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今(9)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六都社會住宅成績單,以台北市達成率78.6%為最高,但就房價與租金負擔來說也是台灣最嚴重地區,高雄市24.5%、台南市25.1%達成率為最低,與中央規畫目標還有很大差距。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提出5大政策訴求並展開六都市長候選人拜訪行動,為無殼蝸牛們發聲。
六都社會住宅成績單(含規劃設計中),台北市總量為20,429戶,離內政部設定興建目標達成率為78.6%;台中市總量為7146戶,達成率為51%;桃園市總量為7195戶,達成率為48%;新北市總量為8837戶,達成率為26.8%;台南市總量為1758戶,達成率為25.1%;;高雄市總量為2939戶,達成率為24.5%。
住盟表示,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興辦20,429戶,距當年所提5萬戶政見甚遠,他也坦承跳票,但仍是六都中蓋得最多的,然就房價與租金負擔來看,台北市為台灣最嚴重的地區,有意爭取市長寶座的候選人們,除應接手完成已規劃設計、施工中的社宅外,要如何繼續朝5萬戶目標邁進實在是不容迴避的問題。
住盟指出,桃園市長鄭文燦任內興辦7,195戶,離當年選舉提出2萬戶目標有一大段距離,且桃園是六都中移入人口增長與房價漲幅較大的城市,在居住壓力攀升情況下,社宅亟需持續興辦增量;新北市擁有龐大的400萬人口,按理說社宅總需求量最高,對照目前中央規劃3.3萬戶的目標,應急起直追。
台中市在六都裡屬中間水平,尚未達中央設定的1.5萬戶目標的一半,請市長候選人「接力」完成已規劃的社宅,同時也要回答還有一半的社宅如何設法補足;台南市與高雄市部分,在社宅推動晚於其它四都,肇因於前市長(賴清德、陳菊/韓國瑜)態度相對消極,認為南部不需要社宅,距中央規劃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市長候選人須讓台南與高雄兩都擺脫社宅後段班的困境。
住盟提出六都社會住宅的3大困境,就興辦面,社宅雖已在興辦推動,然對比房價居高不下及民眾申請登記之殷切,在數量與進度上仍須積極追趕;就營運面,社會住宅興辦不是只有提供硬體,還有民眾最關心的「住得起」、「住得好」問題;就持續面,台灣選舉文化常出現因政黨輪替、首長變動造成政策中斷的現象,恐成為需長期投資的社會住宅最不確定的風險因素。
對此,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提出「5大社宅政策訴求」,包括「社宅中央蓋,地方也要蓋」,社會住宅乃民眾真切的期盼需求,不應切割為中央或地方、或是哪個政黨的責任,基於儘快增加社會住宅存量的目標,要求候選人:社宅不分黨派,中央蓋、六都也要蓋,分頭並進而加速社會住宅的存量累積。
台灣勞工陣線副祕書長楊書瑋指出,都市土地開發的相關法令與工具,是地方政府最重要、最能掌握的職權,也是取得社宅的手段之一,要求候選人,除政府積極興辦外,相關都市開發利得「應」回饋社會住宅,包括整體開發、都計變更、公辦都更、容積獎勵等多元途徑,加快累積社宅存量。
芒草心慈善協會秘書長李盈姿,為確保社會住宅達成協助安居理念,以「可負擔租金」讓弱勢民眾能夠「住得起」是重中之重,將要求候選人,以「收入」而非「身份」做為可負擔租金定價原則,方能避免月收入3萬與5萬的青年,因為未具備福利身分,須繳納相同額度租金的窘境,當邊緣弱勢、低薪青年也能負擔,協助居住之美意才算順利落實,呼籲「社宅租金應以可負擔、實際收入計價」。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曹儉提到社宅營運不能「一市兩制」
,社宅興辦不應區分中央、地方,而應該是協力關係。中央有較強的興建、財務條件,地方在管理服務則有其行政與民意優勢,要求六度市長候選人,社宅無論是中央或地方興辦,在特定與民眾權益、福祉相關的營運事項,應建立一致性的標準原則,已成立地方住宅法人的台北、新北、桃園,可積極與中央爭取將轄區內社宅交由地方統一營運管理。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表示,社宅目前的「抽籤制」作法,讓福利目的變成「比運氣」遊戲,且無法形成監督政府興辦的力量,要求六都市長候選人,社宅入住應採行國際主流的「輪候制」(waiting list),不只建立強大支持社宅持續興辦的社會基礎,也讓選票成為監督社宅興辦的政治壓力。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說,住盟將在8月至9月份開始全台「準市長們」的拜會行程,並將於10月整理結果公布「社宅友善市長」排名,呼籲市長候選人們不要拒訪,直球對決,要選市長,就蓋社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