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瘦肉精「萊克多巴胺」對人體有危害嗎?美豬開放進口後,消費者該如何自保?

大家健康雜誌

發布於 2020年09月02日02:07 • 作者:大家健康雜誌

日前總統蔡英文宣布,將放寬美牛、美豬的進口標準,並自明年元旦起開始實施。包括將訂定進口豬肉「萊克多巴胺」的安全容許值、開放美國豬肉以及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引發各界爭議。究竟瘦肉精「萊克多巴胺」是什麼? 有哪些疑慮? 會危害人體健康嗎?哪些傳統小吃容易有 瘦肉精殘留 ? 哪4種人最好少吃進口牛肉或豬肉? 民眾對於瘦肉精的恐慌,多半來自於2006年中國大陸爆發的瘦肉精中毒事件。考量瘦肉精的食安疑慮,台灣政府在當年就將萊克多巴胺等多款瘦肉精列為禁藥,禁止國內養豬業者使用,也禁止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 然而,造成中國發生瘦肉精中毒事件的凶手並不是萊克多巴胺,而是不肖業者在餵養動物的飼料裡,違法添加另一種瘦肉精「克倫特羅」所引起。因此,衛福部早在2007年就預計開放萊克多巴胺用於牛、豬,並訂定各部位殘留容許量標準,不過,因為國內養豬業者反彈而喊卡。
 

萊克多巴胺可增加瘦肉比例
還能減少飼料用量

為了讓豬、牛、鵝肉等動物體內的脂肪轉為肌肉,畜產業者會使用瘦肉精,也就是乙型腎上腺受體素(畜牧業俗稱「瘦肉精」),以提高動物的瘦肉比例。這是一種類交感神經刺激劑,牛、羊、豬等動物在使用萊克多巴胺後,可以活化β1和β2的交感神經受器,進而刺激肌肉細胞,增加5~10%的蛋白質合成,並減少脂肪合成,達到增加瘦肉的效果,因此在美國畜牧業中經常使用。

而萊克多巴胺就是乙型受體素的一種,最早用於治療人類的氣喘,但因其強心作用,容易導致心臟產生如心跳加速、心律不整、心肌缺血等副作用,因此後改為添加於動物飼料中,以達到增加家畜家禽瘦肉比例、降低脂肪比例及減少飼料用量等目的。

萊克多巴胺若不過量食用 4小時就能排出體外

根據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JECFA)指出,萊克多巴胺在動物體內能快速排除,不過量食用的話,人體約4小時便能將萊克多巴胺排出體外

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的標準,人體1公斤的萊克多巴胺容許劑量是1 ppb(微克),以體重50公斤的成年人來計算,1天最大安全攝取量為50微克,等於1天要吃進5公斤以上的豬肉,才可能引起不適症狀。因此,在國外上市使用10幾年來,在核准使用的國家中還沒有消費者產生不良反應的報告。

從安全性資料顯示,萊克多巴胺因毒性低,目前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26個國家(地區)登記核准,可合法添加於動物飼料中使用。(延伸閱讀:全民瘋養生,今天你排毒了沒

停藥12小時, 萊克多巴胺 仍殘留內臟 愛吃豬肝湯、下水湯、牛雜湯者要小心

既然萊克多巴胺具有毒性低、代謝快等好處,為何還有人反對呢?原因就在於經由代謝後殘留的萊克多巴胺,比較容易蓄積在肝、腎、腸等內臟組織,而相較於西方人,國人大多有食用內臟的習慣,因此仍有攝入過量瘦肉精的風險,可能會引發噁心、頭暈、手顫抖、心悸等症狀,同時也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值得注意的是,萊克多巴胺因停藥12小時後,在肺、胃及腸的殘留量仍高,而被中國大陸列為禁藥。更別提瘦肉精非常耐熱,一般居家烹調像是煎炒、水煮、微波都不能消除殘餘。加上萊克多巴胺水溶性好,食用湯類料理更要小心,特別像是豬肝湯、下水湯、牛雜湯等內臟類湯品。另外,民眾在小吃攤販常點的黑白切,也常含有內臟,食用時,應提高警覺!
 

萊克多巴胺具強心作用
這4種族群應多留意

雖然萊克多巴胺在國際上有公認的安全標準,只要符合標準,就不會有食安上的疑慮。但其強心作用也容易造成心律不整、高血壓等問題,不少專家都建議民眾,還是吃台灣豬肉和台灣牛肉比較安全,尤其是以下族群建議少食用進口的豬肉或牛肉, 更要特別留意食用美牛、美豬後,有沒有出現心血管副作用

1.心血管疾病患者:由於人體心臟含有許多β1的交感神經受器,而萊克多巴胺會活化β交感神經,引發心悸、心律不整、心肌缺血等副作用,所以患有像是心臟病、高血壓、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要儘量避免食用進口豬、牛肉。

2.肝臟、腎臟病患:這類患者的身體代謝功能較差,比一般人更不易將萊克多巴胺代謝排出,因此也要避免食用美牛、美豬等進口畜肉。

3.坐月子中的產婦:屬於經常吃內臟的高暴露族群,評估發現,如果每天吃一顆肝和腎,就會達到(萊克多巴胺)每日容許攝取量89.9%,恐有過量危機,所以,仍建議產婦坐月子時,若有食用內臟的需求,應儘量選擇國產豬的內臟食用。(延伸閱讀:連福原愛都讚不絕口的「坐月子」文化,怎麼吃才對?

4.老人、孕婦、幼兒等較敏感族群,也不宜食用。
 

不想吃進瘦肉精
4招挑對國產肉

根據董氏基金會統計,國人每個月平均食用豬肉量達到3公斤(3000公克),不僅比其他國家高出將近50%,也遠遠超過3斤(1800公克)的建議攝取量。世界癌症基金會甚至建議,一週的食用量不應該超過500公克,以免增加大腸癌風險。(延伸閱讀:血便是大腸癌症狀,還是痔瘡?

如果對萊克多巴胺有疑慮,不想購買進口肉品,消費者可透過以下方式自保:

1.觀察產品有無標示產地,如果有第三公正單位認證確認更佳。

2.在超市挑選有標示國產及屠宰場來源的肉品,或是選擇有通過強制使用國產品認證的產品,例如:有產銷履歷、台灣安全農法、人道監控等認證的肉品,這些認證僅發給國產畜牧業者,並兼具追溯把關功能。

3.除非有通過以上認證,否則包子、水餃、漢堡等混合肉類原料的製品,就有很高的機會是使用進口肉。待產地標示法條上路,民眾可在包裝或是販售該食物的地方找到原產地或屠宰國。

4.主動向餐廳及販售業者要求提供國產肉證明。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台灣最毒的來源就是民進黨
    2020年09月03日10:4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