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童子賢悠遊穿梭於人文與科技間

遠見雜誌

更新於 2017年11月09日14:49 • 發布於 2017年10月30日02:40 • 蕭玉品

微涼的秋日夜晚,台大孫運璿先生管理紀念講座上,迎來了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向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的學生們,分享他的科技與人文觀。

眾所周知,童子賢是華碩電腦四位創辦人之一,2010年,為了切割品牌和代工事業,華碩、和碩正式分家,童子賢擔任和碩董事長,帶領員工在一片不看好中,突破重圍,成為全球第二大專業電子代工廠。

除身為知名企業家,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童子賢對藝文的無比熱愛。2009年,他成立目宿媒體,籌拍《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的文學家紀錄片,其中的《日曜日式散步者》還奪下去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近日大紅的《花甲男孩轉大人》,出品人也是他。

(圖/對藝文無比熱愛的童子賢。曾籌拍《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的文學家紀錄片,並於2015年接受遠見採訪時聊他的閱讀習慣)

發表過大小演講的童子賢,這次和年輕世代談話,顯得特別放鬆與暢所欲言。

現今57歲的童子賢,曾在宏碁待了七年。29歲的他和徐世昌、廖敏雄和謝偉琦共同創立華碩,才成立四年多,就讓華碩成為全球主機板的冠軍。

他人生關鍵的決定,華碩、和碩的分家絕對是其中一個。

重大時刻,童子賢說他一點都不緊張,反而冷靜分析。當時他評估筆記型電腦不會紅過10年。後來證明打敗HP的不是Dell,而是iPhone,筆電最後只紅了7年,「代表眼前看得到的敵人,不是真的敵人。很多無法生存的,往往是生態的改變,或是邊陲崛起的力量。」

童子賢認為代工會有出路,值得一闖。他還記得那時在台北天母的農訓協會,告訴幹部:他沒做過代工,但會帶員工試試,就算最後會沉船,也會護送員工上岸。

和碩後來成功了,還陸續成立景碩、鎧勝、晶碩等關係企業。

其中最特別的,是在台北捷運站旁的晶碩隱形眼鏡。台下聽講的學生還竊竊私語,從不知道晶碩也是和碩關係企業,「也跨太大了吧!」

「其實這只是跨半步,隱形眼鏡許多原理是來自光學計算,一法通,萬法通。」童子賢解釋,隱形眼鏡在全球有70億美元市場,跨業是為了高築牆、廣積糧,「後才稱王!」

由於聽眾有不少管理背景學生,都想詢問童子賢,企業該如何永續經營?他卻給出意外答案。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童子賢提到。他的想法和一般企業強調「永續」經營不同,若是公司經營不行,就應該解體,把人才、資金、想法還給社會。

他以芬蘭為例,手機品牌Nokia結束營業後,大大影響芬蘭的GDP,但Nokia釋放人才、資金和創業態度到芬蘭的大小企業與組織。幾年後,這些組織創造的整體產值超越了Nokia。

「不要認為永續經營是養活幾萬人,其實是幾萬人在養你。社會自然會生生不息。」童子賢強調。

至於對人文領域的執著,童子賢坦承,一切始於國中二年級,他著迷於中國近代史,至今超過30年。但鑽研得愈深,愈覺得是一團迷霧,一定得靠自己的力量,找出答案。

1985年,當時在宏碁工作的他奉派到美國。才下飛機,便租車飛奔新華書店,買了20幾本簡體書,同事都覺得他很怪,最後他還是把那些書一一讀完。

廣泛閱讀、保持對各領域的好奇心,讓童子賢信手拈來,盡是名言與故事。演講中,他從傅斯年、賈伯斯(Steve Jobs)、海明威到毛澤東,世界各國的歷史、人文,都能侃侃而談,「這是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他另外透露,《他們在島嶼寫作》已經往第三系列邁進,目前正在籌拍吳晟的故事,「我不久前也說動黃春明,獲得首肯。」

童子賢的成長過程非常精彩與浪漫事。12歲便試過製作火藥,後曾任校刊總編輯、樂隊隊長,還偷騎重機逛大街。他感性地說,只有自己騎著車,上62號快速道路,離地40公尺時,才能感受迎風而來的感覺。也是這樣人文與科技經驗的交會,成就今日的童子賢。

最後,他提醒莘莘學子:「面對台灣、產業、社會弱勢的處境,也許採用不一樣的觀點後,事情會有不一樣的發展與轉機。」就如同他一直在耕耘的事一般。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