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你有氣溫一轉變就容易身體癢的感覺嗎,小心是異位性皮膚炎。據統計,國內約有200萬人深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尤其到秋冬時節,皮膚乾癢脫屑情況更加嚴重。台大醫院小兒部特聘教授江伯倫指出,約有一成以下幼童將伴隨疾病直至終身,甚至影響睡眠與身高,加上國人對於類固醇用藥恐懼,導致病情惡化。
29歲的科技新貴邱先生,從小為過敏體質,只要運動流汗,身體多處部位則會出現紅疹與搔癢。在確診為異位性皮膚炎後,也陸續發現,只要天氣冷熱變化劇烈、環境空氣品質不佳,或暴露在有灰塵的環境,都讓他渾身搔癢不對勁。
▲病友邱先生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導致臉部皮膚變薄變皺、出現紅腫。身體更曾抓到多處滲血。(圖/邱先生提供)
邱先生回憶上大學剛搬進宿舍的第一天,因大掃除清理滿地灰塵,讓他身體、臉部出現一粒粒紅疹,整個人癢的抓到停不下來、甚至抓到身體多處滲血,一旁同學們都嚇壞了。加上類固醇藥膏用藥,害他出現胃痙攣、連續打嗝三天的問題,加上用藥越加越重,睡眠也備受影響;但自行斷然停藥,卻又陷入反覆發作、皮膚搔癢的輪迴中。諮詢醫師才知道他不適合用類固醇。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會反覆發作的慢性皮膚疾病,是由遺傳與環境間複雜的交互作用,觸發週期性的免疫反應失調的慢性疾病,病人終其一生必須與疾病為伍。10歲以上患者,高達37%屬於中度與重度患者,一年會面臨3、4次嚴重發作,必須用藥控制,長期跟疾病抗戰,無法僅靠飲食控制得到緩解,若透過「食補」更恐讓病況越補越糟。
江伯倫則說,皮膚搔癢是異位性皮膚炎主要且最難受的症狀,反覆搔癢感染會形成惡性循環。台大醫院先前研究,異位性皮膚炎會影響孩童生活品質與行為情緒,導致睡眠障礙、焦慮或過動,甚至影響孩童成長。
▲異位性皮膚炎有新非類固醇用藥。台大皮膚科醫師朱家瑜、病友邱先生、病友協會秘書長丁淑敏、台大小兒部特聘教授江伯倫等人(左至右)呼籲病友勿放棄治療。(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上,朱家瑜說,最常見為「類固醇用藥」,但有患者會擔心皮膚變萎縮變差、生長發育等受限,而改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但也有民眾會產生灼熱感等副作用,造成用藥中斷。而今年國內食藥署也核准「PDE-4抑制劑」外用藥膏,屬非類固醇用藥,適用於年齡3個月以上的輕中度患者。研究證實,經28天日治療後有機會讓皮疹消退,對於不適合類固醇用藥者來說,也可作為選擇。
朱家瑜與江伯倫也提醒,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保濕」很重要,日常保養務必要先擦藥膏、後擦如凡士林、保濕乳液等保濕,且使用適合溫度溫度的清水洗澡,凡碰觸水之後,也要加強保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