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Apple Vision Pro 台灣開箱體驗後篇:沈浸模式 ON、專注模式 ON

電腦王阿達

更新於 2024年12月18日13:10 • 發布於 2024年12月18日13:10 • Ross Wang

Apple Vision Pro 台灣開箱體驗的後篇,我們將重點放在了深度體驗各種功能的心得上面。而且直接將個人覺得讓 Apple 敢出道即稱自己是 Pro 的原因,同時也是個人購入的理由的體驗部分分享給大家。繼續閱讀 Apple Vision Pro 台灣開箱體驗後篇:沈浸模式 ON、專注模式 ON 報導內文。

Apple Vision Pro 台灣開箱體驗後篇
Apple Vision Pro 台灣開箱體驗後篇

Apple Vision Pro 台灣開箱體驗後篇:沈浸模式 ON、專注模式 ON

Apple Vision Pro 台灣開箱體驗前篇的部分,我們將很大的篇幅放在如何「戴得住」(這很重要啊!無論設備再強,如果連半小時都戴不住,那還能有什麼樣的生產力可言?),還有怎麼操作這台蘋果的首個空間裝置。當然,也有開箱的部分。

後篇,我們將重點放在了深度體驗各種功能的心得上面。而且直接將個人覺得讓 Apple 敢出道即稱自己是 Pro 的原因,同時也是個人購入的理由的體驗部分分享給大家。

空間顯示的魔法

自己與許多人對於 Vision Pro 有所期待的人幾乎都一樣,對於它的顯示表現感到非常好奇。

帳面規格方面,其搭載的 micro‑OLED 顯示器系統擁有 2300 萬像素,號稱每隻眼睛都可以在很小的視線顯示範圍內達到難以看到畫素的 4K 解析度。

還具備能接收高解析度相機「組」所擷取的每秒超過 10 億像素的資料,並在 R1 與 M2 SoC 的合作下,在 12 毫秒内將影像傳送至向內的顯示器,讓 Vision Pro 隨時能提供外界感知的傳遞。

簡言之,就是理論上你使用 Vision Pro 的時候,應該不太會有 VR 暈,並且至少會覺得看到的景物都至少有 4K 的高畫質。

在這樣的硬體基礎下,蘋果選擇透過自己長年來透過 Mac / iPhone / iPad 累積的軟硬體實力,進而尋求發揮最大的使用效率 - 這促使了充分利用空間的「空間電腦」的誕生。

▲圖片來源:Apple

它,雖然只有兩塊小小的顯示面板。卻透過感知現實空間以及創造虛擬「環境」的方式,利用視覺來讓人相信,自己擁有一個專屬自己的空間。而為了讓人對於這個體驗信以為真,Vision Pro 等這類 VR / MR 設備勢必也需要面臨相當多的新挑戰。Apple 則是選擇了可能是最難達成的選項之一,也就是專業工作領域做為他們「空間電腦」的序章。

至於他們做得如何?其實從前篇的心得中就已經知道,筆者基本上已經每天都沈浸在這個工作環境使用至少 6~7 個小時的時間(但是是搭配 Mac 使用)。這樣的設備,已經成為我想要專注工作的當然選項 。

至於它是如何獲得我的青睞以及感受到什麼優勢,還有在這陣子的使用之中有遇到什麼困擾或是缺點,就從這篇來跟大家聊聊吧。

高畫質帶來的真實沈浸感

本篇開始就直接切入大家應該最好奇顯示效果的部分。

單以顯示效果來說,Vision Pro 的普遍評價都是消費級顯示器頭戴裝置產品中畫質數一數二好的存在 - 即便加入了視野率後的數據(34 PPD)也還是很好,而且高亮度的 HDR 效果也非常棒(雖然點光源會有耀光)。

這部分個人覺得如果大家體驗到的內容品質夠高的話,應該都會同意這樣的評價。

如果大家有機會試用到 Vision Pro,並且想要快速掌握它的畫質好到什麼程度的話。

個人推薦可以嘗試看看《JigSpace》應用裡面所提供的訓練教學用的工業模型,或者是具備比較精細建模的遊戲如前篇介紹過的《Little Cities: Diorama》遊戲等。這些偏向於數位向量算圖出來的應用,將可以讓你很容易察覺 Vision Pro 擁有多細緻的畫質表現。

