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每逢佳節倍思親,尤其旅居臺灣各地金門同鄉會,為了維繫鄉親情誼,以各種形式活動來歡慶中秋節到來;臺南市浯江金門同鄉會9月23日(六)下午18時假臺南市永康雞膳房(臺南市永康區永大路二段712號)舉辦「中秋博餅餐會暨聯誼活動」,由該會理事長蔡忠盼親臨主持,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秘書長李德毓蒞臨指導,理監事踴躍出席,現場氛圍熱絡,溫馨感人!經過數次每人摩拳擦掌博餅,最大狀元獎由施秀芬獨得;活動在晚間21時30分大夥合照相見歡下,圓滿畫上美麗句點,互道珍重再見平安回家。
「每逢佳節倍思親」,尤其身處臺灣旅台各地金門同鄉會,為了維繫鄉親情誼,以各種形式活動來歡慶中秋節到來;臺南市浯江金門同鄉會中秋前夕9月23日晚間18時舉辦「中秋博餅餐會暨聯誼活動」,由該同鄉會理事長蔡忠盼親臨主持,榮譽理事長、理監事、顧問、會員及眷屬踴躍參加,此為該會年度活動,拉近鄉親情感、關懷鄉親、凝聚鄉親向心力,更發揮愛鄉愛土情懷;同鄉會鄉親參與「博餅」,趣味橫生,博得好彩頭,最大「狀元獎」有價值萬元手錶。
中秋博餅習俗在福建閩南一帶已流傳300餘年,依擲出骰子的點數,利用科舉制度科名,訂出遊戲規則,富有寓教於樂,以及激勵向上之意,群起爭取狀元之名,大家逗陣相揪尬咱來博餅,博感情、博手氣!
臺南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蔡忠盼表示,感謝理監事熱情參與,非常感動,顯示鄉親對同鄉會支持與肯定,鄉親凝聚向心,值得欣慰;這次中秋博餅活動熱烈圓滿,這都是同鄉會會職人員,於活動前置作業就緒與付出辛勞,活動才能夠辦得相當圓滿成功;感謝總會李德毓秘書長蒞臨指導,謝謝陳其宗顧問提供萬元手錶3支、楊添尚顧問皮鞋2雙、陳家宏顧問冰霸杯2組,及林燕祝議員、李全教立委參選人精美餐具4組,本會周壽福監事清潔用品34組,今晚活動讓大家體驗金門傳統博餅聯誼鄉情,賓主盡歡,人人有獎。
據悉,博餅的規則主要是以6顆骰子投擲為主,再依科舉六科依序排名,6顆骰子一起擲入碗中,若出現一顆4點,得到一秀餅;2顆4點,得到一個二舉餅;4顆相同但非4點的骰子,得到一個四進餅;3顆4點,得到一個三紅餅;1至6點各1個或點數平分,得到一個對堂餅;當有人率先擲出4個以上的4點骰子,或是5個以上相同非4點的骰子時,那個人可得到狀元餅。
博狀元餅」又稱「搏狀元」或「博中秋」,俗稱「博餅」(poa_h-pia'南),為自古流傳於閩南泉州府(如現在晉江、石獅)、漳州府(如現在的龍海石碼)、潮州府,特別是原隸屬於泉州府的廈門、金門,甚至已遠傳到臺灣(如彰化、埔里、臺南等地)一種中秋佳節應景民俗娛樂活動,屬於民間盛行「博戲」,相傳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有些地方則稱為「奪狀元餅」或「搶狀元」。
相傳這種博戲有如「預卜」,可以預測當年考運,以及未來1年內運氣好壞;戒嚴時期金門地區為時局所限,「博餅」習俗一度消失於民間,近年來、為弘揚傳統民俗技藝,並發展地區觀光文化,重現中國人歡度中秋慶團圓民俗節慶,遂結合廈門地區共同再興「中秋博狀元」之民間習俗。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中秋博餅是閩南地區特有的並文化外延的一種民俗活動,是在中秋節時用於娛樂的一種遊戲,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專有名為會餅,相傳這種遊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在閩南晉江、石獅有些鄉鎮也流傳著的中秋節奪狀元餅的習俗,其玩法與規則基本相同。在安海,中秋賭餅也已成為一種商業活動和大眾遊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福建風物誌》記載:在廈門、漳州、泉州、金門一帶,中秋節有「奪狀元餅」的習俗。在臺灣中部和東部地區的一些城鄉,至今還流行中秋博狀元餅的習俗。在廈門對岸的金門縣,金城鎮吳厝社區發展協會每年慶祝中秋社區聯歡晚會,都有博狀元餅大賽。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亦指出,目前流行於廈門的博餅起源有2:
(1)300多年前鄭成功據廈抗清,其士兵多來自福建、廣東等地,中秋前後愈發思親懷鄉。鄭的部將洪旭為了寬釋士兵愁緒,激勵鼓舞士氣,利於驅逐荷蘭東印度公司殖民者,克取台灣,於是與當年駐紮在今廈門洪本部33-44號的後部衙堂屬員,經過一番推敲,巧妙研究設計出中秋會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夜晚歡快一博。每會月餅按照各級科舉制度頭銜,設有「狀元」1個,「對堂(榜眼)」2個,「三紅(探花)」4個,「四進(進士)」8個,「二舉(舉人)」 16個,「一秀(秀才)」32個。全會有大小63塊餅,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數,是個吉利數字。因為九九八十一是天子之數,八九七十二是親王數,而鄭成功封過 延平郡王,所以用郡王六十三之數。
(2)廈門大學劉海峰則認為,博餅從北方流行過的狀元籌演化而來。2004年朱家麟先生等人發現福鼎市閩南語通行區域中,至今還大規模地存在著博狀元籌的情況。王步蟾《鷺門雜詠》中「月並(餅)團圓新買得,拈骰奪取狀元籌」的詩句,充分說明了清末廈門一帶也有博狀元籌的習俗。而彭一萬先生找到清末舉人黃翰《禾山詩鈔》中的《賭月餅》詩:「六子齊投任變翻,街頭巷尾笑言喧。科名久已遭人唾,猶集群兒搶狀元。」則將廈門地區博餅的確切時間提前到清末民初。宣統二年(1910年)的廈門新聞報紙,已有商家製作狀元餅的記載。
「博餅」就是擲骰子遊戲,擲到的彩品是餅,過去金門地瘠人貧,家家戶戶都希望靠著科舉及第來謀取功名,為讓地方居民熟悉科舉制度,因此將6個骰子代表古科舉中的6個階級(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根據金門縣政府以往辦理「金門中秋博狀元餅活動」,是依循博餅古制辦理,參賽者必須經過「鄉試、會試、殿試」3個關卡,結果依科舉六科依序排名,以6種餅分別代表不同身份,亦即是「狀元餅者即狀元;對堂餅者是榜眼;三紅餅者探花也;四進餅是進士、二舉餅是舉人、一秀餅就是秀才。」此外,為使活動更加豐富、熱鬧,場邊亦結合金門特色傳統及古早味童玩,不論大人小孩都能玩的盡興! (于郁金攝)(飲酒過量,有害健康,禁止酒駕)(未成年請勿飲酒)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