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歐洲先買後付獨角獸Klarna,為何選擇挺進美國IPO?

遠見雜誌

更新於 12月07日16:32 • 發布於 12月07日16:30 • 廖君雅

瑞典血統的金融科技獨角獸Klarna,在川普確定當選美國總統的一週後,旋即宣布向美國證監會遞交IPO申請。倍受外界關注的是,若此IPO案通過審查,2025年就會成為歐洲公司在美國的最大IPO案。

來自瑞典的獨角獸公司Klarna,是全球最大的先買後付BNPL(Buy Now, Pay Later)服務商,營運範圍擴及全球26個國家,超過57萬5000家商戶,約8500萬個活躍消費者提供即時融資,可在消費時選擇直接支付、貨到付款和分期付款。

Klarna創立於2015年,2024年上半年,Klarna公司的營收約為12億美元,透過平台流通的商品利息及交易費,價值逾470 億美元。Klarna官網的企業簡介,以「 A disruptive force coming of age (顛覆性力量的成長)為題,寫著:「我們曾經是一家卑微的新創公司,從幼年、青少年到真正迎來18歲的成年時刻,亦是瑞典傳統中真正的里程碑」。

Klarna在川普2.0時代,標榜擁抱金融創新開放的局勢中,比特幣一路衝上10萬美元新天價,選擇此時跨入美國資本市場試水溫,不失為好的時機點。

Klarna崛起,創辦人受「漢堡王」啟發最大

Klarna創辦人賽巴斯坦表示正積極導入AI創造獲利引擎。取自Klarna官網
Klarna創辦人賽巴斯坦表示正積極導入AI創造獲利引擎。取自Klarna官網

Klarna創辦人賽巴斯坦表示正積極導入AI創造獲利引擎。取自Klarna官網

Klarna的崛起,是來自於一個原本不被看好的創業點子。根據《富比士》報道,執行長賽巴斯坦·西米亞特科斯基(SebastianSiemiatkowski) 是在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就讀的波蘭移民大學生,為了賺取生活費,他做過不少兼差,還包括電話行銷和漢堡王快餐店打工翻肉餅,晚上就窩在宿舍讀名人傳記。

為了一圓創業夢,賽巴斯坦和兩位同學兼朋友維克多雅各布森(Victor Jacobsson)和尼克拉斯·阿達爾伯斯(Niklas Adalberth)參加創業大賽,在瑞典國王及H&M董事長面前展示了一個金融科技服務產品,以減輕年輕人購物的負擔,這就是最早期的BNPL產品。但當時沒人看好他們,得了最後一名,甚至還得到「沒有銀行會理你們」的冷嘲熱諷。

所幸,後來一位女企業家Jane Walerud決定支持這群「門外漢」的夢想,也看到新產品的前景,以6萬歐元成為首位持股 10%的種子輪投資者。而三人最初名為「Kreditor」的公司,第一筆交易,發生在2005年4月10日上午11:06:40整,在一家名為Pocketklubben的瑞典書店。

隨後,電子商務在歐洲起飛,BNPL業務也一日千里,這家公司在2009年正式更名Klarna,並陸續獲得知名創投投資,成為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的獨角獸。且當年不看好其發展的H&M,不但掏錢投資,也全力支持,將其BNPL服務導入在旗下實體通路。

回顧創業歷程,賽巴斯坦說漢堡王兩年的經歷給了他許多養分,包括讓他見識到其細緻順暢的流程,這對他日後優化體驗和服務有很大的啟發。

一度是最大獨角獸 ,估值卻雪崩式下滑

接下來,Klarna的上市之路務必會被拿來比較。前一次在美國掛牌的瑞典公司,是2018年的串流音樂平台Spotify(SPOT.N),當時其估值約為280億美元。而Klarna的成立時間為2015年,還比Spotity成立早一年,卻晚了七年才有望走上資本市場。另一家外媒指出,Klarna選擇赴美上市,雖然是著眼更大的國際能見度和流動性,但也讓許久未有大案的歐洲股市更加失落。

事實上,Klarna 在「轉大人」的過程中並非一路順遂,經過2020年中至2021年的三輪融資,Klarna估值曾經在兩年內從55億美元躍升至465億美元,一度躍升為創投圈關注的最紅炸子雞。

H&M也投資Klarna,並在虛實通路上全面合作。取自Klarna官網
H&M也投資Klarna,並在虛實通路上全面合作。取自Klarna官網

H&M也投資Klarna,並在虛實通路上全面合作。取自Klarna官網

但在2022年,金融科技新創面臨景氣大蕭條之際,它卻用慘烈代價換取了8億美元融資,整體估值從原本其聲稱的456億美元跌至67億美元,整整少了85%。當時Klarna的官方說法包括受通膨及未來經濟衰退疑慮影響,所以被下調估值。不過,也有分析師事後諸葛地解讀,其是為了斷尾求生,以順利籌資確保上市之路順利。其知名投資人包括軟銀集團、紅杉資本、銀湖資本等。

值得注意的是,Klarna在2024年第三季的財報發布會上,公開了近期使用AI的成果,由AI化身的執行長賽巴斯坦·西米亞特科斯基(Sebastian Siemiatkowski)進行簡報。

AI客服加持,2024年Q3首度轉虧為盈

當ChatGPT於2022年11月推出時,賽巴斯坦立即看到了改變個人購物、客戶服務和員工生產力的全面潛能,Klarna成為第一家推出ChatGPT外掛的歐洲公司及全球第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他更不斷地激勵員工測試、測試再測試,消費者最直觀地感受就是透過AI客服,讓整體支付申請流程更順暢,連小白都能輕易上手,

2024年第三季首度轉虧為盈,主要來自於裁員及導入AI,8月上半年調整後的利潤為6.73億瑞典克朗(約6174萬美元,19.1億新台幣)。

賽巴斯坦表示,與2023 年同期相比,Klarna今年前9 個月的銷售和行銷費用下降了16%(1.61 億美元),而客戶服務和營運費用則下降了14%(1.4 億美元)。當然,這些成果也不是免費換來的。

相對同期,Klarna的技術和產品開發費用成長了17%,高達2.27 億美元,比對所賺進的利潤,顯然還無法回收。

賽巴斯坦強調,今年1月由 OpenAI提供支援的客戶服務聊天機器人可以完成700 人的工作,此外,透過AI生成圖像並減少翻譯和其他由外部公司完成工作,從而削減行銷成本。在美國營收強力成長38%的挹注下,上半年營收成長27%,達到133億瑞典克朗(約12.2億美元,378.2億新台幣)。

而2025年,是否會為Klarna開啟在資本市場的新篇章,也值得再觀察。但無論如何,金融科技新創圈已起風。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