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明明很痛苦,為什麼我總要把工作拖到最後一刻?戒掉拖延的 2 個簡單練習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2022年05月26日15:59 • 發布於 2022年05月27日01:10 • 菅原洋平

「那件事不做不行、這件事也拖不得。糟糕!這個一直沒動的案子,不是馬上就要交了嗎?⋯⋯呼,總算勉強趕上,這次也差一點就開天窗。」像這樣把該做的事一延再延,在最後一刻才動手,是一種壞事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對大腦而言,拖延是一件痛苦的事。

實驗證實,當人想像這些令人抗拒的任務時,腦內感受疼痛的區塊就會開始活躍;而一旦動手去做,該區塊的活動就會降低。

拖延症會損害身心健康!了解自己拖延的原因

「腦袋裡老是有各種待辦事項,感覺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壓得自己喘不過氣。」「我有太多要考慮的事情,肩膀和脖子都很緊繃,身體變得越來越不好活動。」這是因為,拖延會點燃大腦內處理疼痛的中樞,導致呼吸困難和肌肉僵硬。

想要改變拖延行為,關鍵並不是擺脫目前的自己。拖延的是大腦,而不是我們自己。

每個人都會拖延,而且,拖延也是有分種類的。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自己在什麼條件下會拖延?試著去關心這些問題,更加了解自己。

我拖延的原因是什麼?拖延腦自我檢查表

回顧一下平時的情況,並在符合的項目打勾。打勾的項目越多,越能說明你目前陷入的拖延狀態。

《告別拖延腦》圖A
《告別拖延腦》圖A-1
《告別拖延腦》圖A-2
《告別拖延腦》圖A-3
《告別拖延腦》圖A-4
《告別拖延腦》圖A-5
《告別拖延腦》圖A-6
《告別拖延腦》圖A-7
《告別拖延腦》圖A-8

這 8 種拖延腦的特徵,會因睡眠不足、大腦過度興奮或是工作任務設置錯誤出現在每個人身上。我將 8 種拖延腦之間的關聯,整理成一張圖表:

《告別拖延腦》圖A-9

縱軸代表大腦的警醒程度。越往上,大腦的警醒程度越高,越往下則越低。橫軸代表行動的切換速度。越往左,切換速度越快,越往右,切換速度越慢。

想要順利完成想做和該做的事,我們就必須達到 ★ 符號的狀態。讓大腦處於不高也不低的適度警醒,能夠靈活切換行動。

振奮情緒會有反效果!用「小實驗」防止拖延

改變自己的行為,並不需要高漲的情緒。不如說情緒一旦高漲後,身體反而會動不了。「我從今天開始要戒掉拖延!」像這樣的宣言是不行的,鼓足幹勁只會適得其反。

請先把要做的事情想成是「實驗」。因為實驗不會有成功或失敗,只會有「結果」。得到「結果」後,再針對得到的結果,進行下一個實驗。只要重複這麼做,就能改變行為。

基本實驗 1:更換口頭禪

╳ 可是⋯⋯
〇 沒問題!這樣的話⋯⋯

「可是」這個詞是引起拖延的口頭禪。就連已經拿起這本書的人,好像也會聽到一個聲音說:「可是這些實驗⋯⋯」試著改說「你說得對!這樣的話⋯⋯」吧。

「可是發生這種情況要怎麼辦?」和「沒問題!那如果發生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兩句話相比,自己對待對方的態度完全不同。

人在使用「可是」這個詞的時候,心跳和呼吸會加快,身體進入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的高代謝狀態。在消極、沒有幹勁的語言背後,其實是設法逃避變化的神經在作祟。

相對地,在表示「沒問題!」的情況下,腹側迷走神經系統就會抑制交感神經系統,與對方建立信賴關係,進入集體解決問題的模式。適度放鬆,視野開闊,情緒起伏少,能發揮高水準表現。

基本實驗 2:提高滿足感

╳ 又搞砸了,下次一定要成功!
〇 還挺有意思的啦!

想戒掉拖延卻總是反反覆覆,這類人的特徵,就是陷入名為罪惡感的甜蜜圈套。罪惡感是從「下次一定能做出不同的行動」,這種對行為改變的期待感,以及沒有得到預期回報的情境設想中產生的。只要能打破這個設想,就不會被罪惡感所折磨。

「下次一定要」這句話,是一種想將拖延行為當作沒有發生過的表現。試著說「很有意思」或「嗯!很開心」吧。

雖然只是說出來而已,當人說「很有意思」的時候,不管是什麼樣的事情,大腦都會從中找出有趣的部分自圓其說。這是大腦的自動運作,所以只要交給大腦,就能擺脫罪惡感的循環。

(本文出自《告別拖延腦》,高寶書版出版)

延伸閱讀

為什麼人們總是持續犯錯、難以改正?薩提爾的自我察覺,看見行為背後的慣性與盲點
對工作提不起勁?靠科學方法「控制」大腦、激發工作動力的 4 種方法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