此外,針對 3D 或該說 Apple Immersive Video 沈浸式影片的部分。個人推薦真的可以看看《Submerged》這支可以免費在 Apple TV app 中體驗的短片。這影片算是讓我一改先前對於 3D 相機畫質可能還跟不太上 Vision Pro 顯示畫質的評價。

說真的,就算是 visionOS 裡已經相當逼真的虛擬環境我都還是不太會有信以為真的感覺。但這支影片,卻讓我有置身其中的錯覺 - 不得不說,這真的是電影創作手法的魅力所在。也讓人非常期待像是 Vision Pro 等這類高品質的頭戴顯示器裝置如果更為流行,將可把影視產業推向什麼樣的境界。

▲圖片來源:Apple

另一種加深沈浸感的方式:回憶

雖說 Vision Pro 所拍攝的空間影片、照片,可能在鏡頭的分佈以及拍攝的比例方面,要比起 iPhone 所拍攝的要更有沈浸感。但真的要跟上述影視產業目前用的重兵器相比,在畫質的部分還是相差甚遠。

只是當照片與影片是自己拍的時候,不得不說,很多細節都會因為回憶而對觀看的沈浸度(或者該說是感動度)有所補償。

這部分也推薦大家可以試試看 visionOS 2 系統更新後,在相片 App 新增可以將一般照片轉換為空間照片的功能。

像是我們常常在 Apple 示範影片中看到的那張抱著小孩的照片,在先前的導覽中個人發現,就連漂浮在兩個人之間的花束,機器學習也能運算出 3D 的效果。真的是非常厲害。這樣的功能,也讓各種老照片,可以透過 Vision Pro 以及自己的滿滿回憶獲得更深切的感動。

除此之外也很推薦可以試試看在 Vision Pro 裡重新看看「全景照片」。真的會有置身其中的感覺 - 我就把蜜月還有去年到 Steve Jobs Theater 拍的全景照打開來看,真的是回憶滿滿!

釋放你的空間

說真的,在使用 Vision Pro 之前。我會一直覺得,如果只是單純把它當作 Mac 外接顯示器來看,好像不如去買可以專門做為顯示外放的頭戴裝置還比較便宜。

不過實際體驗了 Vision Pro 之後發現,Apple 透過可以快速改變視窗遠近的機制,確實可以提供對於視覺遠近的觀感差異,並且在作業系統的多工應用視窗的安排上,提供了額外的「深度」選項。

有意思的是,自從使用 Vision Pro 進行整天的工作後。可能是因為近看虛擬顯示器工作很久後,可以擁有往「環境」的自然景色的遠方看去來舒緩壓力的,而獲得相當程度的療癒感(誒,雖然看的還是螢幕啦!)。

自己覺得工作一整天下來也比以往戴著眼鏡盯著螢幕看的工作模式,對於眼睛的負擔更小(但明明Vision Pro「螢幕」的物理距離我更近啊,覺得妙)。

不得不說,這種發生在螢幕面板上的「空間」體驗(當然還有透過鏡片組來實現),說穿了就是利用顯示效果來讓你誤以為空間中真的浮現了這些視窗,而且還會覺得自己彷彿擁有無限的擺放空間。

不過透過這種人機互動方式,是真的聰明且直覺的解決了許多問題 - 而且還是現實與虛擬之間都能帶來好處。

▲圖:最近「Vision 化」之後的工作環境配置 - 開著 Mac 虛擬顯示器搭配 Podcast 或音樂,還能在旁邊放著 Safari 網頁查資料或甚至邊放影片。

個人覺得 Vision Pro 最有價值的一點,就是可以讓原本很佔空間甚至可能會遮蔽到工作空間窗戶採光的螢幕,能夠讓出自己的「空間」給現實使用(或者只是單純的讓我可以更靈活的使用 Vision Pro 而不會錘到螢幕~咦)。

