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考題平易近人、一字多義應用 「說故事能力」是手寫題高分關鍵
今年學測英文科選文多出自網路文章與新聞報導,內容相當貼近生活。以選擇題來說,包含身材保持、觀賞日出、到站時間、天氣濕熱、呼籲捐血等;非選擇題的翻譯題與「選舉」有關,命題內容中性、平易近人;寫作題屬於引導寫作,從青少年生活情境出發,讓考生從三張攸關自身情緒的圖片中,思考如何與機器人小幫手分工合作,解決這些情緒困擾。
高三考生、高中英文科教師、補習班英文教師皆給予這份試題高度評價。台北市高中英文科教師群表示,今年試題文章題材多元,難易度平易近人,例如單字解題很少有 Level 5、6的艱難單字,但仍要留意片語、搭配詞用法;文法考題也只出現在第12、16題,分別是關係代名詞,以及推測假設語氣,考生只要能了解前後文脈絡,以及搭配詞的使用情境,就能順利作答,預估五標有望較去年再各提高1級分。
綜合測驗部分,則注重文意連貫判斷和搭配詞使用,題目主題是店家的神秘客,其中考出「奧客(diffcult customer )」用法,另一題則介紹人力鬧鐘;文意選填主題為日本災後出現傳遞對已逝親人的思念電話亭;篇章結構則探討嶄新的傷後復健概念,答題線索明顯。
閱讀測驗考驗學生閱讀長文的能力,取材包括魔鬼氈發明、水彩插畫家促成美國設立國家公園,以及呼應永續發展目標的全魚運用,試題設計種類多元,題型涵蓋圖片判斷題、細節歸納比對題。
補教老師 Gary 也說,今年英文考題可說是「出題用心、貼近生活、閱讀王道、一字多義」,考題不像去年刁鑽,高分關鍵就是「閱讀能力」,科普類文章已成為主流。「閱讀能力決定閱讀速度,閱讀速度也決定手寫作文的發揮程度。」
聚焦英文寫作,今年題目藉由三張青少年常見的情緒困擾示意圖,請考生擇一描述其想解決的問題,並說明希望機器人小幫手具備什麼特質或能力,以及自己又該如何與機器人分工合作解決問題。
建國中學英文科教師劉家慧說,這三個情緒選項,考生至少能找到一種以上有共鳴的部分,應該很好發揮。尤其,去年英文寫作也考了聊天室的表情符號「emoji」,有刷考古題的考生,應當不陌生。
但當三個情緒選項都好發揮,劉家慧認為,考生要勝出的關鍵就是「如何說出好故事」,包含考生能否馬上想到特殊字詞,以及如何將自身情感在有限的單字量與時間下,描述得淋漓盡致;補教老師林揚則認為,這份考題非常生活化,且不涉及時態,預估考生分數不會太差,「要高分很難,要低分更難」。
劉家慧也提到,過去一年 AI 被教育界廣泛討論,這次的英文寫作考法很「平衡」,但也提醒考生必須寫出如何與 AI「分工合作」,她也提出三個簡要的寫作方向與靈感:
初戀分手、單戀失敗( First Heartbreak ):若想探究追求失敗、失戀的原因,也許是不解雙方總是衝突,可請AI小幫手作為訊息翻譯機,協助判讀男女朋友之間的情感訊息,也許能解決不必要的誤會。
同儕耳語、相互猜疑( Caring What Others Think ):若選擇探討同儕互動,可設計一套表情解讀器機器人,也許佩戴在眼鏡上,只要按個鈕,就能掌握對方談論的話題其實不一定與我相關,進而化解情緒困擾。
情緒波動、心緒紊亂( Mood Swings):若情緒在喜怒哀樂間遊走,可設計扮演心情溫度調節器的機器人,當自己心情低落、困頓時,可借助機器人的力量,讓心情回到正常溫度,進一步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國綜:以「文學」為關鍵字、重閱讀理解 兼顧語文與高層次閱讀能力
全國教師會、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解題教師群均認為,今年國綜試題難易度適中,閱讀材料範圍廣闊,涵蓋翻譯文學、科普文章、電影迷因、女書歷史。其中,〈周處除三害〉的傳說和現代電影輝映,顯見「古典是永遠的現代」試題符合領綱,預估今年五標分數可能較去年上升。
台北市高中國文科教師群表示,今年學測是「以文學為關鍵字」的特色,串聯整份考題。例如選擇題第6~8題,是中國湖南神秘的菱形文字「女書」研究;又如第11~12題,談1998年諾貝爾獎得主薩拉馬戈《盲目》書寫特色;第13~15題論民間口傳文學〈周處傳說探究〉,並將「迷因」(meme)文化入題;第18~20題,《心理學家的面相術》扣合部定古文15篇,解讀文本中的情緒訊號;第23、24題是唐代科舉與文學;混合題與非選題部分,更以回憶文學為主軸。
