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科技業去年才擴編,今天就裁人

換日線

更新於 2022年06月15日05:44 • 發布於 2022年06月06日03:22 • Peki/大齡女子的海外生活觀察室
科技業去年才擴編,今天就裁人
科技業去年才擴編,今天就裁人

近期有志前往矽谷科技業工作的工程師們,似乎開始感到「風向不對勁」了。去年還聽到矽谷人才荒、科技業大舉徵才的消息,不到幾個月後的今天,突然發現很多科技大廠瞬間凍結招募職缺,裁員的消息也不斷傳出。

其實在美國,科技業的起起落洛,總是歷史重演般地相似:景氣好的時候,資金瞬間大筆大筆地湧入,一堆投資人捧著資金等著你欽點;但景氣狀況不好時,樹倒猢猻散的速度,也快得讓你以為曾看過的榮景都是假象。

更不用說,不論景氣好壞,在矽谷生存,依賴工作薪水養家糊口的科技業員工們,永遠都是繃緊神經,時刻為下一階段做準備的。員工是如此,以賺錢為目的企業主們更是如此。

後疫情時代,所有產業都面臨重新佈局及快速適應的挑戰

所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等了兩年多,全球疫情好像看到了些許的曙光。隨著 2022 下半年即將到來,許多公司開始夢想著疫情結束後終於萬事回歸正軌、準備再起。「理論上」許多公司此刻正開始盤點手上的資源、預估營收與接下來的投資,準備大舉擴張才對,不是嗎?

然而,當這些企業算盤一打,卻發現情況好像沒有如此樂觀:首先是疫情影響了全球經濟,長期的寬鬆貨幣政策儘管維持表象的榮景,卻也讓全球的金融投資市場震盪劇烈、物價高居不下。如今各國都在努力對應實體經濟滑落、物價卻不斷上漲的問題,也帶出了美國為首的升息潮──而當消費水平上升、利率也上升,消費者可支配所得變少,便會更加謹慎消費。

對科技業或新創產業而言,以往資金來得太快,投資方過熱,只要「有前景」都有機會。但在疫情期間,儘管軟體科技產業(尤其少數巨頭)看似不受影響,很多時候更可以在家工作、薪水獎金照領;但再「數位」的科技業,終究仍與其他產業高度相關──好比乘載應用軟體的 3C 產品,仍需其它供應商的支援,生產製程的工作無法 WFH,原物料的短缺、物流端的塞港等問題,更造成全世界的產業鍊出現成長停滯。

從過熱到急凍:美國科技業人才市場年度回顧

我們簡短回顧一下過去一年的美國人才市場狀況:在 2021下半年直到 2022 第一季以前,美國科技業都是難得的「求職者市場」。因 2021下半年全球疫苗接種率提高、較穩定的疫情,讓美國幾乎所有科技大廠都持續看好產業前景,也想提早布局人才,才不會讓競爭廠商搶得先機。

也因此,這些科技巨頭紛紛大幅擴編、更新增了許多「夢幻職缺」:不但薪水可議價,提早入職還給簽約金。WFH 沒問題,股票選擇權加碼給,福利也是能多花俏就有多花俏,甚至連內推獎金都史無前例的高。

而其他業者眼看人才紛紛被挖,也只好「不能被比下去」地紛紛加碼。在市場一頭熱的情況下,許多應徵者手上的機會突然多的不得了:一週接到三個獵頭來電都不足為奇,矽谷的 HR 更是忙的不可開交,招募人員也為此不斷擴編……。

然而就在一瞬間,在今年上旬進行 review 時,有些科技業的老闆赫然發現:在成本大幅增加的同時,自己卻正面對著疲軟的成長、不如預期的營收,缺料讓產線跟不上銷售速度,市場需求也不若從前……。怎麼辦?那只好重新來調整目標,重新調配組織,重新檢視人力。

這一檢視後更發現,增補人員的效益根本還不知何時方能顯現,倒是現在每個月要付出的人員薪資成本已高得嚇人。

於是,幾個科技界大廠像是說好了一般,開始「默默收手」。直到有些科技大佬跳出來批評部分員工「趁著疫情混水摸魚」、「我們不需要這麼多員工」,其它大廠也像是默認了這些說法後,原本熱鬧滾滾的職缺需求,竟突然間一片死寂。

由於美國科技業目前仍是全球經濟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當然也會同步影響台灣及亞洲其它國家科技業者對市場前景的預期。再加上許多國家現在光是要維持國內經濟不衰退都來不及了,早沒有多餘的資金救市。於是銀行貸款緊縮,再加上原物料及烏俄戰爭的影響,全球的科技產業趨勢就這樣突然「保守」起來。

再次盤點自己「職涯價值觀」的時刻來了

那麼,在這個科技業人力需求「由過熱到急凍」的浪潮下,身在科技業,或是想進入科技業的求職者,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首先,身為職涯諮詢師,我一向非常鼓勵所有人在準備求職或轉職前,一定要先進行你心目中「工作關鍵價值」的排序。這一點,在此時尤其顯得重要。

現在,許多科技業工作者在經歷疫情造成的生活重大變化後、紛紛改變了他們對「工作」的想法:例如有些人傾向將 WFH 的新工作型態視為未來的常態;有些人則發現自己其實更想專注於某個領域的核心工作,不想擔負繁文縟節的管理責任……等。簡言之:不只是公司,我們也隨著疫情,變了。

