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喜歡儲蓄,可是當定存、儲蓄險都沒有3%收益時,該怎麼打造穩定收益呢?」會計師Miss Q曾經在金融圈打滾20年,她透露,自己目前每年被動收入約300萬元,除了房租收入之外,其餘都來自類債券收益。
**
Miss Q口中的「類債券」包括債券ETF、特別股和REITs。訪談中,Miss Q不斷強調類債券商品的報酬不輸股票,但風險卻明顯低很多。
「20年前就有在壽險公司工作的朋友告訴我,特別股值得投資,且這個市場不擁擠,因為主要投資者都是壽險公司。」Miss Q起初半信半疑,10多年前她嘗試買了股利率5.2%的開發金特別股後,持有3、4年穩定領息,快到期前還小賺價差,這才讓她確信特別股有著類似債券的功能,只是後來國內特別股發行和交易都不活絡。
直到2016年富邦金甲特發行,股利率4.1%又讓她眼睛一亮,且從那之後,國內金融機構為了充實資本,出現一波金融特別股的發行潮,像是國泰金、中信金的特別股都約定發行前7年股利率逾3.5%,甚至台新金戊特的股利率更達4.8%,吸引壽險公司跟法人資金搶買;2019年中信金乙特、台新金戊特漲幅含息報酬甚至有8%。
「台灣利率已凍漲14季,一旦降息,回頭看這些特別股都是高利率。」Miss Q指出。但要留意的是,多數金融特別股因公司有權在發行5~7年後以發行價收回,例如65.4元買進股利率4.1%的富邦金甲特(約定股利為2.46元,即發行價60元 × 4.1%),在2023年5月後,富邦金有權以發行價60元收回全部或部分特別股。
換句話說,買進價決定報酬率,沒被收回可持續領息,息收報酬率約3.76%(股利2.46元 ÷ 股價65.4元),若提早被收回,雖賺到前幾年股利,卻會損失5.4元價差,導致息收報酬率下降至2%多。
認識10多年的好友葉小姐分享,這幾年聽Miss Q跟她聊特別股,「一開始覺得特別股股利低,興趣不大,但進場小買後,發現股利穩穩領,這幾年特別股的投資價值被看見,價差賺更多,根本不輸股票獲利。」
理財小辭典
- 特別股:一般在證券市場買賣的股票為普通股,而特別股則是兼具債務和權益的股票,有的特別股會掛牌上市,有的則私募未上市,當公司有盈餘時,特別股優先普通股分派股利是一大特性,債權清償順序也排在普通股之前。
- REITs:指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信託投資標的物包括商辦、商場、飯店、住宅等,主要收入來自租金,藉由不動產證券化方式,讓一般投資人以低門檻資金參與不動產市場。
【類債券投資達人4】會計師買不起店面 改買REITs當包租婆
【類債券投資達人5】買股賠光學費到球館打工擦球 她改買債券38歲身價百萬美元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