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電商折扣戰,買書好便宜?專家警告:追求一時折扣,恐賠上台灣整個文創泉源

今周刊

更新於 2023年06月09日09:40 • 發布於 2023年06月09日09:40

作者 : 劉芮菁

圖片 : 今周刊攝影資料庫

進入網路書店,各式主題書展令你眼花撩亂。游標滑過「商業書展5折起」、「職場人書展66折」,你最後走進「每日特惠」專區,買下一本5折的「職場工作術」電子書。

下單後,你滿足地瀏覽一頁頁文字,正為自己撿到便宜而開心。但你恐怕難以想像,其實你買貴了書。

在台灣買書,「一本79折、三本75折」已是常態,除非是為了支持書店理念,理性的消費者通常無法接受以原價購書。特別在2017底,電商龍頭MOMO購物平台加入圖書市場,屢屢推出低折扣促銷。為了生存,網路書店不得不跟進,開啟無止境的折扣廝殺。今年3月,博客來未知會出版社,就祭出多檔暢銷書65、66折促銷活動,引爆出版業界怒火。

電商折扣戰屢次推出低折扣 近5年書價卻節節飆升

折扣持續壓低,消費者看似從中受益,實則不然。根據文化內容策進院2021年臺灣文化內容產業調查報告,近5年圖書定價持續走高,儘管平均折扣維持在85折上下,但平均定價已從2018年的390元,成長至2020年的411元,平均單頁定價從2.21元上升到2.32元。而2022年後國際紙價飆升,又為書價帶來新一波漲勢。

「為了因應折扣戰,出版社已預先抬高定價。消費者可能享受到折扣,但即使打了66折的書,還是比過去書價沒有膨脹時貴。」台灣大學社會系專案助理教授李令儀解釋,折扣戰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實體書店萎縮。因應通路減少,出版社降低印刷量,並抬高書價。

同時,非連鎖又非電商的小型實體書店,和大型連鎖書店與電商的進貨價存在明顯價差。當小書店業者必須以7折的價格進貨時,電商用66折售書還能賺錢,形成不對等的競爭關係。

「小書店的進貨價比電商的銷售折數還高,是完全不公平的戰爭。」李令儀說。

小書店倒閉、銷售通路萎縮近半 形成書價膨脹的惡性循環

因為便宜,消費者逐漸往電商平台集中,小書店陸續倒閉。在通路繼續萎縮下,出版社不斷抬高書價,形成書價膨脹的惡性循環。最後,讀者雖然用低折扣買到書,付出的錢恐怕比過去的原價還貴。

折扣戰下,不只是消費者的荷包受害,還賠上了創作者的發展空間。因為隨著印量減半,作者的版稅也跟著縮水。例如,過去出版社可將書印刷2000本、定價300元來銷售。但在通路萎縮近半之下,出版社只印刷1200本,就算抬高書價至450元,以大部分作者拿的8%版稅來計算,仍比過去少。

「很多作者花了1、2年寫一本書,拿到的版稅不到5萬塊。」李令儀說:「以這樣的報酬,很難鼓勵創作者創作,市場上的原創作品就會越來越少。」

書店通路消失下 書籍出版和創作多元性也消失

長期下來,不僅書店通路的多元性消失,書籍的多元性、創作的多元性也會逐漸消失。沒有好的折扣與銷售管道,某些書因此變得「很難賣」,最後失去了出版機會,許多知識只能停留在象牙塔。

長期推廣兒童閱讀教育的民進黨立委陳培瑜分享,許多科普書是她長大、離開校園後,持續終身學習的重要素材。「我覺得好不容易大家走到一個民主的階段,知識的普及性應該是每個人都可以享受的。」她憂心,如果失去「書」這個空間,可能使某些知識更難以推廣。

在網路普及的時代,只要上網就能看到各式各樣的資訊,很多人認為出版業是夕陽產業,其崩壞只是反映時勢。但曾擔任敦南誠品、信義誠品店長的資深書店人羅玫玲認為,紙本書能讓人更專注而深度地閱讀,它對「深度閱讀」的培養,是網路上碎片化的資訊所辦不到的,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歐美國家仍重視紙本書的價值。

