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錯誤】吃榴槤又喝酒會死?不能和可樂一起吃?勿過度解讀!缺乏科學實證

MyGoPen

發布於 08月07日15:56 • MyGoPen

網傳「榴槤愛好者 警惕注意」影片,片中指出泰國有人吃了榴槤、酒,結果休克送醫,提醒大家二者一起吃的話、嚴重時可能致死。但包括食藥署、專家都表示,榴槤可能降低解酒酵素「乙醛脫氫酶」功能的說法,是來自細胞實驗、並不能推論人體也是一樣效果,即使可能更容易產生臉紅、心悸、頭暈等醉酒症狀,但是應該不至於致死。
營養學理上沒有哪些食物跟哪些食物碰到,一定就會昏倒、送醫、致死的狀況,只要是正常的攝取量基本上不太可能有什麼嚴重的交互作用,與其恐慌因果關係、病歷資料都不明確,或是極端條件下的特殊病例,還不如提醒民眾,榴槤高熱量、高糖、高鉀,體重過重、糖尿病、腎臟病患要特別注意。

吃榴槤配其他東西一起吃的傳言?
原始謠傳版本:

榴槤愛好者 警惕注意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或是這樣的圖卡: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一)臺灣食藥署:沒有研究能證實
食藥署臉書「藥博士 正藥說」曾於 2022 年 9 月貼文澄清,提到:榴槤有一種「硫」味,國外曾有媒體報導過男子在食用榴槤時又喝了酒,後來居然不幸暴斃,因此網路傳言榴槤與酒精是一種致命的組合,但事實上:
(1)目前尚未有研究明確證實榴槤與酒精具有致命性的交互作用。
(2)有體外試驗發現,榴槤的硫化物可能影響乙醛脫氫酶、也就是所謂的解酒酵素,進而延緩人體排除酒精的代謝物乙醛,簡單說就是吃榴槤配酒,可能讓你更容易產生臉紅、心悸、頭暈等醉酒症狀,但是應該不至於致死。
(3)許多研究也支持適量食用榴槤,對血壓並沒有明顯的影響。
(4)榴槤屬於「高鉀」食物、「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腎功能不佳、或是糖尿病的病人,都必須特別注意
(二)泰國媒體、政府 並未證實因果關係
2023 年 4 月泰國媒體《Matichon Online》《One31》都曾經報導「倖存了!喝白葡萄酒的年輕人吃完榴槤後,他陷入休克並失去知覺,衛生部警告他不要這樣做」,文中提到該病例平常下班後都習慣喝點小酒,事發當天雇主送他一盒榴槤,他吃了一些後就無法呼吸、失去知覺而被送醫,醫院給予抗生素等治療,提醒他必須多喝水、不要同時吃這二種東西,該男子當天晚上出院。文中也採訪泰國衛生單位,衛教民眾榴槤富含脂肪、碳水化合物,酒精飲料也是高熱量,同時吃會使血糖飆高,而榴槤的硫化物也不利酒精代謝
由上述報導可知,傳言說的巴真府 48 歲男子「送醫及時搶救」,依據泰媒報導當晚就出院,報導中只說明事情發生的時間序,不管是醫院、衛生主管機關,都沒有提到因果關係,只提到高鉀、高血糖、高熱量,都不利身體健康。
(三)國際研究:酵母菌實驗 體外的研究不等於人體
MyGoPen 查詢國際期刊論文,其中最具體、最具參考性的是 2009 年發表在《食品化學》期刊的「榴槤果實萃取物對乙醛脫氫酶的抑製作用」,該研究提到吃榴槤又飲酒的副作用病例報導,從 1941 年到 2007 年持續存在,有的甚至包括心臟病發作或死亡,該研究以榴槤粹取物進行酵母菌的研究,不同硫化物的濃度抑制效果不同,最多可抑制 70%,論文簡介的結語為「過去尚無研究證明,本研究能提供兩者可能存在關聯的資訊」。由上述資料可知,該研究為酵母菌的細胞實驗,不能推論人體內也有同樣效果。
(四)國人過半酒精不耐 營養師:避免同時吃
MyGoPen 致電諮詢臺安醫院營養師孫榕,她表示榴槤會影響「乙醛脫氫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2),會使酒精排出變差、變慢,殘留在身體時的間更久就容易加重酒醉的症狀,但是傳言並沒有提到病人榴槤吃多少、酒喝多少,也沒有辦法直接把這兩個食物的因果關係連結在一起,通常都是比較大量、或是極端的情況下才會引發一些危險、或是平常不會發生的特殊情況,這些極端的個案、特殊的身體條件,例如消化不良、容易噁心嘔吐、食物過敏的民眾,過去應該都知道體質、病史,吃東西的時候就要特別小心注意。
