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頸疼痛、痠痛日常相當常見,檢查是首要對策,不過有的時候也可能檢查不出原因。對此臻觀中醫診所林俊臣醫師表示這可能是「肩周炎」在作祟,可依4證型予以治療,日常也可透過4穴位按摩改善。
肩頸疼痛卻檢查不出原因?
原來是氣血受阻釀肩周炎?
什麼是周肩炎?
林俊臣醫師表示,周肩炎主要引起的原因是「沾黏型肱二頭肌腱鞘炎」,肌肉的附著點、肌腱、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受損,避免會產生發炎反應、發出疼痛信號,並使相關肌肉組織產生反射性肌痙攣、保護性肌緊張,日久組織受損可能發生沾黏及纖維化,使得疼痛和緊繃加重。
當經脈氣血閉阻不通:
醫師指出,以中醫的角度來看,關節疼痛和外感風寒濕熱之邪、人體正氣不足有關。風寒濕熱等邪氣在人體衛氣虛弱時就容易侵入經絡,留於關節,導致經脈氣血閉阻不通,進而致病、產生疼痛。像是流汗後吹到風、被雨淋到、長時間處於濕度較高的地方等,這些都是需要留意的。而局部消炎、解除沾黏是治療此病的關鍵。
肩周炎中醫可分4證型,
症狀、治療各有所不同!
林俊臣醫師表示,肩周炎從中醫觀點來看可分成4種證型,包括風痺、寒痺、濕痺、熱痺,症狀和治療方式也都會有所不同。
風痺:痛點不定,遇風更痛
此證型的患者疼痛沒有固定位置,經常在不同的關節產生疼痛,在關節伸屈時可能出現疼痛、怕風、發熱等。這類型的患者就常用「芍藥桂枝知母湯」加減其他藥材,達祛風除濕的效果。
寒痺:活動受限,遇冷更痛
這種證型的患者常見劇烈疼痛,並且關節活動範圍受限,伸展到某個特定角度就會感覺到疼痛、關節腫脹變形等,遇冷的時候疼痛加重。此類型患者就常見以「小活絡丹」等藥材溫經活絡。
濕痺:身體沉重,腫痛麻木
濕痺的患者往往身體會有沉重的感覺,並且感到痠痛或腫脹、疼痛也沒有固定位置,活動不方便,而且肌膚感覺麻木。這類型的患者多以「蠲痹湯」等藥材治療,達除濕解熱的效果。
熱痺:紅腫熱痛,按壓更痛
熱痺類型的患者常常關節紅腫熱痛,在冷敷或冰敷之後可感覺到不適感緩解,不過稍微按壓患部就會感覺到疼痛。此類型的患者常會以「大秦艽湯」加減藥材進行治療,目的在疏風清熱。
中醫常見各項治療方式:
在治療方式上,除了上述依各證型予以對應的相關藥材進行治療,其他也包括了針灸治療、扁針治療、中藥貼布等。中醫認為「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透過針灸可改善受阻氣血。扁針這樣的小針刀則可用於沾黏型問題,改善血液循環。中藥貼布則可運用在初期緩解症狀,留意不超過6小時即可。
肩周炎診治後日常留意保養,
日常穴位按摩有助恢復健康!
保持活動,保養關節:
林俊臣醫師也建議,有肩周炎相關問題的民眾,在診治之後日常也建議適度運動,加強肩膀活動功能,如此也可避免沾黏。
避免風險,靜養患部:
平常也注意減輕肩部負擔,避免肩部扭、拉、挫傷等,以及過度勞累、長期習慣用同一側、同一種方式施力。也留意肩部保暖,避免長期暴露在寒風或冷氣下。
穴位按摩,活絡經脈:
除此之外,也可多按摩風池穴、大椎穴、後谿穴、外關穴等穴位幫助改善。風池穴在枕骨下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大椎穴在背部中線最突起處下方的凹陷處。後谿穴位置在手比讚後小指旁最突出的掌肉上。外關穴則在手背關節中心,往下約三指橫幅處。
出現肩膀疼痛、痠痛切忌用民俗療法、不明草藥等,盡早檢查,了解確切原因,對症下藥予以治療,日常注意保養,更有助恢復健康。
《延伸閱讀》
.肩膀痛,手舉到某處又不痛?醫指「肩夾擠症候群」特徵,4活動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