羅玫玲說:「現在大家的閱讀偏向蜻蜓點水、淺碟的。我們快速接受了很多資訊,可是這些資訊並沒有被好好咀嚼、化入自己的認知,變成深度的思考。我認為這是未來新世代,假設你遠離了紙本書、缺乏深度閱讀的訓練,可能會產生的問題。」

紙本書對「深度閱讀」的培養 有助提升公民素養

至於獨立書店,則在社區扮演「閱讀的提燈人」角色,店主將各類書籍做出各種組合,能為讀者帶來更廣闊的視野。李令儀指出,如果有更多元的書店可以探索,就能創造更多與人對話的環境。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幫助我們走出同溫層。

「書店是一個相遇的機會,你可以去不同的書店跟不同書相遇,跟不同的人碰撞。」李令儀說道。

更進一步地來看,如果一個社會沒有培養民眾深度思考的能力,也無助於提升整體的公民素養。當社群平台主宰了資訊生態系,演算法推播形成一個個同溫層泡泡,社會走向極端化、對立日益嚴重之時,我們更需要透過閱讀激發公民思辨。

不只是「閱讀」 健全的出版業還是文創泉源

談論「公民素養」或許抽象,但從務實的角度,出版業也是文創產業的重要根基。陳培瑜指出,現在很多IP或創意的起點,很大一部分還是來自集結成書的論述。「當大家在談影視音發展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那些角色原本是從書的創作而來的?」

例如,台灣人愛看的韓劇,很多都改編自小說或漫畫;美國好萊塢電影《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最初是透過自助出版展露頭角;風靡全球的英國小說《哈利波特》,不但被改編成電影,還有音樂會、主題樂園、電玩遊戲。

各式各樣的IP,顯現了文字、圖畫創作存在龐大的經濟效益。而要培養出多元而豐沛的創作,健全的出版業是重要基礎。

「有健全的出版產業,才有健全的文化產業。」李令儀強調。

電商平台強迫出版社吸收折扣 對出版業不合理

若聚焦出版業的處境,折扣戰對出版業的傷害不僅是印量減少,也因為通路萎縮,使台灣的出版社極度仰賴電商銷售,電商因此具有較強勢的議價能力。2022年8月,專做童書、繪本的小魯出版社就因不願配合MOMO折扣,上千本書籍竟遭無預警下架。

此外,儘管電商一開始宣稱,促銷活動的折扣會自行吸收,但在年度換約時,電商卻又強迫出版社吸收折扣,這對出版社不合理、也不公平。

雖然出版業常被視為「夕陽產業」,但陳培瑜認為,只要這個產業還在,其中的工作者都應該被合理對待。「當整個通路商都不去管上游的利潤空間,連活路都不讓人家活的情況下,這是整個出版產業的問題。」

陳培瑜強調,電商想要做更多折扣,應該要在合意銷售的情況下,先和出版社達成共識,而不是無止境地下殺折扣後,再逼迫出版社吸收,使出版產業的每個人,從編輯、行銷、創作者都受到壓榨。

電商為引流將書賤價出售 卻對出版業造成毀滅性打擊

事實上,部分電商之所以進入圖書市場,看重的是圖書的引流效果。羅玫玲解釋,因為書的品項很多,一年有上萬種,客人隨時來都能看到新品,而且不論男女老少都能買,能帶來全客層的引流。加上書價平易近人,消費者為了湊免運會順道購買其他商品。從用戶的購書內容,還能分析用戶行為,精準投放廣告。

然而,當電商透過圖書引流,將書賤價出售時,卻對出版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屢屢下殺的折扣戰,不但把出版業逼到絕境,終端的消費者還必須支付愈來愈貴的書價。長期下來,更讓台灣損失多元的創作、培育公民素養的環境。

更多今周刊文章
吳念真70歲退休當「董仔」,從外遇故事出發…沒法保證終生只愛一人,最終只能放下所有得失虧欠
他34歲存9千萬提早退休,11年後驚覺錢不夠的警示:畢生積蓄存股金融股、領股息退休為何很危險?

加入今周刊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然後呢?政府做了什麼嗎?有能力改善嗎? 只會滿嘴跑火車!
    2023年06月10日06:5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