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剛畢業幫賣8億作品就成交、賺進1500萬佣金!27歲開畫廊辦NFT展,連蘇哈托孫子都是她客戶

今周刊

更新於 02月07日21:00 • 發布於 02月07日21:00

彭蕙珍

圖片 吳東岳、十方藝術空間提供 提供

「開畫廊的前1~2年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十方藝術空間創辦人董怡君笑道。2012年,才27歲的她就在台北開畫廊。只是,大學主修經濟,她從沒想過自己會進入藝術圈,更沒想過會成為畫廊老闆。 語言能力佳的她,將藝術空間經營得很國際。除了和世界各國藝術家合作,更在NFT最紅之際舉辦「OneOffs NFT國際藝術博覽會」。 這幾年全球藝術市場低迷,她計劃將藝術家的作品變成IP,不只賣作品,也賣周邊商品,將市場做大。

董怡君14歲就被母親送到加拿大念書,寄居親戚家中,外表纖細柔弱的她,很早就學會獨立。

「在國外,白人不會想和妳做朋友,為了學英文,我去麥當勞和鞋店打工。」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取得經濟、東亞研究雙主修學位,畢業後進入保險公司,直到2008年雷曼兄弟事件後才回台。

因一篇英文論文被挖角 賣當代藝術家作品

在中山大學攻讀碩士時,因一篇以英文撰寫的高雄港永續都更論文,被外籍老闆相中,開出月薪20萬、邀她加入團隊。

「有錢人就是會更有錢。」她的老闆不只事業有成,還是個收藏家,「但是,他買了畫就忘了。」一回整理酒窖時,董怡君在角落看到一張當代藝術家作品,順口問老闆要不要處理?「他說,好啊!妳幫我賣,我分妳。」

為了解藝術市場,赴北京念藝術鑑賞,認識拍賣公司、基金會、收藏家等業內人士,透過中國友人將這件20多年前、以25萬歐元(約2100多萬)買的作品,以2500萬美元(約8億台幣)賣出,她拿到50萬美元(約1500萬台幣)佣金。

慧眼識藝術家 作品18萬變400萬

開藝廊是母親的建議,「她說每一個產業都會工作期限,藝術產業是越陳越香,在年輕的時候做,藝術家會和妳一起成長。」

十方藝術空間成立後的第一場參覽藝術家是楊依香。隔年(2013年)她在LV藝術基金會競賽中,獲得評審特別獎,其後受邀至香港貝浩登藝廊參與聯展。初次創業,就展露她的鑑賞能力。

2015年香港藝術家推薦董怡君兩位藝術家,她相中略帶文學想像繪畫手法的禤善勤,替他在台灣辦了首次個展。那年他才24歲,作品仍相當便宜。其後被倫敦Simon Lee Gallery代理,行情節節高升,「一件作品從18萬變成400萬。」

十方藝廊董怡君
十方藝廊董怡君

▲董怡君(中)的鑑賞能力極好。圖/吳東岳攝

NFT當紅 推國際藝術博覽會

疫情期間全球鎖國,虛擬世界竄起,NFT、虛擬貨幣吸引年輕世代目光。董怡君和2位夥伴於2021年NFT最熱的時候,包下台北W飯店2層房間,舉辦「OneOffs NFT國際藝術博覽會」。

「那一年是元宇宙元年。」這是首次虛擬藝術成為藝術品交易。在生成藝術蔚為風尚之際,一群藝術家使用有別於傳統藝術的媒材與形式創作,她掌握了契機。

她說明:「NFT提供另一種交易經濟體,要去做才會知道會長成什麼樣。」第一屆博覽會辧得極為成功,「12月辦展時超冷,台北又下雨,飯店外隊排到爆。」短短3天活動、吸引3萬多人參與。

她進而與香港保利合作,推出線上NFT拍賣,「最小的買家才7歲,他用乙太幣支付。」

為讓NFT作品沒那麼虛擬,她開發遊戲讓藏家和作品互動,讓收藏變得更有趣。董怡君強調:「我喜歡做大家都沒做過的事。」

NFT,董怡君
NFT,董怡君

▲開發遊戲讓藏家和NFT作品互動,此為台灣藝術家Fanko AR虛實整合的作品。圖/十方藝術空間提供

曾赴日當交換生 經營日本藝術家

大4那年,在多倫多大學念書時,她拿到日本獎學金,赴東京國際基督教大學當交換學生。觀察到日本人最強的是將文化變成文化力,進而成為商業模式,深受啟發。一年的交換生涯,透過打工,了解日本。

這段日本經歷對她有大的幫助,現在獨家經營兩位日本藝術家—宏美(Hiromi)及AAMY。

她坦言,光是靠經營藝廊很難生存,跨界做許多活動及提案,2021年在一項合作案中和渣打銀行認識。那一年渣打銀行台北總部落成,需要以藝術品妝點空間,她和團隊以創意巧思提案,取得千萬元案子,「我們以多元共融為主題,在提案的39件藝術品中,有20件是台灣藝術,包括原民藝術,19件是國際藝術。」

NFT,董怡君,渣打銀行
NFT,董怡君,渣打銀行

▲替渣打銀行台北總部設置藝術品。圖/十方藝術空間提供

世界各國參展 用AR/VR賣雕塑

藝廊的經營很國際,董怡君常飛到世界各國參展,認識許多藝術家及收藏家,都讓她有意外驚喜,例如:去年10月她到印尼雅加達參展,一位穿著黑色T恤、內斂低調的印尼男子走進展間,聊了5分鐘、兩人互留聯絡方式。

最後他決定買下藝術家沐冉四季系列作品。後來,才知這位男子原來是印尼前總理蘇哈托的孫子。

十方藝廊董怡君
十方藝廊董怡君

▲去年10月到印尼雅加達參展。圖/十方藝術空間提供

「去年藝術市場很低迷,我結合不同場域嘗試不同的展覽,創造不同的火花,不斷的去突破。」她帶著藝術家到東京六本木參展,在古典氣息的台北故事館、潮洲街94號等地辦展覽。

最近投入永續,她用創意,將5米高的作品以「3D 數位雙生」(Digital Twin)方式和觀眾互動,深受歡迎。

「3D 數位雙生」讓她看見另一種可能,像是出國展覽時,不用再帶著雕塑作品到現場,節省運送中的碳排。她以「3D 數位雙生」展覽作品,新穎的銷售模式頗獲國藏家喜愛,賣出2件大型雕塑。

董怡君的創新點子不斷,現在她想帶著台灣藝術家走向國際,讓更多人認識。

本文不授權媒體夥伴

更多今周刊文章
半導體廠全球裁員1800人!汽車晶片一堆賣不掉才動刀…員工能去哪?公司竟回「應該不會失業太久」
00878快除息,存好久還不到10張求複利威力!存股好無力?達人教1招「先拚出50張」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