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凌芸斐/新北報導】溼疹是台灣人常見的皮膚病,症狀包括身上各部位發起的紅色小水泡,又紅又癢,且容易反覆發作,讓人不勝其擾。中醫而言,舉凡異位性皮膚炎、富貴手、汗皰疹、皮膚發炎產生紅、腫、癢等症狀,都算是溼疹。
有些溼疹病人到日本、美國等其他大陸型氣候國家旅行時,溼疹就自然好了,回到台灣因為天氣溼熱就又復發。中醫師鄭愛蓮表示,體質是日積月累形成,到了乾燥氣候的國家溼疹症狀雖然會改善,但體質還是沒有改變,等回到台灣的海島型氣候,夏天是「熱溼」、冬天是「寒溼」,如果飲食習慣喜食「生冷」或「寒性」食物,如:冷飲、冰品、生菜沙拉、蟹、蝦等帶殼類海鮮,都會讓體內溼氣加重。
環境的「外溼」加身體的「內溼」夾攻,身體代謝自然會出現問題而反覆發病,鄭愛蓮強調,體質要靠中醫逐步漸進式地調理。中醫上有中藥、針炙、藥皂,藥膏輔助,雖然不像西藥有立即明顯的成效,但卻能夠針對根本治療。至於治癒的時間則是因人而異,視個人狀況、發病時間長短、生活作息、代謝能力等而有所不同。短則3個月到半年,長則3年至5年也有可能,因為一旦身體代謝沒有調理好就會反覆發作。
鄭愛蓮指出,大部份病人吃了中藥後,因為身體大量排毒而劇烈發癢,尤其晚上11點後,很多人會癢到無法入睡而將水疱抓破。醫師表示,這樣的排毒過程至少需時1個月左右,通常至少要1到3個月病情才會逐漸好轉。
此外,還要注意飲食和作息,夏天外在溼熱很多,不要吃太多溼的東西,如生冷、冰冷的食物。像是水果只能少量吃,生菜沙拉不可吃,螃蟹、蝦尤其不能碰,至於新鮮的魚可以少量吃,冰啤酒絕不能喝,要多喝溫水排毒,溼疹正在發作時,連麻油雞、薑母鴨這些有酒的食物也不要吃,等過幾個禮拜皮膚好了才可以酌量食用。鄭愛蓮提醒,適當的運動促進排汗、早睡早起以利肝臟排毒,多曬太陽等都是預防溼疹和汗疱疹的良方。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