反過來說,也能在狹小的空間(如:汽車上、小的飯店房間等)爭取到大又開闊的虛擬工作環境。並且保證這個空間擁有足夠的私密性,可以輕鬆的處理隱私性較高的機密內容。

透過 Mac 虛擬顯示器更新之後的超寬螢幕支援,不僅不會再看到實體螢幕討人厭的黑框,也可以省下外接螢幕的高耗電與對於房間帶來的高熱度 - 雖然還是需要室內燈光照明來維持鏡頭追蹤的效果。

相對來說,Vision Pro 卻只需要靠原廠的 30W 充電器就能供電 - 雖然額頭之上的排氣孔以及電池確實會有溫度,不過與螢幕的發熱耗電相比顯然是小巫見大巫。因此個人認為,Vision Pro 在做為顯示器替代方案這個領域,它確實擁有很大的優勢。

說真的如果不是配戴 Vision Pro 還是需要一點點時間而不能真正 Instant On,不然我應該會全部螢幕該賣的都賣掉,把空間全都讓給這台空間裝置。

關於這點,自己研究 Vision Pro 使用者社群的心得,個人發現有個說法相當有道理。

其中提到 Vision Pro 如果可以取代電視與多顆顯示器的話,那麼再加上它本身是個可以運行大多數 iPad app 的裝置。其所省下的顯示器、電視與 iPad的購置費用,扣一扣基本上感覺上也就沒有想像中這麼的貴了。

特別是如果想買的還是像是 32:9 那樣的超寬螢幕,又或者是超大尺寸的電視機之類的 - 更別說,家裡或書桌上可能還不見得有空間擺得下這些螢幕,更別說事還能輕鬆地「一個手勢」就移動到最舒適的觀看角度呢!

▲圖:其實電視要看起來有爽度,可能也要配不錯的揚聲器才行啊。Vision Pro 內建的揚聲器雖然音質與低音不能跟 AirPods Pro 相比。但空間音訊與觀影體驗就已經有相當不錯的水準了(缺點是會外放的比較大聲一點…)。

以我目前重度以 Mac 虛擬顯示器搭配 Vision Pro 進行工作的情境來看。坐在沙發上用筆電時,我不僅可以將筆電鍵盤放在手臂打字使用最放鬆的位置。

也不用屈就於螢幕太過靠近自己以及太低的狀況。甚至可以稍稍放倒椅背,在頭部自然倚靠並且朝上的狀態下長時間輕鬆的進行工作。

要知道,這樣的使用情境以往可能是需要相當高貴且十分佔空間類似電競座艙才能達成的體驗呢(印象整組也是至少要破 20 萬台幣,不過我的沙發沒有按摩功能就是了…)。

▲圖片來源:Acer

喔對了,這次開箱我也實測了一下 Mac 虛擬顯示器能支援到多低的硬體規格。

以我的老 M1 MacBook Air(8GB RAM)如果將解析度降到 1080P,個人認為是可以開到「超廣角」的顯示範圍都還可以應付一般使用唷!

▲圖: Mac 虛擬顯示器還支援在虛擬環境中部分顯示出現實鍵盤位置的貼心功能。

不過出門在外個人會建議,如果想要保證 MacBook 的續航表現的話,建議最高開到「廣角」的螢幕寬度就好。

因為個人實測,似乎在「超廣角」的超寬螢幕下,電力可能是因為需要更多運算的關係,感覺消耗的確實是有比較快一些,這點是可能需要注意之處(可能有接電源的時候再切到超廣角囉?)。

私心覺得這對於只能外接單顆螢幕的標準版 M1 / M2 Mac 應該是個很不錯的額外資訊!

視野 vs 專注

聊完了畫質。也來談談對於 Vision Pro 視野較為受限特性的看法。

認真講,相對於一般人類的視野甚至是與打出更寬視野的 VR 設備來說,Vision Pro 的視野確實相當普通 - 但專家的觀點是認為 Vision Pro 的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以及變形的影響範圍較小,所以「可用的範圍」相比之下並不算特別差。

