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培養小小孩的創造力,「好好玩耍」是最佳切入點。「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玩出來的,」玩具與遊戲專家張世宗建議,不妨走復古風,多玩沙、土、水、木等天然玩具,手腦並用、最能發揮創意,可別一天到晚滑手機、打電動,反而「被玩具玩」。
張世宗曾任台北教育大學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所長,現為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兼任教授。他說,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創造力,會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可說是「問號帶原者」,父母要做的是「別擋住孩子」,避免用既定思惟與孩子對談或相處,盡量「用問號回答孩子的問號」,引導孩子開放性的思考。
古早味童玩是高C/P值的玩具
玩具是童年文化的見證物,也是想像力的容器,有時還是兒童智慧的結晶,若想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千萬別忽略了「玩什麼、怎麼玩」。
綜觀人類玩具史,在農業時代,孩子玩的素材大多來自大自然,以金、木、水、火、土為主,都很能發揮創造力,在手作的同時,也能動動腦子,例如沙子跟水均有流動性、加在一起就具有可塑性,泥土亦然。
到了塑膠開始大量生產之後,塑膠玩具出現,玩具的模樣、功能愈來愈精美完備,但孩子能想像發揮的空間也相對減少;如今的聲光影音時代,手遊電玩百家爭鳴,孩子卻淪為被動的接收者,僅是滑動手指照著遊戲設計的情節走,很難有思考的餘地。
不設限範疇,玩愈多愈聰明
張世宗說,每個人都會做夢,都有想像力,尤其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量很強大,在玩耍的過程中,最能展現。他很建議家長們引領孩子摸摸沙、土、水、木,也可以玩玩桌遊、學學棋藝,讓玩樂驅使孩子動手又動腦。
千萬別讓孩子玩得太偏食、太單一,畢竟能力都是愈用愈好,時間則是相互排擠的,若孩子一直把時間拿來打電動,雖然電動功力變高強了,但同時也錯過其他很多好玩的事物與學習的可能;不同的玩耍方式可刺激腦中不同的部位,有益於全能發展,建議遊戲種類愈廣泛愈好。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