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亞洲許多國家,台灣推動離岸風電腳步相當積極,在第二階段潛力場址自去年起陸續完工、併網後,後續3-1期的風場建置,以及3-2期的行政契約簽署也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當中。其中,有關於風場建置最大挑戰之一的融資問題,能源署在深入了解廠商的問題後,也積極與相關部會溝通,希望能夠幫助廠商打通風場建置的任督二脈。
「最近幾年,台灣風電推動快速,因此裝置容量已快速竄升至全球排名第7,排名在中國、英國、德國、丹麥、荷蘭、比利時等國之後,因比利時今年沒有新的工廠建置計畫,所以明年大概有機會上升1個名次,是全球跑的算快的國家。」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自豪地說。
李君禮補充說道,這也是為什麼歐洲開發商特別重視台灣市場,且對台灣市場很敏感,因為台灣是成長很快市場。他接著談到近期離岸風電的建置進度表示,第二階段潛力場址目前已經有些風場併網,今年還會有些風場陸續完工、併網,統計至今年9月底已有360座機組建置完成,當所有第二階段潛力場址均完工、併網後,整體裝置容量將接近3GW之多。
當聊到3-1期與3-2期的部分時,李君禮向本刊透露,過去常有人說台灣風場開發條件不好、限制頗多,但當政府開放3-1期時,仍有大批歐洲廠商來台競標、競爭劇烈,這是相當有趣的現象。此外,目前離岸風電市場雜音雖然很多,但據能源署私下了解,已簽署行政契約的開發商大多願意繼續投入風場的建置。至於3-2期目前仍在等行政契約的簽署,預計11月11日前應該會有得標廠商完成簽署。
「約略算一算,從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到3-1期、3-2期,所有風場的總投資大概約1.6兆新台幣之多,其中大部分資金來自國外金融機構融資。」李君禮如此表示並進一步指出,這雖然意味開發商與國外金融機構對台灣風電市場都相當看好,但融資成功與否,深深影響著風場的成敗。
針對融資問題與挑戰,經濟部規劃成立「泛官股事業售電平台(公司)」協助開發商與購電方,並且初步規劃交由中鋼主導一事,李君禮回應,離岸風電開發商量體非常大,一個開發案金額高達上千億,裝置容量近500、600MW,當中小型企業要購買綠電時,可能無法直接與大型開發商洽談,因而有此平台的出現,進行統包分銷,目前尚未確定誰為主導者,可能是中鋼,也可能是其他人。
李君禮接著說,目前開發商的風力發電廠,都是與客戶簽訂20年的長期合約,但有些中小企業不想購入20年電力,且採購的電力量不大,故希望有更多彈性;至於開發商,風場開發案的規劃往往難以因應中小企業的需求。正因為如此,政府想到透過平台(組織或公司)的方式,建立中間串接的橋樑,由幾家具有信用、財力的公司出面,共同與開發商簽約將電力買下,再轉售給需求量小、採購期較短的中小企業,進而延伸出多種不同的售電商品,藉此平衡買、賣雙方,活絡綠電市場。
李君禮進一步提到,該平台的建立,官股銀行也將扮演重要角色,因為能幫助非大型企業也能買到綠電,未來對風場融資應該會相當有幫助。
「人不可能因為看錄影帶游泳課程就會下水游泳,從來沒下水的人會害怕,所以政府鼓勵國內金融機構實際參與風場融資之餘,也協助他們更了解風場的實務運作。」,李君禮開玩笑的譬喻。「離岸風電融資的評估在金融界是一個Know How,如果沒參與其中,永遠看不到其中的門道,建議初期可以只參加一小部分(如參貸銀行),藉此看清整個流程,找到可以著手的地方進而慢慢深入其中。此外,金管會也有綠色融資,有額度、有獎勵的機制鼓勵公股銀行參加。」李君禮說。
【進擊的再生能源2】點評3-3與浮式選商遊戲規則 能源署副座暢談幾點大原則
【進擊的再生能源3】太陽光電建置目標如期達陣有難度 能源署苦思解方力挽狂瀾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