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朱淑娟專欄:廢除動物活體試驗已成趨勢,台灣的對策是什麼?

風傳媒

更新於 2018年01月15日22:20 • 發布於 2018年01月15日22:20 • 朱淑娟
猴子、貓狗、老鼠都時常被作為動物活體實驗,在非動物實驗已是趨勢後,台灣還要觀望多久?。(呂紹煒攝)
猴子、貓狗、老鼠都時常被作為動物活體實驗,在非動物實驗已是趨勢後,台灣還要觀望多久?。(呂紹煒攝)

台灣一年有100多萬隻動物,被用於各種動物實驗,但這些動物實驗是否非做不可、效用如何卻極少被關注。動物實驗基於對人類的益處、卻讓動物付出極殘酷的代價,基於人道、科學進展,應窮盡一切努力,去尋求不必做動物實驗的替代方案。近期,荷蘭已宣布2025年、加拿大2040年,完全廢除動物活體試驗。台灣要跟上這個趨勢,觀念、行動、法令、研究能力都要再加強。

今年也是《動物保護法》施行20周年,為了讓未來的動保議題,特別是科技研究有更廣泛的討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成立「台灣動物保護學院」,上周五舉行首場研討會,就是談動物實驗的替代、減量、精緻化的國際發展趨勢。

「為什麼很多科學都進步,唯獨動物實驗還停留在遠古時代」,動社執行長朱增宏以去年8月一位荷蘭代表,在一場會議中出示的圖說明,這張圖有一輛馬車、一架飛機,用這張圖來隱喻,動物實驗是如何跟不上科學進展。

非動物實驗已是趨勢,台灣還要觀望多久?

動物實驗主要用於人類藥物臨床前的試驗,以及食品、化學品、藥品、環境、水質等安全測試,還有學術研究等等。這些研究都是必要的嗎?動物研究用於人的準確率多高?很多動物實驗最後沒有進入臨床,那還要繼續做嗎?

類似的爭議不斷,舉例來說,2013年台灣打破50年狂犬病非疫區紀錄,發現鼬獾感染狂犬病毒,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提出「鼬獾狂犬病毒動物試驗計畫」,要用190隻小白鼠、36隻鼬獾、14隻米格魯犬進行攻毒試驗,以了解狂犬病毒感染力、傳播途徑、並驗證現有狂犬病疫苗的效力。

但要驗證狂犬病疫苗效力,非要做動物實驗不可嗎?當時美國責任醫師協會生醫研究員柯文娜在公聽會中質疑,家衛所比對台灣與中國鼬獾狂犬病毒,兩者胺基酸序列差異只有10%,影響疫苗效力的關鍵(病毒G蛋白抗原位)則無變異。

而鼬獾狂犬病毒屬於「第一型遺傳譜系麗莎病毒」,在這個譜系中的病毒相互間差異性可達30%。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指出,現有疫苗對這個譜系中的所有病毒都有效,為何還需做動物試驗去驗證效力?

另一個例子,2012年動社曾檢舉用活兔做藥物熱原試驗的非必要性,並提出可以用人類全血試驗(MAT)來代替,之後衛福部也公告了,但因法規沒禁止,所以有些廠商基於便宜、方便、或習慣使然,還是繼續做活兔試驗。

從這點可看出台灣的法令總是遠遠跟不上科技發展。另一個例子是,廢除化妝品動物實驗已是趨勢,歐盟也早就廢除,連銷售動物實驗的化妝品都禁止。台灣雖然也已廢除化妝品動物實驗,但沒有限制銷售,甚至產品沒有標示,讓消費者想選擇非動物實驗產品都沒辦法,這些都是台灣政府要加油的。 

我們的經濟部、科技部都在研究什麼?

非活體試驗已經不只是道德問題或倫理議題,而是生醫研究、生物工程研發、以及創新的指標。2015年荷蘭提出「從經濟技術發展角度,未來要提出一個沒有動物實驗的創新科技法則」,提出的部門是經濟部,不是農業部。

加拿大也強調,未來要以人類的疾病為基礎去做人類醫學研究,現在動物是黃金準則,未來人類才是黃金準則。替代動物本身也應發展出一門科學。

中華實驗動物學會秘書長陳燕輝提到,已經有新技術把替代實現在實驗上,例如用人的細胞測試,再進一步拿來做藥物測試,看是否有治療效果。國家衛生研究院實驗動物中心代理主任周京玉表示,許多科技軟體已提供了替代方案。

其他的替代原則是,可以直接觀察、紀錄、分析的,就不需要動物實驗,反之需要實驗的是現實中無法觀察的。例如,要觀察受創者的行為模式,不是有現成的人類可以觀察嗎,為什麼還需要用動物實驗來設計情境?

但提到動物,大家都連想到那是農委會動保科的事,經濟部、科技部對此關注太少。朱增宏強調:「過去科學的創新用了很多動物實驗,但未來科學的再創新,就是如何不用動物做實驗。不必再為動物實驗辯護,更重要的是,去思考、創造 精準醫學,從每個人的疾病中就能找到治療方式。」

*作者為獨立記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