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長高有什麼了不起?身高高=成就高嗎?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更新於 2023年04月30日06:41 • 發布於 2023年04月30日06:41 • 黃瑽寧
長高有什麼了不起?身高高=成就高嗎?
長高有什麼了不起?身高高=成就高嗎?

世界上有一件超級討厭的事,就是被別人問「你幾公分」?
「小朋友,你幾公分?」
「我?140!」
「啊?哦?咦?……那個誰誰誰跟你一樣年紀,高你一個頭!」……
你看,又來了!
為什麼大人總喜歡比較「誰長得高」呢?
長高到底有什麼了不起?

閱讀理解junior少年版-創刊號「不一樣的我」
閱讀理解junior少年版-創刊號「不一樣的我」

如果長高這麼厲害,那麼模範生應該選最高的同學當,校長應該選最高的老師當,公司老闆選最高的員工當,總統直接選最高的人來當啊!

下次再有人拿身高作文章,或許就可以用上面這段話來回應他們,讓他們閉上嘴巴。哦,不對,這樣好像不太夠,應該還要舉出實際的案例才行!像是蔡英文總統身高163.5公分,企業家馬雲身高166公分,他們的體型都不算高,但依然是成功的典範。

嗯,不過,我覺得舉單一個案的例子太單薄,如果把歷屆總統的身高,和當時國民的平均身高比一比,是否就能透過科學方法,來證明身高和未來的成就毫無關聯呢?

美國總統「長人」多多

臺灣百年來總統只有幾位,其中民選總統只有四位,樣本數實在太少了,不具代表性。但美國歷史上共有四十五位民選總統,他們的身高資料都清清楚楚的記載在史冊上,甚至被詳細的分析過。究竟,身高對於「當上美國總統」,到底重不重要呢?

經過收集資料後,答案竟令人出乎意料!過去一百年歷任美國總統的身高,大部分都是高個子,身高都超過180公分,比當時的國民身高平均值相比,平均高出11.2公分!這個差距真的有點嚇到我了。

從數據看來,上一個世紀的美國人,似乎真的比較喜歡選高個子當總統。從西元1900到2000年之間,總共31次美國總統大選,其中21次是由身高較高的那位候選人當選。不過到了二十一世紀,除了川普總統特別高之外,包括現任美國總統拜登,與之前連任兩屆的前總統小布希,都比競選對手矮。

有趣的是,除了美國總統之外,2005年《財星》雜誌選出的美國500強的男性執行長(CEO),平均身高為183公分,竟然也都超過當時國民平均身高。

身高=成就的三大破綻

看來我的「身高與成就無關」假說,遭到數據分析嚴重的打擊!但仔細思考,這個身高與當選美國總統的關聯性,其實也存在著一些「倒因為果」的破綻。

破綻1 貧窮與營養不良

若一個孩子出生在貧窮與營養不良的家庭,他的身高自然會比較矮,也間接限制了他受到良好教育,成為名校大學畢業生的機會。畢竟美國人也是很迷信名校畢業生的光環,因此並非「長得高」就能當上大公司的CEO,而是因為營養充足,家庭功能健全,提升了未來的發展機會。

破綻2 殘酷的校園霸凌

美國校園裡的男孩群體是很殘酷的,言語上時常嘲笑同學的外貌與身高,甚至會發生欺負弱小的肢體衝突。2004年《應用心理學雜誌》的一篇研究發現,在校園裡身材高大的學生,相對比較不會被欺負,還可以在一些體育項目建立自信,而自信心這種東西,是會越滾越大的。這些男孩畢業後帶著自信,更勇於挑戰,也帶來更多機會,因此身高帶來的成功機率,是來自從小到大勇於挑戰的自信累積,不是體型高大而來。

