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好的、壞的情緒,默默的被自己消化了。小時候的我們,只要一不開心就會大哭大鬧,情緒毫不掩飾的表現出來;青春期的我們,遇到難過的事情,就會趕緊和閨密或是三五好友們抱怨、寫日記或是在社群軟體上寫下一大段文字,覺得周遭的人全都庸俗的低估自己。
而在社會上打滾多年後,很多時候,我們遇見不如意的事情想表達的情緒只剩下沉默,自己關起門來,看看劇看看電影,自己把自己的情緒收拾好,畢竟明天還是得要繼續處理工作上的事。
在長長的沉默之後說出的話,都不是原本想說的
下班後,隨手滑滑自己的社群軟體,看見朋友發了在健身房的打卡、新買的鞋子包包、新開幕的網美餐廳照,忽然,滑到了某位朋友發布的一段話講到自己最近遭遇的不順,原本想回覆的,結果發現她已經把這篇動態刪除了。
有時候我們早就習慣自我修復,所有的情緒心事都是無聲的消化,又或者默默地放在正在輸入的欄位裡。
我們有時都無可避免遭遇失落的時刻,就好像經歷了暴風雨的時刻,也得演得波瀾不驚,要從容優雅不能慌張,要做一個村上春樹筆下「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不准情緒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頭看。」
我們總是學習不把自己活成了一個落難者,酸甜苦辣要自己嘗,漫漫人生自己過,你在一片苦海中掙扎很久,仍然孤立無援,周圍都是要依靠你的人,你更不能讓自己失了依靠,情緒無處可躲。
回想,上一次開懷大笑什麼時候,那你上一次放聲大哭呢?
你知道有些話不能找誰說,有些事你就一個人默默承受,你並不是很喜歡,但你總會想:除了接受,你還能怎麼辦?
你假裝脾氣變得溫和,看起來更像個沉穩大人,其實是話也變少了,於是這些有毒的情緒日積月累,會表現在身體的症狀,最終形成疾病。情緒是人生的常態,如何處理那些情緒才是關鍵,心理學家曾說過:如果你的情緒不受掌控,沒有自我意識,就算再聰明,也無法走得很遠。
外人看的只是結果,朋友看的只是你的故事,只有自己要面對整個過程,明白了,便不會再在乎旁人是怎麼看待自己的情緒。
「日子還是要慢慢過,雖然生活有時候的確很殘忍,但它也讓你學會了與自我和解。」
延伸閱讀//前中年應該是什麼樣子?
圖片來源:Unsplash
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圖片版權,請來信留言告知,我們會及時加上版權信息,若是您反對使用,本著對版權人尊重的原則,會儘速移除相關內容。聯絡信箱:service@warno.com.tw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