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耳朵突然聽不到=中風前兆?醫師揭真相 不可輕忽:「這5大前兆」

TVBS

更新於 04月12日15:06 • 發布於 04月12日14:27 • 蔣志偉 李建緯
圖/TVBS
圖/TVBS

很多人常聽到「耳中風」會很害怕以為是中風,但事實上「耳中風」跟腦中風的成因並不完全相同。所謂「耳中風」,它的患者臨床表現大多是單側、突發性的聽力喪失,有時合併耳鳴或眩暈。其實在醫學上突發性感音神經性聽損,它是有嚴格的臨床定義,它的定義為患者在3天內、發生連續3個以上的頻率、大於30分貝以上的急性感音神經性聽損。

圖/TVBS
圖/TVBS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突發性耳聾,是指通常在72小時內,突然發生的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且多為單側(單耳)發生。這是一種耳鼻喉科的急症,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永久性聽力喪失,值得注意的是大約85%~90%的突發性耳聾,屬於特發性也就是找不到明確原因,但可能與病毒感染、血管阻塞、自體免疫反應、壓力或睡眠障礙、內耳損傷、腫瘤壓迫等因素有關。」

東元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詹健暘:「支配聽神經的血管受到了阻塞,所以才會有一個別名叫做耳中風,那其實正確的名稱叫做突發性耳聾,他的反應就是聽神經的急速功能減損。」

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林志峰:「突發性耳聾一般會在合併很多內科疾病的病患比較常見,比如說糖尿病腎臟病等等的病人,但是我們最近臨床收治了一個年輕的病人,他主要就是熬夜、作息不正常,可能是因為血管痙攣,或者是長期暴露在噪音,演唱會等等,造成突發性耳聾,這樣子的案子在臨床上雖然少見,但是也不可忽略。」

彰化秀傳醫院喉科主任蕭信昌:「突發性耳聾,就是我們俗稱的耳中風,他的診斷就是在72小時內,那個聽力的音頻,有連續3個音頻降低,超過30分貝以上,就是我們診斷的標準,至於突發性耳聾,它的原因的話,事實上一直到目前為止,醫學上沒有一個公認的原因。」

突發性耳聾症狀,就是突發性聽力減退,通常會合併耳鳴,甚至會頭暈或者是有一些眩暈的症狀

彰化秀傳醫院喉科主任蕭信昌:「有一些對於比如說糖尿病,或者是有一些類固醇,使用上禁忌的話,可以在耳內注射類固醇這樣子的話,對於類固醇全身性的,一些副作用可以減少很多。」

成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周炯彤:「不過如果在發生症狀的14天內接受治療,治療的成功率將會提高,目前標準的治療方式包括有口服,或者耳內注射類固醇,另外還有高壓氧的治療。根據文獻統計,大概是三分之二的突發性耳聾的患者,經過治療能夠達到不同程度的聽力恢復。」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很多人聽到耳中風,會很害怕以為是中風,但事實上耳中風跟腦中風的成因,並不完全相同。其實在醫學上突發性感音神經性聽損,它有嚴格的臨床定義,通常定義為患者在三天內、發生連續三個以上的頻率、大於30分貝以上。」

東元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詹健暘:「通常就是突然的單側的耳朵會覺得聽不清楚,那同時可能還會伴隨著其他的聽力症狀,包含耳鳴耳悶,那甚至有些病人可能會眩暈會平衡不好,走路會傾向一邊這樣子。」

成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周炯彤:「血管發生阻塞,也就是供應內耳的血管動脈粥狀硬化、血栓阻塞,或者血管痙攣。另外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他也容易較容易發生,有突發性聽損的情況。最後一大類是外傷性的,包括有耳部外傷顳骨骨折等等,內耳的受傷。」

竹山秀傳醫院院長莊碧焜:「突發性耳聾,它其實跟腦中風的原因、過程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會誤導民眾,以為是中風,其實它的原因是不明的。」

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林志峰:「關於突發性耳聾的檢查,臨床醫師可能會安排核磁共振。對於小腦橋腦交界的腫瘤,或者是耳內聽道的腫瘤進行評估,也許也會安排聽力,腦幹檢查去做進一步的詳細檢查。」

醫師提醒如果有相關症狀,例如突然覺得單側耳朵聽不清楚、耳鳴、眩暈等現象,應盡速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