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在海外遇有急難需要協助時,那種身處異鄉遇到「自己人」且還能幫忙解決問題的溫馨小故事不勝枚舉,儘管事態各異,但感動與感謝的心情始終一致。外交部表示,駐外人員一向秉持同理心處理急難救助案件,許多過程更有著不為人知的付出,而未來仍會持續維護國人旅外安全,但也要提醒民眾,駐外館處的協助內容有明確規範,若遇不合理要求,可依法不予受理。
對於急難救助工作,駐外人員除盡全力以同理心提供協助外,外交部其實也很想讓國人知道,每個協處作為背後,都需要付出相當的時間心力。外交部領務局副局長陳尚友說:『(原音)事實上駐外人員在辦理急難救助的時候,秉持的是一種同理心,很多可能到最後在媒體報導是說「國人平安無虞」,可是這是花了駐外人員很多的精神去辦理的。』
以多年前泰國發生的一起大型公安事件為例,駐外人員被分為不同責任區,在負責區域內一間、一間醫院詢問,就是為了確認當地國人的情況;還可舉例去年夏天台中一所國小前往義大利參加U12國際手球比賽,一位小球員不慎在杜拜轉機時遺失護照,駐外館處獲悉後立刻展開協處動作,不僅讓小球員可以順利登機,抵達羅馬時,駐處同仁更已拿著新製發的護照在海關等候,而這位小球員是球隊的首選守門員,順利參加比賽的成果,就是這支球隊獲得比賽冠軍,為台灣爭光。
雖然溫馨小故事不勝枚舉,但不合理的求助要求其實也不少,例如深夜撥打緊急聯絡電話詢問觀光景點開放時間、要求外館提供接送機服務與代訂廉價旅館,或者是伴侶吵架後要求駐外人員出面處理之類的。
外交部表示,駐外館處可以或不可以提供協助的範圍,都明定於「旅外國人急難救助實施要點」,呼籲民眾理性使用政府提供的服務措施,不要濫用全民資源,所以如果是個人應負責事項而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外交部依法將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