今年文言文配分比例占約45%,在部定古文15篇中,除了〈師說〉、〈大同與小康〉之外,其餘13篇均有入題,形式多以單題中的選項為主,以字義、讀音為主,旁及第19題古今對讀,以現代心理學分析古文中的「情緒訊號」。
過去兩年,混合題皆為2道題目,今年則濃縮為一大題,並使用4篇非連續文本,包括琦君〈髻〉、李煜〈浪淘沙〉、辛棄疾〈破陣子〉。考生必須從文本脈絡中回答問題,要避免漏答、漏讀。不過,這4篇文章多為出版社的共同選文(A類選文),與考生的學習經驗緊密結合,應該相對熟悉,鼓勵考生平日將課內所學內容深入理解,有助完成高層次的語文學習目標。
多選題中,多道題目以台灣作為主題素材。例如第28題《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要考生選出適當敘述,第30、31題取材自《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叢談》、《台灣紀事・鄭事紀略》,透過二文對讀,談鄭成功的傳說事蹟。
今年也有眾多跨領域題型,例如第9~11題討論電腦字型改變的《字型散步》;第21~22題《名公書判清明集》對照古今判決書;第29題考硃砂科普,結合15篇經典古文中的〈項脊軒志〉與古代《天工開物》、《本草綱目》等文本中「水飛」、「升煉」等製作硃砂、水銀方式,再結合行政院衛生署公告台灣禁用硃砂等生活情境,取材豐富多元。
國寫:情意題「縫隙的聯想」叩問人生 宜深掘感受與體悟
新課綱上路後,教學素養導向,學測考題也多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取材。111學年大學學測,迎來第一批接受新課綱教育的高三考生,在國寫「情意題」部分,從首年「當我打開課本」,到了去年「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以及今年「縫隙的聯想」,三道國寫命題與引文,皆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當貼近,並進一步邀請學生從自身經驗出發,寫下自我覺察與所思、所感、所想。
情意題部分,大考中心闈內高中老師分析,考生作答時,最好能回應題目中的兩個問題「為什麼森林需要縫隙?」由此而思考「人生是否也需要縫隙?」於是,如何定義「人生的縫隙」也決定了全文走向。它可以是空間、時間,或是哲學層次的概念;也可以是人際關係、生活安排、生命情懷的選擇。但無論取材為何,都必須呈現當事人在人生的縫隙中的情境與作為,並且表達自身感思與體悟,才能充分發揮題目要求的「聯想」層次。
補教老師陳怡樺表示,這道考題對學生來說,應該是愉快的,學生看得懂題目,也能根據題目問題作。依她對現代學生的解讀,多數人從小到大被進度追著跑,理應會想當一棵「有餘裕的樹」,因此透過引文《樹木教我的人生課》,要讓學生反思,究竟空出來的空間是浪費無用?或其實是養份的醞釀?
若將這則引文用來叩問人生,陳怡樺說,對人來說,生命的餘裕與留白看似是浪費時間,卻經常是開始茁壯、成長的可能。換句話說,這道情意題要讓考生反思「生命需不需要這麼滿?」在充滿「滿與密」以外,從大自然的道理,可以學到空間、縫隙存在的可貴性。
聚焦國寫知性題,今年給予考生閱讀兩篇觀點互異的文本,並說明「標籤」概念使用在人身上的正面、負面作用,第一題考生必須在80字以內的規定中,精要並陳「標籤」概念使用在人身上的效果;第二題則要撰寫短文,舉例說明自己對標籤現象的看法,考驗學生觀察與思辨的能力。闈內高中老師表示,作答時宜掌握主軸,聚焦緒論,應避免只有現象的敘述或抒發自我感受,而欠缺觀點的論述。
*113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下載:【英文考科】、【國綜考科】、【國寫考科】(資料來源:大考中心)
延伸閱讀:
留言 1
teresa
考生都是想考好成績,考題總是考驗考生能力,不是每個人天生數學,英文,社會,國文皆強項,天才型與努力型強烈對比!108課綱有在顧及努力型的考生嗎?
01月22日17:2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