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適逢台灣《優生保健法》公布實施屆滿40週年,然而,少子化危機卻更加嚴峻。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4年全年總出生數僅13.4萬人,比兔年(2023年)的13.5萬人和虎年(2022年)的13.8萬人更低。甚至以往在生育率上具有優勢的「龍年效應」也首次失靈,成為台灣歷史性紀錄的一年。此外,自2021年以來,台灣出生數連續4年低於死亡數,顯示人口負成長趨勢難以逆轉。
台灣懷孕婦女關懷協會(Pro Femina Taiwan,簡稱PFT)與立委王正旭15日共同舉辦記者會,呼籲政府正視非自願墮胎問題,並提出多項政策建議,包括修正《優生保健法》部分條文,搶救台灣生育率。
台灣每年墮胎數超越活產數…婦團籲:「專案管理師」制度落實於孕婦
台灣懷孕婦女關懷協會秘書長林朝興指出,台灣每年人工流產人數居高不下,根據「台灣兒童心臟學之父」呂鴻基教授的推估,每年因墮胎失去的新生兒數量高達30-50萬,遠超活產新生兒數。而根據衛福部統計顯示,2011年人工流產人次加上RU486(口服墮胎藥)藥物使用量合計約23萬次,婦產科醫師陳志堯進一步推算,實際數字應超過30萬,約為全球平均的6-9倍。
令人關注的是,非志願人工流產佔據相當比例。根據德國NGO/NPO機構Profemina International(國際懷孕婦女關懷協會)服務案例統計,65%的受助婦女最終選擇生下孩子,顯示許多非預期懷孕婦女在獲得支持後,傾向選擇生育。然而,由於台灣目前缺乏完善的人工流產諮商輔導機制,許多婦女因現實困境不得已選擇墮胎。主要原因包括伴侶關係問題(37%)、個人生涯因素(30%)、財務擔憂(6%)及社會壓力(2%)。
王正旭身為專業醫師,長期為癌症病友及家屬、弱勢醫療權益發聲,他表示,「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長年呼籲我國婦女一旦懷孕即應有「個案管理師」予以陪伴,全程施以衛教,關懷,且接受其諮詢,政府並給付營養補助及獎勵金,直到孕期終止。這都是德國政府加上該國NGO/NPO機構Profemina International對懷孕婦女提供的幫助。」他強調,我國應將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專案管理師」制度落實於懷孕婦女,既能提升孕產婦醫療品質,且有助於解決少子女化的國安問題。
從德國到英國:台灣應借鑑國際經驗,推動人工流產諮商
台灣懷孕婦女關懷協會理事長謝文斌指出,德國政府在婦女人工流產前,給婦女3天思考期,且墮胎藥有合乎醫療適應症的理由,「所以每一個懷孕婦女都應該列入登記,有個案管理師從孕期到結束能輔導她,也可以當她的諮商者、好好教育,最重要的是,懷孕婦女個案管理師可以讓周產期嬰兒或孕婦的死亡率降低。」
依Profemina International協會針對服務個案統計,選擇人工流產原因包括「伴侶關係問題」佔37%、「個人生涯因素」佔30%、「害怕超過負荷」15%、「孩子醫療原因」5%、「母親醫療原因」4%,「財務擔憂」6%、「來自外人壓力」2%、「性侵害」1%等),在缺乏幫助、困境無法解決下不得已選擇人工流產,對婦女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謝文斌強調,台灣也需進行相關研究統計,若能更積極來協助非預期懷孕婦女一起面對困境,極有可能幫助她們依其意願把孩子生下來,這是可在短時間內就能提升生育率的有效措施。
其實早在2005至2006年,心理學專家、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特聘教授李玉嬋帶領的研究團隊便受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提出一套跨領域人工流產諮商運作機制,涵蓋事前諮詢、事後輔導與相關轉介服務,儘管該計畫提供了具體可行的建議,近20年過去,台灣卻仍未正式落實這一機制,讓婦女無法享有完善的諮商服務。
2024年,國民健康署再次委託李教授推行人工流產諮商計畫,並計劃設立專線服務,但目前進度停滯,相關衛教資訊及專業人力資源也未公開,影響了服務的可及性與普及性。
李玉嬋強調,根據國際經驗顯示,建立完善的人工流產諮商機制,不僅能在婦女面臨困難抉擇時提供充分支持,還有助於減少人工流產對身心健康的潛在影響。「以英國國民健康保健服務NHS(National HealthService)為例,其與非營利組織(NGO)合作,共同提供人工流產諮商與相關服務,強調資源整合與全人照護,為台灣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打造友善支持系統:建立人工流產諮商與補助機制,緩解少子化危機
林朝興強調,台灣應建立非預期懷孕婦女人工流產諮商輔導機制,包括:
1. 政府應積極鼓勵及補助有需要的非預期懷孕婦女接受諮商輔導
專業的諮商輔導對面臨是否進行人工流產掙扎的非預期懷孕婦女在決策上扮演關鍵角色。針對提供此項服務的民間團體、醫療院所及執行人員應有獎勵辦法,以鼓勵其能積極推動此創新的服務。
2. 成立懷孕婦女生產基金
建議從行政院「少子女化對策計畫」經費預算中,提撥部分經費成立「懷孕婦女生產基金」,提供特別補助或是一定金額的無息貸款給在財務上遭遇困難的孕婦(不限非預期懷孕者)來提供申請。
3. 建立人工流產的通報機制
為了能掌握實際的人工流產人數,建議應在考量個資保護下,建立人工流產的通報機制,如德國、英國及新加坡等國家均有類似通報機制。
至於《優生保健法》部分條文,台灣懷孕婦女關懷協會也建議檢討修正內容,包括:
1. 合法人工流產週數應提早
「優生保健法施行細則」規範人工流產應於妊娠24週內施行,但今日台灣許多早於24週的早產兒藉由先進醫療照護仍能健康長大,建議應提早合法終止妊娠的周數至20週,超過20週若是因為胎兒異常要終止妊娠,必須經過醫院的醫療委員會審議通過,若是可以治療、可以痊癒的異常則不能終止妊娠。
2. 容許終止妊娠之規定必須清楚定義規範
優生保健法條文中關於影響母體身心或是家庭狀況等等模糊字眼必須清楚定義與規範,並且經過超過兩位以上醫療專家評核後才能實施。
憲法156條明訂國家應「保護母性」,從Profemina International每年服務超過20幾萬的個案中,其中65%人最後選擇生下孩子,證實有效關懷協助非預期懷孕婦女,是有效提升生育子女數、解決少子女化可行的作法。
少子化與性病防治是台灣當前亟需關注的公共議題,協會與學者專家共同呼籲政府,建立完善的人工流產諮商機制與推動青少年健康教育,不僅能直接改善婦女權益與公共健康,還能為緩解少子化問題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方;且應積極建立針對非預期懷孕婦女的諮商輔導系統,才能有效協助台灣非預期懷孕婦女,降低婦女非自願墮胎,有效提升台灣生育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