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家,就是最好的英語教室》專家六原則+四技巧,發音不好也能陪孩子學英語!

未來Family

發布於 2023年05月22日01:53 • 周品攸(未來Family記者)

許多專家學者都說,孩子三歲是語言發展關鍵期,這個階段孩子對於聲音的元素接受度很高,要好好把握這段黃金時期,但這就表示英文越早學越好嗎?師大附中英文科老師、人稱甜豆老師的吳詩綺指出,與其在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不如說是在那段日子,爸媽能不能投注時間,給孩子一個高品質的陪伴?讓孩子即使在面對一個不熟悉的語言,都能感到很安心,就算爸媽自己英文不好,也能陪著孩子一起走、一起進步。」

PadKaKa幼兒英語動畫卡發明人、同時也是《寶寶學英語的秘訣,跟你想的不一樣》作者廖和信(凡凡爸)則表示,早學對孩子來說,的確效果較佳,好處也很多,尤其幼兒階段接觸英文,有助於英文的辨音能力,「但是建議父母不要太在意所謂的關鍵期,因為若告訴爸媽2、3歲學更好,會讓孩子已經超過這個年齡的爸媽感到更焦慮緊張,覺得錯過最佳時機了,情急之下可能用揠苗助長的方式讓孩子學英文,反而引起孩子的抗拒。」因此,他認為無論孩子現在幾歲,爸媽都應該專注在學習英文的正確觀念與方法。

英文不是早學就學得好,六大原則「正確學英語」

一、讓孩子對英文有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任何想要孩子學習的事物,首要條件就是「他喜歡」。孩子不喜歡、沒興趣,不管教材有多棒,都無用武之地。當孩子在接觸英文的過程中,覺得好玩、有趣,甚至能從中得到成就感,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了。

二、用英文學英文

用英文學英文,才能培養孩子的「英文腦」。廖和信反對翻譯學習法,因為當孩子知道你講完英文後,會翻譯成中文,他就只會等待你說中文,而不會認真聽英文。他建議用「母語學習法」,「以前怎麼學中文,現在就怎麼學英文。」孩子從小都是用「猜」、「犯錯」來學中文,透過各種生活情境、動作,自行歸納其意思,英文也能採取相同的做法。

三、自然地接觸英文

幼兒學英文一定會有牙牙學語的過程,因此在家中爸媽不必太在乎文法、單字背誦,也不要有所謂的進度。學語言就是機會教育,可以很隨興。比方說,跟孩子出門剛好看到彩虹,就跟他說「這是rainbow」。

廖和信指出,很多爸媽都會擔心孩子聽不懂,或是怕孩子沒有100%了解意思,就會用考試的方式問,「有個爸爸很開心跟我分享他女兒會講 How are you,但接著問孩子『什麼是How?什麼叫are?』孩子就說不出來了。」但是,How are you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聲音、完整的一句話,不需要特意去拆解,就像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 Good night、 Good boy…等等,孩子會自己整理、歸納出為什麼這幾句重複的「good」是什麼意思。

四、「聽、說」是重點

廖和信說:「學英文,其實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對話,要有交流,學了才有用。」國外研究發現「聽、說」早學晚學差異大,「讀、寫」則沒差;而一開始先學習「大量聽得懂」 ,又比「說」更重要,因為聽得懂能培養語感,語感好,孩子才會說出口。其實這就像學中文一樣,孩子在2歲前幾乎都在努力「聽懂」大人講什麼,過了2歲半以後,幾乎就是口說爆發期。

五、學習內容重點是「生活用語」

許多英文教材標榜不僅可以學到知識、品格,又能兼顧學英文,但這些內容對學齡前孩子來說,太艱深,又無法運用在生活中,難以跟自己的經驗產生連結,因此語言的啟蒙最好從生活用語開始。比方說,準備出門時,可以跟孩子說「Put on your shoes. (穿上你的鞋子)」並穿給他看、或帶著他穿鞋,幾次之後孩子就能理解那句話的意思。

六、頻率高、不要長時間

吳詩綺指出,學語言還要把握一個原則,就是「頻率多、而不是一次很久」,因為一次長時間學習,就好比在學校上40、50分鐘的英文課,孩子會有疲憊感,甚至會開始害怕英文。

爸媽英文不好怎麼陪?4個技巧帶你做

許多語言學家都指出,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語言啟蒙者,但多數父母自認英文不流利、發音不標準,擔心教錯,該怎麼辦?

