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陸媒體報道,近日深圳一所民辦中學在該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中取得了「不尋常」的亮眼成績,有家長懷疑該校可能有來自因高考成績優異而聞名全國的的河北省衡水中學等校的「高考移民」。接到舉報後,深圳市成立專項工作小組進行調查,廣東省教育廳也於本月5日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對高考移民進行排查。在4月30日,貴州省招生考試院通報了三名違規在貴州參加高考的學生的處理結果,3名高考移民考生分別被北京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取消學籍。(註:中國大陸「高考」即大學入學考試)
高考移民是在中國大陸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現行大學招生錄取方法下出現的奇葩產物,被社會各界普遍視爲一種對教育公平的破壞,並被制度所禁止。之所以會出現未在該省就讀而在該省高考,其原因在於當前各省高等教育資源分配極度不均。一方面,某些高考大省考生人數衆多,競爭異常激烈,例如河北省、山東省和河南省,其考生規模都達到或接近一百萬人;另一方面,各省大學資源分布也較爲不均勻,目前大陸公立大學主要爲教育部直屬大學和地方政府管理大學,無論哪種類型在招生時均會對本省開放更多名額,而頂尖大學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廣東等發達地區;除此之外,目前大陸各省高考考卷和評分並未統一,部分省份試題相對簡單、試題相同的省份也存在評分細則和改卷標準上的差異。由於上述三點原因,在競爭環境激烈、教育資源稀缺和考卷難度較大省份就讀的學生辛辛苦苦十幾年最後大學錄取結果很可能也不如其他省市學業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
「都是爲了孩子」這句話是大陸家長,特別是進入中學階段,家長們心裡和嘴上最常出現的一句話。「有好大學才有好工作,有好工作才有好未來」,這是人們的共識,而爲了進入一個好大學,家長們使勁渾身解數、想出萬種方法。在競賽加分的時代,家長從小逼孩子從事理科類競賽學習,或者直接托關係、砸重金爲孩子謀得一個競賽成績;在特長入學的時代,家長從小規劃孩子的興趣,或是在高中開始安排學習田徑、編導和表演等項目,部分家長甚至通過賄賂爲孩子謀得一些比賽的成績或是體育和藝術上資格認證;在大學自主招生最火爆的幾年裏,家長們更是想方設法爲孩子尋找包裝亮點,投其所好地擠出孩子身上可能並不具備但受招生官青睞的潛能。很多家長沒有想到,或者想到了也沒有做成,某些時候只需要挪一挪考試的座位,從這個省到那個省,孩子能上的大學可能會高出好幾個檔次。
高考移民的確破壞了遷入地的高考公平競爭環境。一方面,無論制度本身是否合理,既有規定明確限制了外省人異地高考的條件,作爲未在該省實際就讀的學生就不應該在該省參加高考;另一方面,不同省在教育投入和側重上有諸多差異,一些發達地區強調素質教育或綜合培養,在高考工廠接受多年應試訓練的學生來到這些省份參加測驗知識掌握程度的書面考試的確無法客觀反映該省的考生情況,並對許多在綜合素質方面更加優異的學生造成不公平。因此,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都會有福建、廣東等高考移民大省的家長向教育主管部門投訴舉報相關事件。
深層次看,造成這種高考移民現象背後的地區發展不平衡才是問題的根源,然而這個問題短時間內還無法得到有效解決。除了高考移民問題外,每年這個時候網路上也會出現批評或者反思現行制度下各省高考不公平的聲音——高考移民的確是對遷入地的一種不公平,但是正是因爲現狀的不公平,這種部分地區需要浴血奮戰才能殺出重圍、而有些地區則可以相對輕鬆的進入重點大學的不公平才催生出這種鋌而走險的奔波。
在深圳市富源中學此事件中,還暴露出另一個問題,即大陸目前仍然十分嚴重的「唯清北論」,即一所高中的好壞要看有多上學生能夠考上北京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爲了實現這個目標,該中學與其他中學合作,一旦考上後各自均宣傳其爲本校學生,並將其計入本校考上「清北「的KPI,利用地區教育考試環境上的差異謀求更大聲譽和更多利益。
教育乃國之大計,關乎民族未來。大陸政府在高考問題上的堅定立場和果斷行動爲地區高考公平提供了有利保障,但如何減少這種奔波、從根本上解決這種困境,給管理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戰。隨着經濟社會發展、人口和信息流動的增加,如何更合理分配教育資源,如何在照顧公平和區域發展的前提下更好發揮出高考選拔性考試的定位,需要全社會參與討論、理性分析、貢獻智慧。(推薦閱讀:高溫天氣會影響考試成績嗎?哈佛最新研究:氣溫上升,學生成績下降)
*新竹清華大學陸生
《 ☞ 加入風傳媒line好友,每日提供給您最重要新聞 》
留言 1
莊蘭蕙
各省資源差距太大才是關鍵吧
2019年05月11日02:5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