孫榕指出,身體健康的人只要適量、正常飲食,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問題,民眾不用因為特殊病例而恐慌,營養學理上不會說哪些食物跟哪些食物碰到,一定就會產生致死的狀況,甚至送醫、昏倒之類的,一般的食物正常的攝取量、正常的吃,基本上不太可能有什麼嚴重的交互作用。
但是如果民眾真的很擔心的話,也可以把這兩種分開吃、或者是間隔開來,這樣降低風險的作法,就很適合酒精代謝不佳的人,孫榕強調,台灣人有很高的比例有「酒精不耐症」,這類的人本身就比較無法代謝酒精,如果喝酒又吃了會讓酒精代謝變差的榴槤,這樣高風險的情況當然要儘量避免。
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國健署於 2022 年闢謠「喝酒臉紅是代謝好?」表示,根據研究台灣近半人口喝酒會臉紅,這是因為缺乏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導致酒精的中間代謝物「乙醛」無法被正常代謝,乙醛累積在肝臟中會出現臉紅、心跳加快、頭痛、頭暈、噁吐、宿醉等反應,又稱為「酒精不耐症」,這是亞洲人特有的基因變異。
孫榕解釋所謂的「適量」,屬於水果類的榴槤比較特殊,在「每天五蔬果、三蔬二果」的飲食建議中,一份水果通常是拳頭大小,但一份榴槤大概是「4 分之 1 瓣」,就是榴槤剝開之後很多一瓣一瓣的,一份就只有4分之1瓣、45克那麼少,如果想吃榴槤也不應該將一天中的「二果」都吃榴槤,另一份水果最好搭配低熱量的水果,如果真的很想吃榴槤、二份水果都是榴槤,那就應該分開吃,不要一次就把一天當中的「二果」、二份榴槤一次吃光光,最好拉開時間吃。
(五)榴槤傳言多 營養師:可樂、牛肉、牛奶、螃蟹的禁忌都是錯的
有的傳言版本還提到榴槤不可以和可樂一起吃,孫榕表示,傳言說法著重在咖啡因,民眾都知道咖啡因本來就會讓血壓上升、心跳變快,但是可樂裡面的咖啡因含量其實不算多,每 100 毫升大約 20 毫克以下,成人每天咖啡因的攝取量建議在 300 毫克以下,易開罐的一罐可樂 250c.c. 也才 50 毫克咖啡因,可樂要喝很大量才可能達到咖啡因超標的程度,而且根據國際論文資料庫索引搜尋,並沒有查到有關榴槤跟咖啡因交互作用的研究報告,傳言應是錯誤資訊。
有的傳言還提到螃蟹屬性寒涼、牛肉上火,孫榕指出,只要有關食物屬性的說法,都是中醫的領域,營養學是從成分去分析,營養學理上查不到榴槤和這些食物的關係,傳言說法缺乏科學證據、傳言說法應為錯誤。
傳言還提到牛奶或乳製品因為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榴槤一同吃容易造成胃脹、腹瀉等腸胃問題。孫榕表示傳言說牛奶跟榴槤不能一起吃是因為蛋白質,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資料庫全脂鮮乳的蛋白質是每百克含有 3 克蛋白質,榴槤是 2.7 克,榴槤的蛋白質含量在水果中雖然算是比較前面的,但比起其他高蛋白食物,榴槤的蛋白質並不算很高,傳言說法不成立;孫榕強調,傳言講的比較像是牛奶本身的問題,例如台灣人有很高比例患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症」,容易有腹瀉、腹脹等症狀,有這樣體質的人喝牛奶、吃乳製品本來就應該特別小心,而不是榴槤會交互作用的問題。
(六)肥胖、糖尿病、腎臟病患 吃榴槤應小心
孫榕提醒,榴槤的熱量每百克高達 132 大卡,比其他水果還高,肥胖或是正在飲食控制的人要特別注意,其次則是糖尿病或是血糖需要控制的患者,每百克的榴槤含有糖質總量 18.4 克,而且升糖指數(GI值)大於 70,屬於高GI的食物。此外,榴槤是高鉀食物,每百克榴槤有 459 毫克的鉀,腎功能不佳、或是洗腎患者要儘量避免。
結論
總結來說,食藥署曾公開闢謠、定調,指出有「體外試驗」認為榴槤的硫化物可能降低解酒酵素的功能,但許多研究也支持適量食用榴槤,對血壓並沒有明顯的影響,食藥署提醒糖尿病、洗腎病患注意榴槤高糖、高鉀的問題。
營養師則提醒,國人有很高的比例有酒精不耐、乳糖不耐的問題,喝酒、喝牛奶時本來就要比較小心,未必與榴槤有關聯性。綜合相關資料及專家說法,與其恐慌東南亞特殊病例,還不如注意榴槤的高熱量、高糖、高鉀等特色,在日常飲食上提高警覺還比較實際、也更有幫助。

資料來源:
農業部 農業主題館 - 榴槤怎麼挑?
諮詢專家:
臺安醫院 營養師 - 孫榕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