1.從英文兒歌開始

大部分的幼兒都喜歡聽兒歌,甚至會跟著哼唱,喜歡的原因不是因為他聽得懂歌詞意思,而是旋律入耳。這是首要可以讓孩子親近英文的好方法,因為當他願意跟著唱,未來也會更願意開口講。建議爸媽在播放兒歌時,不妨可以搭配歌詞做對應的動作,讓孩子對該首兒歌的意思也能略知一二。

2.日常進行簡單的親子英文

廖和信笑言:「兒子小時候,是我英文口說進步最快的時期。」爸媽在家陪孩子講英文,不需要把自己當老師,而是當彼此的同學、玩伴即可,因為孩子聽不懂,爸媽不用擔心被糾正,講起英文應該更沒壓力才是。因此他鼓勵爸媽們在家跟孩子講一些簡單的親子英文,一開始先從一個單句開始,隨著累積的短句越來越多,就能慢慢形成長句,就像孩子剛開始也只會簡單的動詞加名詞,如:喝水、吃飯等等。

以親子英文舉例,爸媽叫起床後要去刷牙,可先從「Good morning,來,我們去刷牙」,再慢慢變成「Good morning,來來來,brush your teeth.」,最後變成「Good morning, come here, brush your teeth.」。 這些短短的對話,一天新增1句,每天根據情境重複講,累積兩個月後一天就能跟孩子講4、50句簡單的英文了。

3.看英文卡通、動態化的情境學習

孩子通常喜歡看動態的影像,不論是真人的互動,或是卡通等等,若爸媽還是擔心自己英文不夠好,簡單的英文卡通是一個好選擇,但必須注意,卡通必須是全英語發音,這樣孩子才能透過角色的互動、動作去猜測其意思。不過仍提醒,給孩子接觸3C時,勿長時間看,導致用眼過度,孩子仍要與爸媽真實互動,學習效果更好喔!

4.英文繪本共讀

吳詩綺表示,若爸媽覺得日常生活中不知道該跟孩子說什麼英文時,又希望能跟孩子有英文上的互動,利用英文繪本進行親子共讀就是一個很好的解套方式。但要記得,進行英文繪本共讀時,重點不是擺在「認字」,而是親子一起共度那個美好時光,只是這段時間彼此是透過圖畫搭配英文來討論這本書。

陪伴的方式建議用互動的方式,中英文夾雜聊聊看從繪本中看到什麼,連結孩子的生活經驗,一邊講一些簡單的英文,比方說青蛙frog、他是綠色green;同時要用很多變的聲音、表情,加上動作,讓孩子在過程中覺得很有趣,進而不排斥、跟英文共處,也習慣英文的輸入。

書單的部分,可以按照孩子的興趣、得獎繪本來選,但更重要的是要依孩子的程度挑選,因為有些繪本是需要具備一點英文能力才能讀,可透過美國的藍思閱讀分級,找出適合陪學齡前孩子共讀的書。家長也可直接到吳詩綺針對各個年齡層給予的書單建議查看。

這些地雷不要踩,當心讓孩子抗拒講英文

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怎麼好像越來越抗拒講英文,那很可能是你不小心犯了這些誤區:

1.對孩子過度期待,覺得教了孩子就要會。吳詩綺坦言,因為自己是英文老師,也曾經對已經教過很多遍卻還是不會念的女兒生氣,更脫口說出「來,跟著老師念一遍!」結果就是當下女兒們嚇到,更不敢說。「從來沒有速效學英文,但『扼殺』可以很快。」因此吳詩綺提醒爸媽們放過自己,我們能做的只是讓孩子對英文產生興趣,「不要認為付出一定要有回報,爸媽要想,我陪伴孩子英文繪本共讀的那段時光,是很寶貴的,如果孩子因為我的陪伴而突然會唸英文,或是突然看懂某個單字,都是美好的附加禮物。」

2.用洗腦、洗耳朵的方式教。聽無意義的英文對孩子並沒有用處,洗腦式的灌輸方式只會讓孩子對英文失去興趣。

3.急著要孩子開口說。多數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就是開口說英文,但你越逼他,他越不願意開口說,容易使得親子關係僵,進而讓孩子討厭英文。

4.要求孩子背單字。背誦並不是一個好的記憶方式,且對未來的學習成效也不一定有幫助,孩子內心會產生極大的抗拒。

5.發音要很完美。孩子牙牙學語的過程中,切忌不斷地糾正發音、拼音,這往往會澆熄孩子學習的熱忱。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加入《未來Family》好友!看更多內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