不過即便如此,單看視野範圍還是無法被無視的硬體劣勢。所以建議大家在體驗的時候,時不時可以確認一下,這樣的視野表現是否能夠接受(也要選用適合自己的遮光罩軟墊喔)。

以我個人的使用情境來說,如果更換成盒裝內附的較厚版本的遮光罩軟墊。認真講,自己是沒辦法接受因應厚度增加的更窄視野。

所以即便幾乎每次配戴 Vision Pro 時,系統都會提示我眼睛可能距離鏡片太近(這裡也可能是因為我有裝蔡司磁吸鏡片所以系統會比較嚴謹)。但我基本都會略過這個警告,因為 Vision Pro 的視野範圍確實剛好踩在我可能會不太能接受的範圍。

必須說,如果你是很在意視野範圍的人,那麼蘋果目前是真的沒有提供足夠優秀的解決方案。因此,個人會覺得針對視野的狀況如果測試過(畢竟還有軟墊尺寸的變因)不能接受的話,是建議可以先不要選擇這樣的產品。

不過這裡我是可以提供一個針對這種「缺點」所可能帶來的「好處」的另一種切入點,大家也可以參考看看。

▲圖:觀賞影片切到全螢幕還會有跟環境互動的反射效果。

關於視野不夠寬這樣的「特性」,其實在體驗之前我就有看到過相關的評價。而且自己是真的非常擔心這會影響我的購買決定 - 所以一直都希望能等到台灣上市體驗過後再購買。

但就我的想法,是覺得如果 Vision Pro 的視野寬度不要太誇張窄的話。搞不好可以達到跟刻意讓視覺處於遮蔽狀態來加強專注力的設備很像 - Panasonic 多年前就出過專注於限制視野效果的產品,被說是有點像是「馬眼罩」,就是為了工作專注力而生的產品。

▲圖片來源: greenfunding

不得不說,即便這給人有一點算是硬要講的特點。但我自己使用 Vision Pro 的時候,還真的會覺得好像專注力會比起可以看到更多四周景物時要更高(其實是廢話,因為不會因為看到周遭風吹草動而分心啊)。

雖說其實只要切換到 visionOS 的虛擬「環境」之中,然後關掉所有其他的應用,理論上也會有一樣的專注效果。

但個人覺得就跟 AirPods Pro 與 AirPods 4 兩者在被動降噪之間的差異性類似。Vision Pro 在視野表現方面的遮蔽問題,雖然可以說是一種劣勢,但對於需要專注的工作用途上,卻可能相對不會這麼讓人無法接受。

相對來說,未來的 Apple Vision 產品如果要開始強打遊戲的話,就可能需要端出 FOV 角度更好的產品了。

蘋果對於「反光」的抗戰終於走向終局?

前段談到了「專注」二字。個人覺得蘋果近年來對於解決螢幕反光問題的執著,也是一種為了增加專注度而默默在進行的努力。甚至在今年,他們的 nano-texture 也普及到了幾乎全部的產品線上 - M4 iPad、MacBook Pro、iMac 都有了,感覺 iPhone 應該也快了吧?

▲顯示為:數位遊牧民族真心需要 nano-texture Vision Pro。

認真講,這個螢幕塗層的表現真的已經不錯。而且觀看起來給我的感覺就是高階修圖螢幕的感覺。只是一直以來都會有人抱怨對比與銳利度下降的問題。

來到 Vision Pro。雖然面對高光的內容還是會有一點類似耀光的狀況。但必須說,在遮光罩充分遮蔽周圍光線,以及 micro-OLED 面板所擁有的高對比度表現下。Vision Pro 的觀看體驗基本上不會有反光的困擾。真的可以說是出門在外工作的救星。

個人認為,如果你也跟筆者一樣,常常出門在外使用筆電或平板電腦工作的話。應該都會常常對於各種環境的光點感到困擾 - 是真的很煩,很多時候怎麼調整螢幕角度都還是無法避開。

此時,應該就是非常適合Vision Pro 發揮它的價值的時候了 - 雖然要在外面使用,目前感覺還是需要一點勇氣啦…(明明我是在工作啊…)

