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養殖區生質中心運轉3年 保育動物近年現蹤

客家電視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黃小琪 花蓮玉里

沼氣環保發電受矚目,國內首座畜牧生質能源中心,在花蓮玉里鎮三民養殖專區運轉3年,每日處理量近300噸已滿載,包括供電、供肥等綠色循環,減輕當地水環境負荷,尤其近年來專區出現保育類動物紀錄,地方對維護生態更有信心。

成群的小鴨子在池塘邊棲息,傍秀姑巒溪的玉里三民養殖專區,還有養豬、魚和蜆達300多公頃,其中針對豬隻糞尿,當地在2021年中商轉的生質能源中心,集中玉里、瑞穗和光復12家,豬、牛牧場單日290多噸糞尿,透過槽車和管線密閉厭氧化處理,且加強農戶省水施作,提高汙染物破壞率達到8成。

花蓮縣璞石閣畜牧生質能源中心副總 劉志忠:「因為(畜牧戶)他們節約用水之後,就可以提供比較高濃度的,所謂的糞尿就是有機質給我們,我們這樣產(沼)氣的效率才會比較高。」

成效吸引其它縣市農戶參訪,除了回收廢水300噸,還可轉換估算每年87萬度,供250個家戶用電,以及有機肥回灌農地,約有1000噸的減碳量。

花蓮縣環保局水汙染防治科長 張華砡:「(農民)我就不用再去另外買肥料,也不要用化肥,就是用最有機的方式,來做這個栽種的話,其實他們意願都比較高。」

示範場滿載運作,加上近年天災衝擊養殖業數量,也使三民專區生態逐漸改變,前陣子還出現國內第一例,高雄美濃繫放水雉長途遷徙紀錄。

在地農民 蕭先生:「(動物)當然有比較多了,有些保育類(動物),人家也比較少濫抓了。」

花蓮縣野鳥學會理事 林慧美:「就我們玉里這一區,這個養殖區這邊,我曾經數到20幾隻(水雉)這樣。」

照了解目前臺東關山,也打算採相同模式設廠,雖然目前綠色發電成本偏高,不過隨著技術成熟、獎勵措施,和所反映的環保成效,地方樂觀產業與生態雙贏。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