破綻3 古代留下的集體潛意識

附帶一提,上述身高與CEO的關聯性,僅存於男性的大老闆,女性CEO則與身高並無關聯,更不用說美國到現在還沒出現半個女性總統。之所以身高迷思僅存於男性,是因為古代社會中,比如說狩獵採集時代,高大的男性可以保護家族,因此這種崇尚身高的基因,也就世世代代存留下來,直到今日。於是,在這種潛意識下落伍的判斷力,導致人類在選擇領導者時,產生「身高=值得信賴」的錯覺,不知不覺將選票投給身材較高大的候選人。

基因遺傳才是身高正解

就算我想要長高,吃多一點就可以達到目的嗎?
其實,「基因遺傳」才是主要關鍵。舉例來說,不同人種在身高表現上差異極大,荷蘭男人平均身高182.5公分,而菲律賓男人平均身高163.2公分,我們必須承認「基因遺傳」才是身高的關鍵因素。長高就像跑馬拉松,有人一開始領先,到最後卻落後;也有人一開始殿後,到最後一圈卻衝刺到第一,這些也都是遺傳和基因決定的。

科學上唯一與身高相關的可控因子,是「均衡的營養」。過去一百年,世界各地營養越來越豐富,蛋白質、蔬菜水果的供應充足,造成很多國家人民平均身高突飛猛進。但人類不會因為繼續吃更多的食物,而無止境的長高,因此不論韓國人、菲律賓人、荷蘭人、日本人,平均身高都在1940年出生的這一代達到高峰,然後慢慢停滯成長。1980年之後,日本人平均身高甚至還開始倒退,原因不明。

現代臺灣家庭既不缺蛋白質,也不缺蔬菜、水果,除非真的很貧窮,否則只會營養過盛,幾乎不可能營養不良。目前臺灣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大約是174.5公分,應該也已達到「基因最大值」,下個世代的成人平均身高,或許不會再增加了。

此外,雖然運動也能幫助長高,但回想起自己阿公那一代人,小時候每天跑步追火車上學,運動量比現在的孩子大多了,卻因為營養不良,身高仍跟現代人無法相比。其實,如果只為了長高而運動,那壓力也太大了!因為運動對身體每一個層面都有幫助,包括智力、專注力、記憶力、情緒穩定,和抵抗力等等,長高只是其中一個附加的結果罷了。

別再逼我長高了!

當我們追求「做什麼事情可以長高」的時候,基本上已經代表了自己內心歧視可能長不高的自己。從今天起要告訴自己,不論未來的身高數字如何,都不能限制我完成人生的夢想。真正讓人成功的關鍵因素,並不是身高,而是安全感,自信心,與健康的身體與心靈。

或許許多爸爸媽媽、叔叔阿姨,他們關心孩子身高,是希望孩子將來能一表人才,當上總統或大公司的CEO。但真的不要聽信廣告中的長高神話,事實上成年人的身高大多是遺傳而來,甚至可以透過基因序列來預估。

不論是高是矮,身高不能定義今天的我,也不能限制明日的自己在任何領域發光發熱。與其心心念念高矮胖瘦,孩子更需要爸爸、媽媽和親人們肯定的言語,帶來安全感與自信心,讓他們喜歡自己,接納自己,並勇敢接受各樣挑戰,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拋棄刻板印象,在身高數字的背後,每個人其實都擁有著獨一無二的靈魂。

主題探究任務-實際觀察身高、體重、外表與自信心的關聯

在了解身高的科學研究後,邀請孩子親自在生活中觀察身高、體重、外貌等外在特徵是否會影響一個人的自信心?雜誌收錄4則主題探究任務,用實際訪談的資訊,進行預測及推論,培養「理解及分析文本訊息」的關鍵能力。

閱讀理解junior少年版 不一樣的我
閱讀理解junior少年版 不一樣的我
閱讀理解junior少年版 不一樣的我
閱讀理解junior少年版 不一樣的我

(更多內容都在《閱讀理解junior少年版》創刊號「不一樣的我」

加入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LINE好友,健康、教養資訊不錯過!

延伸閱讀:

黃瑽寧:體罰影響孩子不只身體的傷

想要孩子長高,做這兩件事就對了!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