年充滿政黨競爭的硝煙味,對於這場罷免戰,攻方的綠營顯得信心十足,稱只要滿足三條件,不少選區都可藍天變綠地;而守方的藍營則戒慎恐懼,擔憂戰敗的後座力將衝擊2026、2028兩場大選。

大罷免潮來勢洶洶,截至2月10日止,中選會已收到44位立委罷免案,且顯然罷免案並不會止步於44這個數字!各方罷免團體即預告,未來還會將相關罷免案送到中選會,全台今年將罷聲連連。

根據相關統計,目前被提案罷免的藍委共31人,選區由北往南分別為:王鴻薇、李彥秀、羅智強、徐巧芯、賴士葆、葉元之、洪孟楷、張智倫、林德福、羅明才、廖先翔、牛煦庭、涂權吉、魯明哲、萬美玲、呂玉玲、邱若華、鄭正鈐、徐欣瑩、林思銘、游顥、馬文君、顏寬恒、廖偉翔、黃健豪、羅廷瑋、楊瓊瓔、江啟臣、丁學忠、黃建賓、傅崐萁。

被提案罷免的綠委共13人,選區由北往南分別為:吳思瑤、吳沛憶、李坤城、蘇巧慧、張宏陸、吳琪銘、蔡其昌、何欣純、陳冠廷、林俊憲、王定宇、伍麗華、陳瑩。

綠營自信:不會有任何綠委被罷免

儘管席次不對等,但目前藍綠雙方的立委確實都面臨恐遭罷免的挑戰。不過,綠營對現況仍相當有信心。民進黨人士向《遠見》直指,從各方民調來看,現在民進黨的社會支持度處於高峰,「是創黨以來第五、六高的時刻。」部分綠委雖面臨罷免挑戰,但應該沒有一人會被成功罷免掉。

他分析,罷免要過關,票數須達「原選區選舉人1/4以上,且同意罷免的要比不同意多」,代表被罷免的立委必須要「爭議性十足」,才有可能被罷免成功,而藍營鎖定的幾席綠委都不符合這項條件。

另外,目前提案罷免藍委的主導者為「公民團體」,這些團體政治傾向雖偏綠,但本質跟「黨」仍有距離;而主導罷免綠委者,則很明顯是「國民黨」。這樣的結果,注定兩者的基本盤不同,想罷免藍委的,將是包含民進黨在內的多股力量,而想罷免綠委的,則只有國民黨這一股力量。

該綠營人士更透露黨內的最新民調,稱「願意出來投罷免票的人正大幅上升中,已經突破四成,非常非常高,」同意罷免的選民持續增加,多個選區同意與不同意罷免的比率已接近打平,顯示罷免逐漸成為社會的多數意見。

至於有哪幾個立委席次有望「藍天變綠地」?目前狀況雖仍在演變中,但他說只要符合三個因素,罷免都可能成功:勝選的選票差距小、仇恨值過高、與選區的議員關係不睦。基於這些因素,綠營認為台中市第六選區的藍委羅廷瑋、新北市第七選區的藍委葉元之、台北市第四選區的藍委李彥秀都有可能罷免成功。

罷免是否會過關,政黨動員能力是關鍵

台北市議員詹為元則表示,春節在選區拜票時,發現選民的態度已有些許改變,發文宣時發生拒拿的比例確實有所增加,但同時也有不少支持者會主動跟他說「國民黨加油」,顯示大罷免潮正激起藍綠兩造支持者間對立。他也直言,藍營目前因應罷免潮的策略仍稍顯模糊,「不確定會不會走到全面罷免這一步。」

而從2024年立委選舉的得票數來看,確實有幾席立委的狀況較被大家關注,例如桃園市第二選區的藍委涂權吉、新北市第七選區的藍委葉元之,以及台北市第五選區的綠委吳沛憶即屬此類,但是不是真的那麼「危險」,還需要繼續觀察。主因是罷免跟大選的投票踴躍度有相當落差,因此各選區立委是否真的被罷掉,關鍵點在於彼此動員能力的強與弱。

藍若輸罷免戰,盧秀燕恐須「提前接班」

根據相關時程,今年這場大罷免潮的高潮恐在下半年8、9月的投票,而這項結果,也將影響明年、甚至2028年台灣政局的發展。詹為元認為,若國民黨輸掉這場罷免戰,導致社會瀰漫「不喜歡國民黨」的氛圍,其外溢效應將影響到2026年的地方選舉,甚至還會衝擊2028年的總統大選,因此國民黨全體上下對這場大罷免潮的態度,相當戒慎恐懼。

特別是對藍營來說,今年黨主席選舉的時間約落在8至9月,與罷免投票的時間點相當接近。現任黨主席朱立倫爭取連任,而被視為藍營2028年總統大選熱門人選的盧秀燕則傾向不選,但隨著時間推演,若這場罷免戰藍營戰果不佳,恐將重創朱立倫的連任之路,而盧秀燕則可能必須「提前接班」,這場罷免戰也將讓藍營內部勢力重新洗牌。

綠若重回國會第一大黨,也將影響白營2026布局

至於綠營方面,民進黨人士直指,若民進黨贏得這場罷免戰,只要搶下幾席就能成為國會最大黨,這樣的結果絕對會讓民眾黨在2026年大失分。

他舉例,假如民進黨的席次增加2席變成53席,藍營(國民黨+親藍無黨籍立委)變52席,白營維持8席不變,民進黨雖仍未過半(57席才過半),但民眾黨若維持現階段「打綠」第一品牌的定位,就必須每一案都跟藍營站在一起,否則就會讓綠營的提案在國會過關。換言之,白營未來恐不再能像現在這樣不表態、不投票,給國民黨放水。少了這個模糊空間,將讓白營犯愚蠢錯誤的比率直線增加,進而衝擊2026年選情。

他也直言,若民眾黨的路線不變,隨著2026年逐步逼近,藍白雙方在地方選舉這一局的矛盾也將愈來愈大。白營日前已放話新北市12個選區都要提名議員候選人,這些白營選將無論有沒有選上,絕對都會影響藍營候選人的得票數。

大罷免潮來襲,讓原本應該政治味較淡的2025年,四處滿是政黨競爭的硝煙味。最終走勢是否如上述分析所言?決定權則在每位選民的手上。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