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國中社會課本大改版!老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

翻轉教育

更新於 2020年11月16日09:53 • 發布於 2020年11月16日09:53 • 王韻齡
國中社會課本大改版!老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
國中社會課本大改版!老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

108課綱上路滿一年,新課本也從七年級編到了八年級,今年國中八上社會課本是依新課綱編寫,雖然多數社會科老師都知道,領綱已經將中國史改納入東亞史,七年級念台灣史、八年級念東亞史、九年級念世界史,但拿到新課本的教學現場,仍是一片震驚聲。

曾參與新課本編寫的高雄市陽明國中歷史老師吳宜蓉就說,早先看到領綱走向,就預料到中國史的改變會很大,過去用了2冊來談中國史,現在得濃縮在八上教完,還粗分成「商周至隋唐」、「宋元」、「晚清」3個大斷代,老師們的感受是「比看到課綱時還要更驚」!

大改版後,歷史老師分兩類

吳宜蓉分析,歷史老師分成二類,一類擔心八年級學生過去從未接觸過中國史,沒有時代感和時序脈絡,很難從新課本看出各朝各代的特色,並記下新課綱強調的文化制度史及社會演變的關係。再加上「歷史老師多數都熱愛歷史、很難擺脫過去,忍不住想補充像是『烽火戲諸侯』這類有血有肉、那麼有趣的故事,不教不行」,但現在起這些都不用教也不會考了,傳統路線的歷史老師會上得很辛苦。

「另一派老師覺得沒關係,中國四千年歷史內容太多,每周卻只有一小時的上課時數,不可能全教得完,只要掌握制度變遷與帶來的影響就夠了」,新課本下老師需要更多的課堂提問及引導技巧,思考為何制度會改變,吳宜蓉舉例,平穩的商周時代需要何種人才,動亂的戰國時代又需何種不同人才?這都是可以帶著學生去思考、討論的。

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富為此表示,念歷史要略古詳今,統整事件之間的關連性,而非一直去背細碎片斷的記憶,但改變的目標並不是外界指稱的「去中國化」,他認為「台灣不可能去中國化,語言文化一定會有所連結,與過往的差別只在如何看待中國與我們的關係」。李文富說,過去數十年習慣從中國史看台灣,現在反過來,從台灣角度出發看與中國之間的關連,且要放在全球的大視角來看。

李文富強調,

社會科背多分時代過去了,改為主題式編排的社會課本,考驗的是學生整合分析的能力。

國教院針對爭議特地發出聲明,指新課綱國中歷史採大段落的通史及主題式教學,並非刻意刪除某些熟悉的歷史人物與事件,而是將焦點從過去的帝王史,轉移到貼近學生文化經驗及生活脈絡的庶民史,諸如語言文字、文化思想、科舉等一直到今天仍深深影響社會的歷史文化。

鑑古知今,很吃現場教師功力

李文富了解現場國中教師看到具體教科書變得如此不同,的確需要時間適應,不熟悉改變方向的老師一開始可能會先抗拒,但他建議老師們平心靜氣想一想,過去背多分式的社會教學是否真有意義。「例如想要多熟悉三國故事的人,還是可以自己去學,各式素材非常多,課本內容的取捨只是必然」,李文富說,考招命題趨勢近年來已朝向整合式,學生要理解為何在各個時代的情境下產生那樣的制度,及對當時社會的衝擊;在大考中愈具有統整、連結的能力,愈能得高分。

身為高雄市國教輔導團員的吳宜蓉也認為,社會科老師上課時如能大量運用討論與問答,勇於回答及提出批判思考、挑戰傳統的孩子就會很有收穫,例如課本上提及北魏因推行漢化政策、民族融化而更強大,但這些措施真的只有好處嗎?就像台灣的原住民族,都會希望被高度漢化嗎?這樣的舉例回扣到學生周邊的生活經驗,就會比較有感,不同於過往單一面向的詮釋,新課綱下師生要能做系統性思考,見樹又見林,「很吃現場教師功力,及理解課綱的能力」。

吳宜蓉坦承少了精采歷史故事後,很多成語典故也不見了,連帶造成國文老師也感到困擾,她建議關心這個議題的家長,可利用坊間書本或影片做額外補充,點燃孩子的興趣,看事件的因果關係也能更通透,不只是把小孩培養成一本歷史百科全書,更重要是思考後產生獨到的「後見之明」。而社會科老師也該走出「說書人」的角色,引導學生在國中階段建立起對事物全面理解及思辨的基礎功,如果能做到,就是新課綱帶來最大的貢獻。

加入翻轉教育LINE好友看好文

延伸閱讀:

分析「少女失蹤案」被瘋傳!前PTT板主現社會老師用時事教孩子自保

比分數更重要的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