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電梯、扶手、防滑...高齡住宅不可不知的改造小細節

健康遠見

更新於 2019年04月12日07:09 • 發布於 2019年04月12日07:03 • 閱讀,對身體好!

(圖/台北市西區輔具資源中心工作人員講解防滑貼條;僅為情境配圖。)

無障礙、通用設計,是高齡住宅的其中一部分概念,高齡者在五感上的逐漸衰退,所需要的輔助方式,又介於無障礙與通用之間。以下就從「腳」的部分分析,看看居家及生活面向的局部改造方案。

Point1. 樓梯升降椅的評估與安裝

根據衛服部統計,每年台灣約有兩萬人要置換人工關節,才能行動自如。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若只統計60歲以上長輩,則有近七成的人受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所苦,尤其女性佔比更高。不僅如此,退化年齡還有降低趨勢,越來越多3、40歲的年輕患者,常因運動過量或姿勢不當而造成。

透天又比電梯大樓的住戶,其膝蓋要承受更多的壓力。以一位體重50公斤的女士來說,在平地走路時膝蓋骨(臏骨,膝蓋前端那片)承受的是25公斤、膝關節是150公斤。下樓又比上樓承受更多壓力,膝蓋骨承受250公斤、膝關節承受215公斤。

如果膝蓋在中年時期就已變得敏感、錯位或衰退,膝蓋的保養要特別注重。再者應安裝電梯或樓梯升降椅, 或者搬到有電梯的地方,避開每日上下樓好幾趟所帶來的壓力。

很多人擔心樓梯太窄無法安裝樓梯升降椅、家中樓層面積又太小無法安裝電梯,決定住在一樓,這不論在生活品質上或家人互動上都令人遺憾。現在樓梯升降椅一直在進步,目前研發最窄的樓梯升降椅已可達展開寬度僅50公分,等於樓梯寬只要60~65公分以上就可評估安裝,當然這價位相對較高。

主流格式的樓梯升降椅,展開寬度在55至60公分左右,樓梯淨寬最好要在70~75公分以上為佳。樓梯升降椅首重馬達及軌道的維護容易度及穩定安全性。目前國內有多家品牌提供選擇,可依照所在區域跟空間需求挑選,所在環境濕氣重,可考慮實心不鏽鋼軌道。若平時家中只有長輩,則建議選擇有提供定期保養的廠商。

(圖/目前多家國產樓梯升降椅,都有蓄電、無線遙控及安全碰撞等基本功能。產品特性各有不同,有的重防潮耐震、有的重售後服務及美感,可趁輔具展時前往瞭解。)

Point2. 進出門時,走道中的暫坐設計

在正常使用、又沒有特意訓練下,人類的肌力在50至60歲之間,每年約減少1.5%,約到60歲之後,每年減少3%,也就是說,人在70歲的肌力會比在60歲時少了30%。除肌力退化外,也有屋主是因長輩會有偶發性的頭昏、昏眩症狀,因此除了做扶手外,能夠暫坐休息的地方就顯得重要。

「暫坐設計」雖然無障礙或通用設計中沒有被提出強調,以居家角度來看,它不但可以提供述肌力或體力不足的暫時休息,設置在有窗、有景的地方,又增加生活的趣味,也有可能成為與家人小聊(不必像坐客廳或餐廳這麼正式)的轉折點。

(圖/在家門的內或外,規劃暫坐的區域。不論要換鞋、或者等待其他家人,都可避免久站等待。)

(圖/針對透天或大坪數住宅,於較長的走廊或轉彎動線上,設計暫坐區。可作為家人之間閒聊或長輩小憩的角落。圖片由聶志高老師提供。)

Point3. 輔助扶手,起身、坐下不再吃力

相信有照顧過長輩的人,都有扶長輩從沙發站起來的經驗。

之前陪外婆看電視,看護在廚房忙,不懂得扶持技巧的我, 很自信的要扶外婆站起來如廁,沒想到一個重心不穩,外婆又跌回沙發、我也跌在沙發上,還好外婆沒怎樣,我也才意識到光是攙扶就有可能造成危險。後來外婆腿肌力越來越不行,連看護都需要用扶抱腰帶,才不會讓自己閃到腰。事後想想,如果當時我們把外婆坐的矮沙發,改成剛好的高度,而且兩邊有扶手,讓她可以幫忙施力的話,也許就不會這麼困難了。

(圖3/座椅扶手:日本優能福祉家具,設計高度可調整到與膝蓋同高的座墊、兩側有扶手、並且提供抓握的突出柄,就可以為自身的站起、坐下出力。圖4/如廁扶手:不只是傳統造型,目前丹麥也有針對如廁站立前後三階段體姿變化,提供握、抓、撐的扶手。圖5/床側扶手:床側扶手有分為固定於床框旁、或者如圖中松下活動式床側扶手,可依需求攤開或轉折使用。場地提供:松下UD夢想家)

Point4. 選擇防滑好維護的地板、階梯材質

最適合國內氣候溫濕度、價格又非常平民化的地板材質,我個人還是比較偏好磁磚。當然如果是臥室等需要較舒適的空間,要有木頭溫潤感,品質好(價格中上)的超耐磨地板會是較耐久的選擇。或者目前也有仿木紋的磁磚,幾乎可以假亂真。

階梯的防滑也很重要,尤其如果階梯是屬於實木、石材等較容易打滑的材質,於末端需貼上止滑條或鑿出止滑痕,降低滑倒的風險。

(圖1/臥室超耐磨地板與浴室防滑磁磚交接面之處理;場地提供:松下UD夢想家。圖2/實木、石材等材質作為階梯容易打滑,務必於階梯邊緣設置止滑條,並定期檢視維護。)

(本文作者為友善全齡住宅生活記錄者​;原圖文刊載於林黛羚《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原點出版)

成為健康遠見Line好友,讓健康更貼近你的生活!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