同時,每個人對於工作、生活、家庭的價值觀,因其扮演角色的不同,對職涯發展的想法也必然會有所差異:有人重視成長發展機會,有人在意主管同事相處,有人則希望薪水能有一定水準等等。

因此,先別急著擔心「人才市場萎縮」等問題,動手把所有你重視的職涯面向寫下來,再將這些項目依照對你個人而言的重要性加以排序。排名的前五項,就是你此刻在職涯轉換時最需要被優先滿足的項目。

這個排序,自然有可能會隨找工作所獲得的市場狀況、資訊而進行動態調整;但它也可以幫助你不致迷失在一些看似不錯的職缺優點中、錯失了對你來說更重要的關鍵項目。

環境在變,求職者也在變,這始終是個供需不會平衡的市場。機會好時,勇於嘗試;大環境保守時,也別因為心焦、冒然接受不適合自己的位置,更別因為不清楚自己究竟想從工作中獲得什麼,而不斷在圈內漂流、浮沉。

仍有科技領域前景看好,更有國家大開國門歡迎專業人士

其次,科技產業的範圍太廣、機會更從不限於矽谷一地而已。同時,儘管整體而言,矽谷領頭的科技大廠確實正在緊縮招募,但其中仍有不少具前景的領域或關鍵職位,有不錯的發展機會,也未受到這波緊縮太大的影響。例如:資訊安全、醫學生物科技、AI 軟體應用或能源科技產業,到大家熟知的半導體產業,目前就各方產業分析來看,應至少還有未來幾年的好光景。

但仍建議大家在考量職缺時,需謹慎查詢公司的商業模式及獲利狀況──例如在此時加入新創,可能相較於過去,更容易遇到經營狀況不穩或獲利未達標,因而大幅裁員的情況。

若你不只將工作機會限於台灣和美國兩地的話,近期新加坡、澳洲也都非常歡迎科技業人才──由於這兩個國家均非常仰賴外國人力的輸入,也深耕科技產業已久,都是值得考慮的選項:

在疫情期間,星、澳兩國由於停發工作簽證,加上受到大量外籍工作者紛紛於簽證到期後回母國之影響,解封之後,均急需外籍人才快速讓他們的產業回春,因此在薪水、待遇上,通常更願意給出具競爭力的條件。

不過也需再次提醒,政府政策、產業趨勢的變化如今均極為快速,對職涯轉換有興趣的朋友,需要時時關注這些轉變。畢竟在異鄉工作的國際人才,需要面臨的考驗與成本並不低。

在科技業,適應變動是必然的

筆者在面試應徵者的過程中,常會遇到應徵者詢問有關「公司經營狀況」的問題,這些問題若是問得好,會讓面試官認為應徵者有先做功課了解產業概況、對公司和職缺有自己想法而加分。

但也有不少應徵者,會說自己想在科技業找一份穩定、能做到退休的工作。「我想加入,是因為你們公司很大、制度很穩定」這種話,在其他產業或許可行,在科技產業,卻絕大多數都會被面試官暗暗打了一個大X號。

因為老實說,科技業的本質,就是隨著科技變遷與技術進步,需要隨時調整、與時俱進的高變動產業,「穩定」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公司併購、業務轉換、改變產品、人力的擴編或縮減……都是為了在刀口上求生存。而在這些慣常行動中,也就不會有所謂的「穩定」、可以用相同工作內容「做到退休」的可能性。

所以,身為求職者,也千萬別對主管畫給你「35 年後」的大餅感到安心。科技產業的變化跟汱換已越來越快,從 10 年一輪、5 年一輪、3 年一輪,到現在短短半年,可能就足以改變整個市場風向及競爭態勢。一個業務沒做好,一個轉型沒成功,非常可能整個組織連主管都一起裁掉了。

科技產業面對這些年的挑戰,疫情也好、戰爭也好,都是讓公司學習到如何更快速地反應市場,更靈活地因應政策變化,藉以保障公司得以生存、繼續壯大。

但對於所有的工作者而言,還是老話一句:「在你現在的位置上,所獲得的經驗和『已入袋的錢』,才是真正屬於你的。」其他無論是公司團隊遙遠的「願景」,或新創企業看似夢幻的「股票選擇權」、「加密貨幣認購權」等條件,都有可能轉眼成空。

而放眼未來,若能讓自己跟著趨勢前進,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術才能,甚至從中發現自行創業或發展副業的可能性,都能讓自己不至因為外界的變動而擔心受怕,緊抓現在不甚滿意的工作。

因此,如果想在科技業繼續奮鬥,我認為機會之門並未關上。工作者只要認清自己在這產業的發展方向,更重視自己的工作價值觀,並且學會面對瞬習萬變的世界局勢,從中培養快速適應的能力,必能幫助你不只在科技業走得更長久,也能對自己的職涯發展開創全新的視野。

執行編輯:孫雅為
核稿編輯:張翔一

【延伸閱讀】

●你是「工程師」還是「碼農」?矽谷科技業工程師的自我修煉
●歷史系畢業後,我如何被科技公司錄用?──「獨尊理工」的時代已過去,人文學科現今更顯價值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Victor Yang
    只要你是產業前三大慣老闆,什麼產業都會被你搞到急凍
    2022年06月07日22:1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