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美國紐約也跟進 收取進城費是否有助於改善交通?

小七車觀點

更新於 11小時前 • 發布於 1天前

美國紐約從今年 1 月 5 日開始徵收交通擁塞緩解區通行費 (Congestion Relief Zone Toll),針對進入曼哈頓 CBD (中心商業區) 的車輛透過電子偵測方式,每天收取進城費用,汽車收 9 美元 (約合新台幣 296 元)、大型車收 14.4~21.6 美元 (約合新台幣 473.5~710.2 元),期望能降低塞車狀況,並改善空氣、噪音及生活品質,成效有待後續觀察。而諸如紐約實施的方案,在其他國家早已有類似進城費的措施正在實行,是否有助於改善交通呢?

美國紐約從今年 1 月 5 日開始徵收交通擁塞緩解區通行費 (Congestion Relief Zone Toll),針對進入曼哈頓 CBD (中心商業區) 的車輛透過電子偵測方式,每天收取進城費用。

英國倫敦可說是收取此類費用的先驅,自 2003 年開始實施,在當地稱為擁塞費 (Congestion Charge),目前的費率是 15 英鎊 (約合新台幣 615.8 元),收費期間為每週一至週五上午 7 點至下午 6 點、週末及公共假日下午 12 點至 6 點,聖誕節至元旦期間免費。實施 20 年後,倫敦交通局公布其成效如下:在平日收費時段內,進入收費區域的車流量減少了 18%、擁塞情況減少了 30%、倫敦市中心的公車載客量增加了 33%、10% 的旅次改為步行、騎自行車或使用大眾運輸,可說是相當顯著。

英國倫敦可說是收取此類費用的先驅,自 2003 年開始實施,在當地稱為擁塞費 (Congestion Charge),目前的費率是 15 英鎊 (約合新台幣 615.8 元)。圖為可透過地理圍欄 (Geo-fencing) 自動切換為純電行駛模式,以符合 ULEZ 超低排放區域規定的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商用車。

倫敦當局後續也加入 ULEZ (Ultra Low Emission Zone) 超低排放區域的政策來鼓勵民眾駕駛符合規定的低排放車輛進城,而歐洲其他國家,如義大利米蘭的 C 區 (Area C)、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塞車通行費 (Trängselskatt) 也都屬類似的措施,在搭配大眾運輸系統之下,都產生一定程度的改善交通效果。

義大利米蘭老城區的 C 區 (Area C) 制度,針對進入區域的駕駛收取 5 歐元 (約合新台幣 170 元) 費用。

在國人較為熟悉的亞洲,則以新加坡實施的 ERP (Electronic Road Pricing) 電子道路收費系統較具代表性,建立起上路就需繳費的「使用者付費」模式,規定所有車輛都在前擋風玻璃駕駛座側安裝感應器,讓駕駛人上路前為了減少費用就得規劃路線,減少無謂的繞路。該國透過動態費率的方式調節交通,搭配昂貴的 COE 擁車證 (Certificate of entitlement) 制度,維持其都會區交通路況。至於中國大陸則透過限制車牌發放數量、分時開放車號進入高架道路的措施來控制。

新加坡實施的 ERP (Electronic Road Pricing) 電子道路收費系統,採用動態費率來控制車流。

國內部分,目前並無針對進入市中心車輛收取額外過路費的措施,但過去在 1993 年前,台北縣市曾於忠孝橋、福和橋、重陽橋等跨河橋樑收取形同進城費的過路費。考量國人較仰賴私人交通工具來通勤的習慣 (最高的台北市也僅有約 4 成左右),未來國內是否會利用電子收費機制來實施相關費率,留待相關權責單位與民意來協商決定。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