反應真的快,但…

必須說,以顯示器的反應速度來講,個人覺得 Vision Pro 確實非常強大。基本上就跟很多初期評測的勇者們會戴著出門,或者是整天生活都不拿下來休息的心得一樣。

我也覺得 Vision Pro 的顯示反應速度與變形修正都相當好。甚至好到即使是需要快速接住一般速度投擲而來的物品都沒問題。

不過即使 Vision Pro 的表現在大多數人的眼裡都已經夠好。但個人還是在更長時間的體驗中遇到了一些好評之外,可能會影響到一些人觀看感受的細節狀況。

身為重度的「Mac 虛擬顯示器」的使用者 - 從開箱就一路工作用到現在(應該也會持續下去啦~)。

一開始的時候,我其實會有點覺得這顆 Mac 顯示器的畫質有點沒有想像中的這麼好。或該說,在某些狀況下會覺得它有點糊糊的 - 但你定神或靠近一看,卻會發現明明畫面中的文字就超銳利而且基本上看不到畫素。

後來發現,這是因為 Vision Pro 的視覺系統應該是為了要補償頭部的常態晃動,而有一些數位視窗與物件的穩定機制。因此在較大幅度的頭部轉動時,你是可以明顯看到原本清楚的物件會發生有點類似動態模糊的效果。

這個狀況就跟你在 Vision Pro「切換到現實」時,在較低光環境時會覺得現實空間的畫面有點模糊晃動的狀況類似(但原理上應該不一樣)。

這問題的解決方法除了不要晃動這麼快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解決方案外(但都給你這麼有自由度的空間裝置了,你還限制自己的動作幹嘛 XD)。

我自己是會偏向於在需要看得比較精細的工作時(像是打字),會把視窗拉的比較靠近自己一點 - 基本上還是維持一個手臂長啦(對,我有伸手量)。就會覺得補償模糊的幅度小很多。

而且遇到真的需要近看的時候,直接往前靠近看,也比伸手去抓視窗過來有效率 - 雖然放遠遠看感覺螢幕超大真的爽度很高就是了。

「通透模式」仍待加強,但也可能開啟 Apple Vision 的「健康」之路

關於 Vision Pro 所呈現的現實環境的模糊感特性。個人覺得是個有點逆風,卻又相當值得讓大家了解的重要特性。

雖然真的很多早期創作者幾乎都會戴著 Vision Pro 四處晃。但至少以現在的技術限制來說,個人會覺得 Vision Pro 並不是一個想要鼓勵使用者盡可能待在「現實」裡使用的產品 。

或該說,待在 visionOS 所提供的虛擬「環境」應該目前 Vision Pro 最佳體驗的狀態。

即便 Vision Pro 傳遞外界資訊的顯示反應真的快,但相機終究會在動態範圍、解析度與畫質都還暫時跟不上人眼的自然體驗(人眼的動態範圍可是很強大的啊)。

所以,要真正體驗到現實甚至是真正的與人互動,脫下 Vision Pro 依然是最佳的選擇。這點「目前」是毋庸置疑的。

不過個人相信,Apple 未來無論是更加強 Vision 系列產品的感光元件效果,又或者是進一步提升外螢幕反應人眼的真實表現(還有大眾對於這項產品的接受程度以及硬體方面的防滴防塵等耐候規格)。

在提升 Apple Vision「通透模式」的表現後,應該就有機會像 AirPods 一樣,成為一種日常佩戴也不太會被側目或在互動時會被覺得不尊重人的裝置。

▲圖片來源:Apple

個人也相信 Apple Vision 未來也將循著類似 AirPods 與 Apple Watch 等產品的路線。針對眼睛或心理健康相關的功能有所著墨 - 目前除了舒緩眼睛壓力與心靈療癒之外,個人想到的還有類似墨鏡那樣,用數位顯示來抑制高亮光的保護效果(跟 AirPods 聽力保護的概念類似)。

