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最快的行駛方式不是直線,因為帆要吃風,走之字形才能有力前進,」追夢的路上也是這樣。看似不循軌跡前進,東奔西跑的黃佳琳,飛向夢想的路上,也因此有了不同的累積。
幾週前還在北極圈潛水,幾週後又將飛往南非,此刻的她正在高雄港灣,跟著台灣海洋帆船學校學習駕駛帆船。她不是飛遍世界、豪奢旅行的商務人士,目前身分是高雄中山大學研究生。
為什麼她的日常如此夢幻?
這一切或許要感謝疫情。
因為想環遊世界,黃佳琳首先成為旅遊記者,透過工作接觸生態旅遊,期許能讓更多人知道台灣海洋的美好。愛上海洋後,她的第二個夢想是住海邊,2016年辭掉報社記者工作,搬到小琉球推動永續,改接外稿維生。
因對海洋憧憬,求知欲強的她,住小琉球還騎摩托車登上渡輪,渡海到中山大學旁聽。
追夢途中,一路都很開心。不料疫情襲來,「飛機停飛、大家都不能出門旅遊,旅遊雜誌停刊,哪還有外稿接啊?」沒事做卻不願坐困愁城的她,決定回學校念書。
不是神來一筆。其實她大學畢業後曾到美國遊學3個月,藏在心中的夢想是出國念書生活,「我一直想留學,但語文能力沒那麼好,另一方面也考量經濟。」
每個人夢想不同,黃佳琳認為不是人人都需要符合世俗標準,或配合他人的夢想樣貌。(邱劍英攝)
透過交換學生到海外,黃佳琳得以實現國外生活之夢。
報考前,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副院長暨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副教授陸曉筠提醒,一般生享有較多交換與獎學金資源。有工作經驗、年紀相對資深的黃佳琳決定改以一般生申請,而非在職班,「沒想到讓我之後海闊天空!」
找獎學金出國,圓夢兼顧永續
中山大學擁有不少海洋研究課程,2021年重返校園的她如魚得水。她先將西灣學院社會創新所與管理學院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的雙主修學分,兩年修完。
同時積極善用獎學金計劃和國際資源,幫自己圓夢。2023年,她前往挪威經濟學院當交換學生,今年又申請到南非金山大學。
出發前,她先在台灣取得永續管理師證照、溫室氣體內部查證員等;並透過「西灣種子學習輔導計劃」,考取海域專業證照。也申請中山校友支持的「全球移動實踐人才培育獎助金」,考察挪威永續實踐、到北極漁村做文化交流。
(黃佳琳提供)
繞著地球念書,認真學習考察,讓黃佳琳把夢想愈玩愈大,更能持續為海洋永續發聲。
「始終不放棄」是陸曉筠對黃佳琳的觀察,「她必須負擔生活,精準掌握獎學金跟經費,申請失敗了,唉個兩聲就繼續奮戰,過幾天又來問其他機會。我都不記得自己幫她寫過幾封推薦函了。」
陸曉筠認為,相較大部份學生還不確定方向,或綁在既定路上找未來,黃佳琳明確知道自己的路,懂得找資源,「她人生追夢的型態,的確跟別人不一樣。」
黃佳琳想拓展不一樣的海洋技能,盡可能將資源極大化,還被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前院長蔡敦浩戲稱,「在中山Shopping喔?」
其實,她只是把人生過成自己喜歡、別人羨慕的樣子。
黃佳琳不諱言,追夢很難兼顧「麵包」,把時間用在課業,就少了工作賺錢的時間。
她的前主管、中廣《超級美食家》主持人王瑞瑤分享,「即使黃佳琳(離開《中時》後)收入不穩定,仍然過得好開心。腦袋裡充滿理想,每次見面都有下一階段要進行的事,投入海洋後搬去小琉球,還在北極就說要去南非,非常熱血積極面對生活。」
過日子,自己喜歡就好
兩趟氣溫零下的北極圈之旅,黃佳琳站在冷冽極地一躍入海,近距離看見虎鯨跟大翅鯨,跟著巨鯨一起潛水,光看照片都震撼。
但潛水不是為了炫耀累積的氣瓶或征服的海域;繞著世界跑也不是蒐集護照上的印章。一路走來,她累積的是適應能力;而最重要的,是跟自己和解。
(邱劍英攝)
「我一直走在認識自己的路上,不管當記者或學生,向外探索世界,也向內收斂心神,」對黃佳琳來說,朝夢想飛奔時,更能找到跟自己、跟家人相處的方法。
以前的她,如果沒辦法做到家庭期待、社會價值的樣貌,「會自我懷疑,甚至指責自己,產生很多內在衝突。」
現在的她,不急著回嘴,找到化解之道,「因為世界上存在許多不同的文化跟想法,也許我不完全符合你的價值觀,但這沒有不好,我為什麼需要內疚呢?」
當旅遊記者時,曾搭阿聯酋商務艙、在帆船飯店住三晚,「普通薪水無法負擔的行程,老實說,這份工作很迷人,也很容易迷失。」享受過繁華,讓她更清楚,現實不可能只存在美好。
也因此,不同的文化都想探索,每個地方都有要看的風景和學習的事物。她想像海洋生物,在不同海域生活;小琉球、挪威,跟接下來的南非都是。
走過千山萬水、飛向夢想的最終,黃佳琳期待,「自在生活,過著自己喜歡的日子。」聽起來簡單?卻不容易。無論未來如何,她都將持續探索世界,尋找自己的意義。
【延伸閱讀】
登百岳、玩跳傘 73歲背包客葉金川:用想的不花錢,想久了就去做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791期《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