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美食

【懶人包】不要為了我生氣!加不加辣都好吃,全台特色肉圓總整理

微笑台灣

發布於 2019年01月15日03:17 • 微笑台灣編輯室

攝影 / 林保寶 天下資料

肉圓,台灣經典的特色小吃。南蒸北炸做法都不同,醬料更是各家調味不一,各有所好。半透明的肉圓皮,裡面包著豬肉與其他配料,圓形最普及,也有三角形的。好吃的肉圓在各個地方,後來也成了旅行中品嚐在地的一個美味,到達一個地點,先從吃一顆肉圓開始。彰化肉圓「爐火純青」,咬起來彈力十足,最讓人放不下,「隔幾天不吃會想念」。「肉圓皮是一粒肉圓靈魂的所在,餡和淋醬則是它的骨肉,」《彰化小食記》作者陳淑華認為,三者俱存才能成就一顆完整的肉圓。

微笑台灣」推薦目前募集到的名單給你,還介紹順遊路線,一次整理:

推薦1:彰化北斗肉圓

有一說,北斗是肉圓的發源地。老一輩的北斗人說:「我們小時候在吃肉圓時,彰化肉圓還不知道在哪裡?」「北斗的第一顆肉圓,是用來救災的,」肉圓生老闆范振森說。一八九八年北斗發生大水災,范振森的祖父范萬居創造第一顆「鹹味肉圓」,「全台首圓」以地瓜粉加水調成糊狀,包成元寶形狀,分給災民吃。成為「肉圓生」、「肉圓瑞」的源頭。

現在,北斗街上肉圓店林立,都叫北斗肉圓,唯一的區分是老闆的名字:肉圓生、肉圓詹、肉圓賓、肉圓瑞、肉圓火、肉圓儀。體積迷你,三角形是北斗肉圓的特色。美食家焦桐說:「我一次可以吃十個。」

推薦2:彰化北門口肉圓

高中時代為了辦社團活動,曾去過幾次彰化。那時總是從學校走路到台中車站,搭火車到彰化,出了站後先繞點路去吃「北門口肉圓」,那時一個肉圓還只要35塊,人也沒有現在誇張的多。但高中畢業後的這十幾年間,卻很少再想起高中時代常踏足的那些地名。

幸好彰化離台中市並不遠,六日回家時很可以抽個半天一天的時間繞過去簡單散個步,用探望過去的自己那樣的心情再訪彰化。老市區的巷弄裡雖然多了不少東南亞風情的店舖,但那幾家以前吃過的老攤子都還在,記憶中的味道沒變,生意似乎還更勝以往。

北門口肉圓
彰化縣彰化市中正路一段494號

推薦3:屏東北區市場李家肉圓、阿化肉圓

位於屏東市北區市場大名鼎鼎的李家肉圓,靠近用餐時間往往大排長龍,也是屏東人推薦的在地小吃,一位在曾經屏東讀書的張媽媽,每次回屏東娘家,都迫不及待再訪,前來嗑個兩三碗,回憶高中下課時點點滴滴:吃個肉圓犒賞一日讀書打拼的辛勞。

用筷子戳開晶瑩剔透的外皮,扎實的餡料瞬間傾出,圍繞在外的是濃郁醬汁,「鍋爐上方的清湯,免費裝,是在你吃完肉圓時,把它加進,和剩餘的殘渣形成獨特的美味,這是在地人的吃法。」一旁的友人如此建議,卻也說:「雖然我還不太習慣這種吃法,哈。」除了肉圓,亦有美味的豬血湯和魚丸湯,湯頭清淡,搭配肉圓簡直是絕配。

屏東北區市場
屏東縣屏東市公勤二街88號

推薦4:南投竹山媽祖廟旁的肉圓攤

南投竹山家鄉的小吃繞著鎮上的媽祖廟。廟前廣場的麵店,黃麵淋上滷豆枝,舀入一瓢沙茶醬料,就很夠味。配上一碗清淡的豆腐湯,講究點的再來份滷蛋豆枝,就是一頓豐盛的早餐。廟旁街道邊的肉圓,不久也開賣。

三代的肉圓店,門口仍維持著小攤子模樣。油鍋裡的肉圓加入自製的米漿,肉圓餡裡的筍絲,得天獨厚來自附近山林鮮嫩的竹筍,變得「斯文」起來,怎麼吃都不油膩。

加碼推薦5:台中東勢客家三角圓

客家三角圓有點像是閩南人的水晶餃,一口小肉圓揉合外省水餃的混合體。看似簡單的三角圓,卻不容易做。和麵糰時,水溫不對,皮就很難密合,包在裡面的肉餡一下水就會外露。

「腦館麵館」的三角圓皮跟別家不太一樣,它比較沒那麼Q,卻比較容易嚼爛吞下。「它的皮的嚼勁跟吞下去的滑順度,比較平衡。」一位常客說。謝桂珍端一碗熱呼呼的三角圓上桌,並拿來一小盤自製的辣醬。「三角圓一定要沾這個醬。」她說。

※本文由《微笑台灣》網站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歡迎成為 微笑台灣LINE好友,獲得更多在地旅行資訊。>> 立即加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