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半導體少林寺1】工研院電光所大老談半導體競爭 大讚劉德音讓台積電轉守為攻

鏡週刊

更新於 1小時前 • 發布於 15小時前 • 鏡週刊 Mirror Media
工研院第6任電子所所長及前科技部長徐爵民認為,台積電技術從追隨轉為主導,關鍵在7奈米順利量產,而操盤手正是剛退休的前董事長劉德音。
工研院第6任電子所所長及前科技部長徐爵民認為,台積電技術從追隨轉為主導,關鍵在7奈米順利量產,而操盤手正是剛退休的前董事長劉德音。

有「半導體少林寺」稱的工研院電光所(前身為電子所)近日慶祝成立50周年,邀請史欽泰、徐爵民、邢智田等10位前、現任所長齊聚,一起回顧半導體技術歷程與發展。

第6任電子所所長及前科技部長徐爵民會後接受本刊專訪,大讚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他表示,台積能撐起半導體一片天,一大關鍵在於劉德音2018年率領團隊成功量產7奈,從此扭轉地位,「目前台積電最大挑戰是如何維持國際競爭力,解方就是技術維持領先。」他說。

「2018年,劉德音還沒當台積電董事長,他就建議7奈米要先做,就是這一步,正式讓台積電從技術追隨者轉為主導者。」徐爵民娓娓道來,指出台積電是工研院電子所在1987年衍生而出,成為專攻晶圓代工製造服務的半導體廠,在創辦人張忠謀帶領下,台積電一路突破競爭對手,有三大關鍵點。

首先是0.13微米銅製程大戰,徐爵民表示,當時台積電銅製程選擇自行開發,聯電則擁抱IBM最後卻落後,這是台積電第一次拉開與主要競爭同業差距;接下來到了40/45奈米,台積電一度碰到良率不順,張忠謀找了劉德音處理此問題,劉德音在短短三個月便緊急救援成功,讓台積電有能力開始跟英特爾(Intel)相互抗衡。

2018年,台積電趁勝追擊大躍進,劉德音建議跳過英特爾力拱的10奈米,直奔7奈米,「這件事(7奈米)無論對產業或台積電,都是很重要的意義。」他說。

徐爵民指出,過去,半導體界都把IEDM(國際電子元件會議)視為半導體技術發展的指標會議,主要是想在IEMD看英特爾在做什麼,但進入埃米時代,舉凡晶背供電、互補式場效電晶體(CFET)等規格,他認為台積電將會主導其技術架構、掌握話語權。

見證台積電不斷地強大,工研院電光所的角色是否也有所轉變?徐爵民點頭的表示,半導體先進製程研發成本高,設備投入不便宜,光台積電一家公司的研發經費早遠遠超過工研院數十倍,電光所從最早的育成,已轉為協助業者配合開發所需技術。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執行長也是工研院資深技術專家吳志毅也告訴本刊,為了讓台積電長得更穩更堅實,工研院有機械、材料、光電等資源,像是協助本土設備商在半導體先進封裝相關技術做出整合,替台灣半導體打造更完整的本土生態系。

徐爵民強調,摩爾定律不會死,如今的晶片從2D朝向3D堆疊,先進製程下一個節點已經不是單純尺寸微縮,還要在堆疊下強調性能、速度、功耗要低,因此會更講求設備商的介入與輔助,「本土設備商在這樣的趨勢下頗有優勢,也是我們工研院可以介入的一塊。」他說。

儘管台積電居於領先,但英特爾、三星(Samsung),甚至是日本Rapidus均企圖超車。對此,徐爵民仍樂觀認為,台積電面對此一挑戰,其實沒有什麼策略,唯一解方就是技術一定要維持領先。

【半導體少林寺2】不是只有台積電一人武林 工研院大老籲先進與成熟製程要兼顧
搶攻800多億的政府長照預算 青松健康借力資本市場快速布建服務據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