這樣的發展如果成真,相信也會更加強這種裝置的日常使用必要性。

虛實之間

在體驗 Vision Pro 前我所看到的各種測試,都會覺得這是一款非常適合融入現實生活使用的產品。

但仔細想想,無論是會需要在固定位置使用的「旅行模式(Travel Mode)」。亦或是正常模式下,還需要用手捏著 App 才能帶著走的使用體驗。

似乎都希望讓使用者理解,Apple Vision(還)不是一個以現實互動體驗為主的產品 - 至少,在前述的「通透模式」的幾個問題點解決前,應該是可以這樣斷定。

▲圖片來源:Apple

基本上現階段 Vision Pro 切換為現實環境的通透模式,主要還是以對應臨時互動,如在工作、餐廳咖啡店使用時的與他人的短暫對話,或者是喝杯水與飲料的需求。

對應這樣的需求,Vision Pro 提供了雙按「數位旋鈕」來關閉所有視窗與虛擬環境效果的全通透功能(這個狀態下大概只有剩下看着手掌的主畫面/控制中心的手勢可以用)。

這對於你跟他人之間可能還會卡著一個虛擬視窗的尷尬狀態非常好用。也比起慢慢轉動數位旋鈕來切換虛實之間的環境要快上很多,推薦有想要入手的人可以學起來。

是說,這裡我倒是發現了一個「很不 Apple」的體驗落差。就是這個雙按數位旋鈕的功能,居然沒辦法連動 AirPods 直接開啟「通透模式」;Vision Pro 能夠感知有人在跟你對話並穿透虛擬環境與視窗的視覺通透功能,也還無法連動 AirPods 的對話感知的功能。

雖然個人相信 Apple 應該會在後續的更新中慢慢增加這些更直覺的連動功能。但這也說明了,確實像是 visionOS 這樣龐大的系統,即便是特別在意這些功能細節的蘋果,也還是會有許多無法第一時間就加入的「It just works」體驗。

雖然在裝置之間的連動上還有待加強。不過搭配 AirPods Pro 與 AirPods 4,倒是可以啟動蘋果生態系目前獨佔於 Vision Pro 的無線無損音訊音質功能就是了 - 可以在 Apple Music 在系統設定中的「音訊品質 > 保真壓縮音訊」開啟。

▲圖:這是我的虛擬自像 - 其實到了 visionOS 2.2 已經捏得很棒了。

即便還有 Eye Sight 與通透模式等各種可以更深度與外界互動的功能;可以在 Face Time 等視訊 App 用「自像」來與他人遠距溝通的樣貌也越來越真實(PS:這次有體驗到一個彩蛋,是在以自像 Face Time 時,Vision Pro 居然還可以模擬得出每個人的身高差異,這真的超。酷!),會給人一種,就算一直待在 Vision Pro 世界裡也不會有溝通隔閡的感覺。

不過以我這幾天體驗時,與妻子生活互動過程所得到的感想回饋。

會覺得戴著這麼大一個像是滑雪護目鏡一樣的裝置,至少對於身邊的人來說,實在是很難認為「這(戴著 Vision Pro 的)人」有想要跟他人互動的意圖。會營造出一種有隔離感的氣氛 - 畢竟以 Eye Sight 目前的顯示效果,似乎會覺得在 Face Time 的時候搞不好互動效果還更自然(咦)。

個人覺得以(搭配 AirPods Pro)能做到幾乎全然隔離外界干擾的「勿擾/專注」的效果,是我認為 Vision Pro 目前最有感的使用情境 - 長時間工作真的會超專注。

但若是有想要讓這樣的裝置融入生活之中使用的話,個人會覺得 Vision Pro 針對前面所提到的通透模式的現實影像的畫質(其實還有目前鏡頭不太能看近的問題)、正面螢幕針對 Eye Sight 的顯示效果、電力、耐候、重量等,都還有許多需要加強之處。

因此,以有些人認為 Apple Vision 產品可能是要取代 iPhone 的猜測來說,個人認為真的還太早。而以目前來看,Vision Pro 取代 iPad 的機會應該是比較大才是 - 畢竟官方也直接提供了相容 App 的使用方式了。

用了這段時間,在更消弭 Vision Pro 與家人之間的隔離感的使用情境方面,個人倒是有一個小小的功能許願與建議。

自己覺得,現階段使用 Vision Pro 的一個與家人在客廳互動的痛點,就是即便 Vision Pro 與 iPhone / iPad / Apple TV 之間是可以 AirPlay 投放螢幕畫面。Apple 裝置也能提供「同播共享」的功能。

