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到底是地震還是頭暈傻傻分不清?其實你是「地震後頭暈症候群」!好發族群是這4種人、緩解方式原來有這3點!

Bella儂儂

發布於 04月24日08:23 • Bella Editor
到底是地震還是頭暈傻傻分不清?其實你是「地震後頭暈症候群」!好發族群是這4種人、緩解方式原來有這3點!

自4/3花蓮發生規模7.2強震後,至今已累計上千餘震,甚至到22日凌晨還有規模6級以上有感地震,且地震深度皆在淺層10公里內,讓不少民眾驚慌不已。頻繁地震過後,有不少人更是覺得好像無時無刻依舊在「搖晃」,但其實只是因為人的身體機能受到地震影響而已!這邊讓儂編一次告訴你關於「地震後頭暈症候群」的成因、好發族群及緩解方式!

延伸閱讀:地震來時該怎麼辦?地震保命3口訣請記好,這4個動作別急著做!

「地震後頭暈症候群」是什麼?

台灣因身在板塊交界處上,導致地震連連。在發生多個規模較大的有感地震後,隨之而來的便是有不少民眾開始出現「地震幻覺」,即使沒有地震也依舊覺得「晃不停」,很有可能就是因為你得了「地震後頭暈症候群」(Post-earthquake dizziness syndrome,以下簡稱PEDS)!這個名詞是由日本地震學專家野村康之、地科專家戶井輝針對遭遇2016熊本大地震的居民研究後所提出,相似的名詞還有「假性地震症候群」,兩者都是意指實際上並沒有地震,但卻仍舊感到如地震帶來的晃動暈眩感,而誤以為又有地震來臨。

延伸閱讀:地震風險一直存在該如何準備?地震包內容清單一次看!解密地震包的真正用意

誰容易得PEDS?又有什麼症狀?

而在過去研究中,有三分之一的民眾在較大地震後會出現頭暈、耳鳴、無法平衡等症狀。也發現PEDS好發在女性、20歲以上、居住3樓以上的高樓層民眾,以及容易暈車暈船等四種族群。且根據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在自身粉絲專頁的說明,PEDS類似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也就是說通常經歷過較大地震的人便可能有PEDS的相關症狀,推測成因是心理壓力導致內耳前庭的平衡功能失衡,身體才會有不斷晃動的錯覺。

胸腔暨重症專科黃軒醫師也在其粉絲專頁指出PEDS有下列常見10種症狀:
1.頭暈:感覺自己或周遭環境在移動或旋轉
2.平衡困難:走路或站立時感到不穩
3.耳鳴:耳內持續發出高頻嗡嗡聲或其他聲音
4.焦慮:感到緊張或不安
5.失眠:難以入睡或睡眠質量差
6.恐慌發作:突然感到極度的恐慌和不安
7.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專注於任務或活動
8.逃避行為:避免與地震相關的事物或情境
9.過度警覺:對周圍環境過度敏感
10.易受驚嚇:對突然的聲音或動作反應過度

黃軒醫師表示上述症狀不一定會全部並同時出現,且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這些症狀又該如何緩解呢?

別擔心,PEDS並非不治之症!正常情況下3~7天內,上述症狀就會減輕許多,但若擔心未來又有類似狀況,我們也可以從生活中提早預防。而若是這陣子才有PEDS的儂粉想要緩解症狀,李典憲醫師也給出了下面3招:

1.平常保持運動習慣可以提早預防PEDS

2.有空就到戶外走走並眺望遠方,讓內耳前庭的平衡功能逐漸恢復

3.減少觀看地震的訊息,以減緩心理的緊張焦慮

他也提醒若是以上3點都做到,但長時間未改善且影響生活的話,建議找尋專業醫療資源進行治療。

延伸閱讀:餘震不斷怎麼辦? 10 個不同「地震情境」應變方式公開,消防署:地震當下做好這 3 步驟

《Bella小叮嚀》—相較於處在擔心害怕的情緒中,不如先做好災害預防,讓自己能在地震來臨的第一時間就能警急應變,將傷害程度降低,並盡量遠離易有磁磚或招牌掉落等區域,若非必要也避免進入山區。

Source:Canva、李典憲 耳鼻喉科醫師粉絲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粉絲專頁

編輯整理:黃于軒

【追劇時間】Disney+《幕府將軍》大結局!真田廣之「影帝級演技」霸氣還原歷史名人,女性魅力成「戰國風雲」最大亮點

《但願人長久》吳慷仁再次收穫好評!金馬影帝的10部精彩作品,《下一站,幸福》綠葉配角也令人印象深刻!

加入Bella儂儂 LINE好友,接收流行時尚新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