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小時偏食,長大後情緒調節能力可能較差?

親子天下

更新於 2023年10月30日02:15 • 發布於 2023年10月30日02:15 • 張向晴
小時偏食,長大後情緒調節能力可能較差?
小時偏食,長大後情緒調節能力可能較差?

這項由日本京都大學針對237名三到四歲的兒童腸道菌與情緒管控風險關係的研究,自情緒障礙兒童糞便檢體中發現有關促進體內發炎的腸道菌屬濃度較高;而研究人員同時發現,每週攝食綠、黃色蔬菜頻率較低組,其挑食比例習慣同樣比對照組高,顯示有偏食習慣者,成人後可能會有較低的情緒控制能力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表示,三到五歲的確是兒童腦部情緒發展的關鍵時期;現代的確有許多研究都以腸道菌叢為標的,用「腦腸軸」觀念提出研究方向。所謂的腦腸軸指的就是腸道菌相的種類與變化,與人類腦部發展其實息息相關。

腸道菌失調與許多精神疾病有關

李信謙說,的確許多研究證實腸道菌叢與大腦發展的關係,但是否能真的就與偏食畫上等號,還是需要有反向的研究進一步證實。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多吃綠、黃色蔬菜,對於體內腸道菌相的確可以起到相當作用,讓腸道好菌增加,同時增加腸道菌的多樣性。

李信謙指出,目前精神醫學界診斷情緒障礙,的確會將偏食作為診斷參考,例如亞斯伯格症可能會偏執於特殊興趣,食物選擇上也可能有所執著。此外,臨床也會碰到極端偏食者,因為維生素不足導致甲狀腺功能受到影響,出現神經功能障礙,影響到心智行為。

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指出,過去認為注意力不集中或是過動症(ADHD),但環境因素也佔了兩到三成。近年來醫學界對可能病因的研究已經擴及到腸道菌叢,在大腦發育過程中,可能在神經傳遞與神經元可塑性發揮重要作用。相反的腸道菌失調與許多精神疾病的各種行為有關。

李婉萍說,研究顯示,人類腸道菌相的奠定期落在三到五歲之間,發育中的腸道菌群呈現高度不穩定與不成熟,顯得非常脆弱;如果早期因為偏食等行為影響腸道菌叢發展,可能會影響神經發育,並可能導致成人期的情緒與心理健康。

李婉萍說,腸道菌調節大腦發育、功能與行為的途徑包括免疫、代謝、脂肪、內分泌與神經元,部分腸道菌有時會產神經活化物質,調節腦部神經發育;要讓好的腸道群持續在體內生長,減少壞菌的停留,與所攝入的食物也有相當關聯。

李婉萍指出,好菌主要的生長能量多來自蔬果類、穀類等較為原型的食物,綠、黃色蔬菜具有豐富的纖維質與礦物質等重要的腸道菌營養素,不僅可以提供好菌生長養分,更能協助毒素排出體外,甚至部分植物例如洋蔥、牛蒡等含有果寡糖,更是讓腸道菌成長最重要的營養所需。

改變烹調方式讓孩子接觸蔬菜

李婉萍說,一般孩子如果能接受六大類食物,只有一、兩種不吃,屬於輕度挑食,只要改變烹調方式,即可降低挑食狀況;如果小朋友完全拒絕某一類食物甚至出現恐懼,就需要專業介入;而家長最好也要身教重於言教,讓小朋友有好的學習榜樣。

李婉萍建議烹調方式可以這樣改變:

  • 蔬菜切絲後與其他料理混入
  • 飯食加入糙米、鴻藜麥等五穀雜糧類
  • 各式蔬菜煮軟做成濃湯
  • 自製果汁不濾渣
  • 絞肉料理加入切碎蔬菜
  • 肉類切條狀與蔬菜拌炒

李信謙最後強調,綠、黃色蔬菜有益,不只有情緒改善效果,對身體其他的幫助更是全面性,例如神經發育、認知功能等,但一定要記得營養最強調的是均衡攝取,這樣才能讓功能改善得更為全面性。

(責任編輯:劉映均)

加入親子天下LINE好友,睡前看好文

延伸閱讀:

小劉醫師:那些為了吃而流下的眼淚

草莓怎麼洗?營養師教你3步驟正確洗草莓方法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