但我會認為,如果是以 Vision Pro 使用者同時在與家人觀看電視的情境來說。會很希望能透過類似同播共享或是 AirPlay 鏡射的方式,在 visionOS 系統中同步播放 Apple TV 中的內容 - 這樣就可以跟家人同步以較高畫質觀看影片,不需要忍受透過相機鏡頭來看電視的糟糕體驗了。

除此之外,個人也很期待 iPhone 鏡像輸出可以在 Vision Pro 支援使用 - 但這大概要等 iPad 先支援這樣的功能了?

visionOS 令人著迷的設計與功能細節

相信只要有機會玩到 Vision Pro 的話,應該會有不少人會發現其中有很多很有蘋果設計(幽默?)感的細節在各個角落。

接續前段「虛實之間」的情境。在 visionOS 的虛擬環境之中,Apple 還為幾個自然場景提供了環境音效 - 有的有鳥叫聲之類的,還會有下雨的天氣變化,但月球就一片寂靜這樣…

▲圖:我在月球用 ChatGPT 研究怎麼做拿鐵。

有意思的是,如果你配戴著 AirPods Pro 或是 AirPods 4 的話,有時候會因為突然搞不太清楚自己有沒有開降噪而奇怪的困惑 - 因為開跟關都會有白噪音啊 XD(雖然快速設定裡面可以調整環境音量)。

此時,就會突然覺得「在降噪之後再加入(白)噪音」的概念好像有點幽默(笑)- 然後在「深色」的虛擬「環境」裡的時候,你即使是在很亮的房間裡,visionOS 也會主動把你的手給塗黑(像下圖這樣,真是浪費才華 XD)。

也有人發現,在某些環境場景中大喊的話,還會有回聲效果(掩嘴)。

此外,如果你開著 Podcast 之類的音訊應用,也會發現空間音訊的效果將可讓你透過聲音的方向來找到那個 App 的相對位置(其實 Face Time 也會針對聯絡人的相對位置有類似的效果)。

個人也很欣賞,visionOS 介面設計的一些細節。

像是在預覽時我注意到的 Siri 圓球居然做成了超美的 3D 動畫。後續也發現不僅可以從各種角度隨意欣賞它,你甚至還可以用雙指互點把它抓著任意移動 - 不知道亂甩亂晃它會不會突然發聲求饒吼。

針對 UI 的部分,除了漂浮在虛實空間之中的視窗,會透過影子的特效來增加存在感的小心機。

我也注意到了不僅是視窗之間可以用不同的深度擺放,visionOS 的選單層級之間會有「真的」3D 層疊效果存在 - 你如果把視窗拉的夠近,是可以看到子選單之後的選單,是可以透過不同角度看到背後的資訊的 - 好奇靠近確認,真的是會會心一笑。

關於這類的細節,個人覺得算是遍佈 visionOS 的各個角落。所以某種程度來說,Apple Vision 這樣的產品,不僅給予使用者與裝置互動的自由度。

對於蘋果而言,也是一個可以更充分發揮人機介面設計理念、創意以及幽默(?)的全新「空間」。真的是很期待 visionOS 未來的各種進化呢!

結語:為你以及 Apple 創造的「空間」

在 Vision Pro 初發表的新聞稿裡,Apple 先提到的就是 Mac 虛擬螢幕與 visionOS 可以突破「顯示器邊界」的特性來宣傳這台裝置的特色。反而沒什麼提到 VR / AR / MR,這種在虛擬頭戴裝置上感覺必須要被拿來大書特書的應用方向。

這點似乎造成許多人認為,要嘛是因為專屬於 Apple Vision 的應用太少不想提,不然就是這產品真的太「原型」了,所以蘋果自己也沒想清楚要幹嘛(雖然我覺得這邏輯完全不通啦)。

▲圖:直接用雙手來握住「空氣方向盤」的賽車遊戲 - 超歡樂的。

有意思的是,在這次的 Vision Pro 深度體驗中,我好像也沒有將太多篇幅放在遊戲方面的體驗(咦)。

這裡不代表 Vision Pro 的遊戲體驗不好(其實超讚,Apple Arcade 也有越來越多為 Apple Vision 準備的有趣遊戲),而是隱約感覺得到,Vision Pro 現階段確實是比較集中火力在,讓它足以被稱為「Pro」的專業用途方面。才會將體驗主要放在了其在此的表現是否有符合預期的測試方向上。

