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沈伯洋腦震盪「照核磁共振」遭質疑浪費資源 台大急診醫解答了

太報

更新於 05月18日06:52 • 發布於 05月18日06:46 • 綜合中心
沈伯洋重墜後送醫,台大醫院安排核磁共振遭到質疑。廖瑞祥攝
沈伯洋重墜後送醫,台大醫院安排核磁共振遭到質疑。廖瑞祥攝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昨在立法院衝突中跌落主席台,送往台大醫院並進行核磁共振(MRI)檢查,遭到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質疑濫用醫療資源。對此,台大急診臨床教授李建璋表示,腦震盪以電腦斷層為主,但若考量頸椎可能受損或其他神經症狀,也會使用MRI。

沈伯洋昨摔落時,頭部著地,送往台大醫院,被診斷為腦震盪,另有左側頭顱撞傷、頸部不適等症狀,經核磁共振(MRI)檢查後,今凌晨返家休息。

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今在臉書連發兩文質疑,指MRI不是在急診頭撞到的常用檢查工具,撞到沒意識改變,可能只是腦震盪,一般先觀察回家休息就好;撞到意識改變,懷疑腦出血要趕時間救命,也是安排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要做一個小時,根本不適合緊急狀況」,而且日後可能被健保署核刪。

蘇一峰並說,安排什麼檢查,當然是看懷疑有什麼症狀,但病人意識清楚,在此情況下安排核磁共振,「這是急診災難的來臨」,因為晚上的核磁共振不是留給這種無聊檢查,更何況是台大醫院急診。

台大急診臨床教授李建璋表示,MRI常用於腦中風或腦瘤檢查,腦震盪急性期臨床上確實會先用電腦斷層檢查是否出血、顱骨破裂等。

李建璋說,即使患者沒有腦出血,仍有可能出現神經學狀況,即可能會安排MRI檢查。若是從2.5公尺以上高度跌下,而患者自述有頸椎、特殊神經學等症狀時,出於謹慎也可能安排MRI檢查,醫師使用MRI一定有其理由。

只要證明是合理判斷,應不會遭健保核刪。

李建璋提到,腦震盪通常會觀察6到12小時,主要擔心延遲性出血,過去曾有起初意識清楚的患者,返家後突因蜘蛛膜出血猝逝的案例,若返家前經MRI檢查,確認正常,就可能讓患者提早返家。

李建璋也指出,電腦斷層則約3到5分鐘,MRI檢查約為30分鐘,並不會長達好幾小時,醫師安排MRI檢查,只要能證明是合理判斷,應不會被健保核刪。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743

  • 黃士銘
    這樣怎麼抗中保台?
    05月18日08:46
  • 王煜仁
    同樣的狀況發生在一般民眾身上 請問可以一樣比照辦理做MRI核磁共振檢查嗎?
    05月18日08:47
  • Leo
    想當演技派的,還需要一點時間
    05月18日08:46
  • Mozzie
    抗中保台 我頭痛
    05月18日08:45
  • 賴智豪
    政治家心裡,國家人民,政客的眼裡,權力私利,聽其言,觀其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患難見真情,政客最無情,一個國家的政治家越多,則國興,若是一堆跳樑小丑般的政客、鼠輩橫行,國亡矣。
    05月18日08:4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