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在孩子做到的事
教書這麼多年,各種小孩我都遇過,最怕遇到的是被處罰到無感的孩子。
幾年前帶了一個孩子,才剛升上五年級兩個星期,已經缺交功課三次。每一次,我都找他來問問:「你怎麼了?」他緊張地不斷眨眼睛,有各種理由:忘了帶回去、忘了帶來、寫了前面去做了什麼事就忘了後面……
打電話跟爸爸聯絡時,爸爸說:「老師,他缺交什麼功課,妳直接用紅筆寫,我回去打就對了!」我嚇一跳,「爸爸別打啊,這麼大的孩子不要再打了!」爸爸說:「我也是被打大的,有怎樣嗎?他從中年級開始就這樣,缺交功課我就是打就對了。」
爸爸繼續說:「這個小孩只怕我打,媽媽說的話他都不聽。我每天回到家都很晚了,還要處理他不寫功課。」我可以感受爸爸疲累又生氣的情緒,我說:「爸爸,我們沒辦法隨時把爸爸你放在身邊打孩子,其他人只要不打,他就不怕,這樣他能聽得進老師和媽媽說的話嗎?打他只能讓他當下害怕,但是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爸爸不只會動手處罰孩子,孩子的各項行為也管得非常嚴格,只要孩子說謊或偷玩手機,一罰就是半年不能去球隊、不能玩手機。
嚴格的管理和嚴厲的處罰,孩子會改變嗎?太重的處罰和限制,給孩子的是絕望,我們應該要給孩子希望,讓他覺得有機會。
「爸爸,給我一段時間,你相信我,讓我想辦法讓他打從心裡去承擔他該負的責任,讓他主動完成作業,好嗎?」「他看起來焦慮又畏縮,孩子只要失去自信,很難承擔重任,小孩長大了,真的不要再打了,我會跟他談一談。」
我不給孩子說謊的機會,每天直接跟他要作業,沒有帶來就不能去球隊,直接在我面前寫一遍,沒有加罰,只是把當天該交的作業完成。如果寫得整齊得了甲上,隔天每行作業可以少兩個字。他發現不在家裡寫,就得在學校寫,不管怎樣都得交,為了早自習、午休能去球隊,他開始在家裡完成作業。
我很少罰孩子,即使罰也是很短暫的,在處罰期間只要有好表現,就能縮短或減少處罰,還能得到獎勵,孩子就能學到好的方法,也覺得只要自己改過就能有重生的機會。
這孩子聰明又伶俐,接下來的幾天我緊迫盯人,讓他一定把功課交出來,我不在聯絡簿上寫紅字讓他和爸爸衝突,只要有任何沒有做好的部分,都在學校裡我處理。
每天在聯絡簿上寫著他主動做完工作、稱讚他功課寫得很棒,他有主動幫忙老師、同學、在球隊表現良好……其實他的優點很多呀!但是那行指責的紅字,會讓爸爸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只專注在孩子的壞習慣,讓孩子受皮肉苦,讓媽媽看著孩子被修理卻無能為力。
一個爸爸可以給孩子的東西實在太多,因為一個習慣而破壞親子關係,讓父子對立真的太可惜。
找出孩子畏縮恐懼的原因,別讓疲憊的人承擔教養孩子的壓力,幫孩子想想辦法,改善他的壞習慣,強化孩子的優點。才盯了一陣子,那孩子就改掉了不交功課的習慣,也改善了他和爸爸之間一觸即發的親子關係,孩子站在我面前時,他的眼睛終於不再緊張的眨動。
不要給孩子說謊的機會,直接檢視孩子的工作,沒有完成當場補完。處罰要短暫,要適量,鼓勵和獎勵要及時,給孩子重生的機會。專注在孩子有做到的事,而不是孩子沒有做到的事。
摘自 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孩子的不凡,來自你的不厭其煩:神老師的陪伴全教養,讓每個孩子的價值都能被看見》/ 皇冠文化出版
圖:shutterstock
數位編輯:陳宣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