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潮流時尚

「攀岩」新手體驗須知:認識攀岩3大種類、攀岩好處、攀岩課程費用公開

Women’s Health

更新於 2023年11月23日09:02 • 發布於 2023年11月23日09:02 • Avis Wu, Dalal Chen

COPYRIGHT: Hearst Owned

攀岩也是近幾年在台灣流行起來的戶外運動,許多人都會到各大攀岩場去體驗、練習,其實攀岩沒有想像中的危險又難以接觸,女生也是可以上手的!那麼你知道攀岩其實有不同種的類型嗎?這篇文章將帶你認識攀岩常見的三大類型,在自由攀登中,常見的攀登模式有以下三種:一、傳統攀登(traditional climbing);二、運動攀登(sport climbing);三、抱石(bouldering)。

攀岩入門11個全身訓練:快速鍛鍊上半身和核心力量的絕佳方法,掌握訣竅女生也可以輕鬆攀岩

深蹲不夠低、膝蓋往內夾,教練解答常犯的「深蹲」錯誤!加碼6招超簡單「深蹲」變化型

攀岩好處有哪些?

COPYRIGHT: Hearst Owned

攀岩是一種結合體力、技巧和心理素質的運動,除了帶來身體的各種好處外,還能夠提供一種充滿挑戰和樂趣的體驗。以下是攀岩的一些好處:

  • 全身性運動: 攀岩需要動用身體的各個部分,從手臂到腿部,甚至核心肌群都會得到訓練。
  • 提升力量: 攀岩是一種極好的全身力量訓練,特別是手臂和上半身的肌肉。
  • 增進靈活性: 為了應對攀爬路線的各種挑戰,攀岩者需要保持靈活性,尤其是身體的轉動和伸展。
  • 促進心肺健康: 攀岩是一項具有氧運動,有助於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 培養專注力: 在攀岩過程中,需要不斷集中注意力,提高專注力和心理耐受力。
  • 挑戰自我: 克服攀岩路線的困難是一種挑戰,有助於提升自信心和克服恐懼。

攀岩課程的費用為何?

COPYRIGHT: Hearst Owned

攀岩課程的費用可能因擁有不同等級、時間長短和設施設備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而言,攀岩課程的費用可能包括入場費、教練費用、設備租借費等。

根據攀岩的常見課程又分為繩索上攀、抱石、體驗課/團體課/教練課, 價格可能從數百至數千台幣不等,取決於課程的內容和學生的程度。

攀岩種類:一、傳統攀登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Buena Vista Images

一直到運動攀登開始盛行之後,為了和這個新的攀岩模式做區分,才把一直以來的攀登型態稱作傳統攀登。目前大家對傳統攀登的了解如下:傳統攀登者在先鋒的時候,需要一邊攀登一邊在路線上的岩隙岩洞等地方置放保護支點(protection),攀登結束後,這些保護支點可以從岩壁上清除。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Ascent Xmedia

有時候在路線上還是可以發現少數的錨栓(bolts),但是該些路線卻仍然被稱為傳統路線。這是因為該些錨栓是先鋒者在先鋒途中打上去的,而不是從上方垂降下來的途中打的;前者冒的風險大,後者則無風險。

傳統攀登的哲學只允許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打錨栓,譬如說創造路線時,連接兩個裂隙系統間的岩面上非常光滑,無法置放可移除的保護支點的路段太長,為了生命安危才打錨栓等。當然所謂「不得已」的定義有極大的主觀意識,但是傳統攀登者必須盡可能地減少對岩壁原生型態的更動的基本原則是不變的。

傳統攀登是保護和攀登並重的攀登型態,其哲學著重在探索未知以及保留岩壁的自然型態,有很大的冒險精神。

攀岩種類:二、運動攀登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Karen Chan / EyeEm

運動攀登意指先鋒攀登保護支點都已經事先用錨栓打好的路線,該些錨栓在路線上的距離配置均勻,不會讓攀登者的墜落距離過長。錨栓通常都是路線開發者從路線上方垂降下來時打進岩壁的。天然岩場用錨栓架設的路線,以及人工岩場中可供先鋒的路線,都是屬於運動攀登路線。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Daniel Milchev

運動攀登基本上移除傳統攀登需要自己置放保護支點的這一部分,設置良好的運動攀登在安全上的疑慮比傳統攀登少了很多。因此運動攀登者可以專注在攀爬本身,以磨練攀登的動作、技巧、強度等。

運動攀登把攀登從活動變成運動,因而得名。因為需要的裝備較少,需要冒的風險遠比傳統攀登為低,運動攀登是現在許多人學習攀岩的入門磚。

攀岩種類:三、抱石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Don Mason

抱石意指攀登獨立的大岩石上的簡短問題,抱石者結束後可以跳躍回地面,或從大岩石較緩的岩面走下來。抱石的高度通常不高,所以抱石者並不使用繩索,而在地面鋪上抱石墊(crush pad)來減低墜落的衝擊。

地面上確保者的工作,是隨著抱石者的動作,將抱石墊移動到恰當的位置,同時在抱石者墜落的時候,幫助抱石者以雙腳落地,防止抱石者以後腦著地。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Robert Decelis Ltd

早期攀登界只視抱石為登山的訓練活動,但是逐漸有攀登者從解決抱石的問題上得到樂趣和心得。現今抱石已成為獨當一面的攀岩方式,不少人認為抱石是攀岩最純粹的展現。

抱石問題遠比傳統攀登或是運動攀登的路線為短,比起後者要求耐力,抱石更要求強度和爆發力。抱石因此被想要變得「更強」的攀岩者視為不作他想的訓練良方。

Women's Health美力圈SAY

攀岩原來有這三種不同的種類,建議大家剛開始接觸的話可以先去攀岩場的人工岩牆練習一下,也要記得找專業的教練在旁邊協助喔!

【延伸閱讀】

>>免搭帳懶人露營區16個絕美景點推薦!「秘境森林、仙境星空」Glamping豪華露營區必收

>>2021溫泉推薦!北投溫泉15間平價湯屋、大眾池SPA泡起來超舒適,最便宜只要40塊

>>世界冠軍衝浪選手Steph Gilmore的訓練週計畫:想要讓衝浪能力變強,就不能忽略臀肌訓練!

*本文由 Women'sHealth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

加入Women's Health Taiwan美力圈 Line@官方好友,定期給你時髦女子必知道的運動飲食、美妝生活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