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鋼琴老師許小姐在34歲時就因咳嗽半年、發現乳房有硬塊而就醫,結果被診斷為乳癌。當時她的三個生物標記ER、PR、HER-2都呈陽性,按醫囑接受了治療,且定期追蹤後穩定,但9年後她胸部側邊皮膚突然出現濕疹,經檢查後確定是乳癌復發。令人震驚的是,她的HER-2因化療受抑制,病情已經轉變為第二期荷爾蒙陽性乳癌,代表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復發的長期風險,即使在完成治療多年後,依然不能掉以輕心。
根據統計,台灣乳癌患者中有9成屬於早期乳癌,其中7成是荷爾蒙陽性乳癌。過去人們常認為這類乳癌「比較溫和」,然而最新的研究顯示,這類癌症患者在治療後的20年內依然有復發風險,尤其在術後的前三年內,復發率仍高達10%。這打破了「治療超過5年就安全」的迷思。
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全國715名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約9成病友擔心復發,尤其是確診後的前5年,將近4成表示「非常擔心」,但過了5年後,這種擔憂減少至24%。更令人擔憂的是,超過5成的受訪者(52.7%)不知道這類乳癌在20年內仍有1至5成的復發風險,顯示許多人低估了長期風險,甚至有2成病友沒有規律服藥,增加了復發的可能性。
調查顯示,約2成的乳癌病友沒有按時服藥。最常見的原因是「忘記」和「擔心副作用」,這些因素使患者忽略了服藥的重要性。其他原因還包括認為定期追蹤就不需要長期吃藥、擔心藥物影響其他疾病,以及覺得荷爾蒙陽性乳癌不嚴重,不用吃藥5年。
林口長庚醫院乳房醫學中心的郭玟伶主任提醒,荷爾蒙陽性乳癌復發風險可持續20年。根據國際最新研究,第2期乳癌患者中每3人就有1人在20年內復發,復發風險高於過去的認知。因此,對抗乳癌復發是一場長跑,患者需堅持長期追蹤,並按照醫囑持續治療,避免陷入復發的隱憂。
根據衛福部的資料,乳癌死亡率逐年上升,成為女性健康的最大威脅。專家強調,乳癌防治的關鍵在於「篩檢」和「早期治療」。透過提升篩檢率與早期發現,能有效降低乳癌的死亡率。國內醫療界也正在努力推廣這些防治措施,期望到2030年實現降低癌症死亡率的目標。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