這樣的方向從 visionOS 2.2 版更新中,可以看到蘋果針對「Mac 虛擬顯示器」做了更多的改進的策略裡。感受到蘋果持續推進 Vision Pro 專業應用的決心。

因此,當我確認可以戴著 Vision Pro 長時間工作使用後,也讓我能直接給予 Vision Pro 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這種目前較少看到的產品評價。

▲圖:在壯闊美景前工作,都沒有疲憊感了呢(最好是)。

從 Vision Pro 出現的那天起,我基本上已經不需要再被綁在環繞著各種黑媽媽螢幕前,無法充分伸展身體的工作空間之中。我可以用更舒服的打字與螢幕觀看的姿勢進行日常的工作;出門在外還能保證處理機密內容的時候,他人幾乎無法窺探(這超讚)。

除了保持可以將視覺與聽覺盡可能隔離,獲得更高的工作專注力。也能隨時在現實與滿滿療癒感的虛擬「環境」進行切換。還能保持與他人一定程度的互動性。

甚至突然想要放鬆一下的時候,也隨時可以打開音樂、影片或是遊戲 - 從靜靜坐在椅子上的傳統螢幕體驗,到站起身來進行揮汗互動的內容。都能隨心所欲輕鬆達成。

當然,上述 Vision Pro 的大多數功能,在很多頭戴裝置上面都可以達成。甚至某些項目可能還做得比蘋果目前還要好。

不過在面板畫質、人機互動介面以及以 Mac 為核心所連動的生產力,也就是專業應用的部分。個人認為 Apple 確實精準瞄準到了其他 VR / MR 裝置目前還沒有切入的區塊 - 而且還持續不斷地拉開距離。

在實際體驗過了這台空間電腦後,我會認為 Apple 針對頭戴顯示器產品的方向非常明確 - 他們就是想要先搶下最少人做又最難的生產力部分(因為品質要好就會貴,但專業使用者能夠理解這樣的價值),並同步發展可以受惠於日後更低價產品的高階影視內容。當確認可以滿足這樣的使用需求之後,才會將剩下來的資源用來發展更普遍的 MR / VR 遊戲內容。

說到這邊,其實回頭看近年來 Apple 與許多大作達成的跨蘋果生態系的遊戲移植計畫。總覺得 Apple 可能早就已經是為 Vision 的「 v 」世代裝置接下來的發展在進行佈局了。

購買建議

結束了這篇超長評測,最後也免不了對於購買的建議。

關於「Vision Pro 適合什麼人」的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很直接的講,如果你的使用情境跟我類似(就,搭配 Mac 工作用的用途為主),而且也試玩過確認它戴起來足夠舒適的話,那我覺得 Vision Pro 完全可以買。

▲圖片來源:Apple

其次,則是對於 iPad Pro 的影音體驗已經覺得刺激不夠強烈,想要體驗更高階、更有沈浸感的影視內容的人。Vision Pro 會是一個很不錯(但真的有點貴)的解決方案。

至於就是喜歡蘋果人機體驗或者是設計的朋友,我想不管 Vision Pro 戴起來痛不痛苦,我相信你們應該早就已經預購了吧?

至於 Vision Pro 不適合什麼樣的人。個人覺得,如果你想要的是更類似於 Meta Quest 等已經有專屬控制器的 VR 裝置所帶來的遊戲娛樂體驗的話。我會覺得,就去選擇那些產品或解決方案吧。

因為雖然可預見的將來,Apple 應該會帶來更多遊戲應用的相關消息。但時間方面,必須說還是有很多未知數 - 我會猜是端出更親民售價的 Apple Vision 產品的時間點啦。

所以,如果你願意等待的話,更進一步解決重量以及昂貴價位的 Apple Vision 新品,也許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在 visionOS 虛擬環境中的地平線那端了(遙望)。

延伸閱讀:

Apple Vision Pro 台灣開箱體驗前篇:從 iPhone 的「 i 」到 Vision 的「 v 」世代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