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意指我們的性格很難改變,但許多人把這句話也運用到自律層面,覺得:「我天生就懶,這麼多年很難改變,根本不可能做到自律。」
這種觀點不在少數。這裡的認知偏誤,就是將自律當作一種固定不變的主觀態度,或是一種無法改變的性格,然後自己貼上「懶惰」的標籤,認為永遠都不可能自律。
有人覺得,既然現在做不到,那乾脆就不做,因為現在做不好,就代表我這個人太弱,會遭到恥笑,被別人看不起。與其改不了,還不如維持現狀。
自律背後的真相
但真正的自律背後是什麼呢?
其實是一種有關大腦的生理活動,我們所有的態度和行為,都可以轉變成大腦的刺激反應。
在心理學領域有個很知名的案例,主角叫作蓋吉(Phineas Gage)。為什麼知名呢?因為蓋吉的神奇病情,讓世人對於大腦和自制力之間的關係有了全新的認知。
1848年9月13日,一根鐵棍剛好刺穿了蓋吉的左臉,穿過他的大腦後飛了出去。幸運的是,他竟然活了下來,而且活了12年之久!但不幸的是,他的性格從此大變。以前的他性格溫和堅毅,大家都很喜歡他,但自從腦部受創之後,他變得脾氣暴躁,缺乏耐心,髒話連篇,熱衷於計畫,卻從來沒有執行。
蓋吉原本自律的狀態有所轉變,他的自制力完全消失了。是什麼原因導致蓋吉喪失了意志力,完全控制不了自己呢?
後來研究發現,那根插入蓋吉大腦的鐵棍所傷害的大腦區域叫作前額葉。前額葉在我們大腦靠前的部位,差不多是在額頭的位置,主要負責長期規畫和決策,並管理大腦其他的區域,換句話說,前額葉就是人類大腦的「腦中腦」。人的一系列行動,都是身體先接收各種信號,然後信號傳遞到前額葉,並做出相應的決策。
例如,看到美食,信號跑過來跟前額葉報告:「主人,這裡有好吃的!」看到網上有八卦,信號跑過來:「主人,有八卦,吃點瓜吧!」雙11打折,信號跑過來說:「主人,趕緊買買買!」
一般情況下,我們的前額葉都會理性地拒絕,因為前額葉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對長遠的未來做出規畫,正因為著眼於未來,因此就變成了大腦中的冷靜器,能夠讓人延遲滿足感,更加理智地思考,謹慎決策。
但是,當蓋吉的前額葉受傷時,他的大腦就像失去煞車一樣完全失控,蓋吉也就變成及時行樂、超級墮落的人。
因此,我們所說的自律,依靠的就是以「前額葉」為核心的大腦自控系統。
讓自控系統戰勝衝動系統
與其相對的是大腦的另一個系統,叫作衝動系統,主要是透過分泌多巴胺,讓我們感受到快感,於是衝動系統及時行樂的特性,容易使人變得衝動,脾氣來了就要釋放,美食來了就要品嘗,只想追求舒適感。
絕大多數動物的衝動系統都非常發達,自控系統卻很薄弱。但是對於人類而言,在數10萬年的演化過程,大腦容量增加將近1倍,主要增加的就是前額葉部分。換句話說,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變得愈來愈理智,也愈來愈能夠控制衝動。這也就造成人類和動物的區別。
以蓋吉為例,就是想告訴大家:自律,並非如我們一般所理解,是一種美德、態度,甚至是不可改變的天賦。自律其實是一種與大腦前額葉相關的生理過程,一旦前額葉出問題,無論原本多麼自律,也會立刻墮落崩潰。
值得慶幸的是,人類前額葉的發達程度非常相近,沒有所謂的天生差異,人人都擁有一個強悍的自律大腦,只不過有的人硬生生地把自律大腦丟在一邊。
有一個很生動的比喻,叫作「象與騎象人」,衝動系統就是那頭大象,而自控系統就是騎象人。有人騎著大象,完全是失控狀態,橫衝直撞,但有人則學會馭象之道,可以讓大象溫順地朝著正確的方向行進。
其中的差別就在於,是否抱持成長心態,一點點學,一點點練習,學會如何更適當地操控大腦,逐步讓自控系統戰勝衝動系統,學會馴服大象的技術,養成自律。
延伸閱讀
研究發現,心情愉快能提升工作成效!神經學行銷專家教你用3方法創造快樂,讓大腦成為成功推手
想提升工作效能,又怕自己不夠自律…上市公司高階主管教你從3層面入手,養成好習慣
書籍簡介_轉動自律飛輪:不費力完成最想做的事
作者:Kris
出版社:好人出版
出版日期:2022/10/13
作者簡介_Kris
10年自律行動者,馬拉松愛好者,二寶爸。自律成長領域微信公眾號「Kris在路上」主理人。
曾服務於《財星》世界500強企業,目前為行動服務平台「一行DoMore」創始人,篤信並實踐「以生命影響生命,以行動啟迪行動,讓更多的人擁有改變的力量!」
平日在公眾號「Kris在路上」與60萬粉絲分享自己的自律故事,並且交流打磨自律系統方法論,形成本書的「自律金字塔模型」,並依此模型持續自律、不斷突破,打造個人工作與生活的動態平衡,與讀者一起實現自律蛻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