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自由工作者真的「自由」嗎?

換日線

更新於 2022年07月19日07:56 • 發布於 2022年07月07日09:45 • 某某出走/老靈魂。赤子心
自由工作者真的「自由」嗎?
自由工作者真的「自由」嗎?

疫情開始至今已兩年多,居家工作已成為新常態,在遠距工作文化較為深厚的西方國家,這波居家工作的浪潮尤其愈演愈烈。

除此之外,在新自由主義的工作市場中,無論是被迫成為短期約聘員工或所謂的自僱人士,又或是反過來希望成為相對自主的自由業者(freelancer),以脫離為大機構或大財團賣命的單向度人生(雖然最終很可能還是發現一點也不自由),無可否認的是──自由業者的數量大量增加,而疫情只是再推一把。

到底疫情對自由工作的影響如何?自由工作會否隨著疫情而繼續發展成主流趨勢?自由工作者的面貌是如何,主要從事哪些行業,又是否真的如此自由?世界上哪些國家自由業發展最為興盛?我們不妨看看全球自由工作的發展走勢。

後疫情自由工作全球趨勢

朝九晚六的全職工作生涯是否成為過去?如果你即將準備成為自由業者,或許不得不留意以下的數字。

先看看自由工作第一大國,美國的數字。

根據全球其中一個最大型的自由工作平台 Upwork 的統計顯示,從 2014 年至 2019 年期間,美國的全職自由業者從 17% 增長至 28%。

單單是 2019 年至 2020 年,全美國的自由業者便增長了 8%,增加了 200 萬人。在供需相互影響的狀況下,2020 年第二季度因著全球疫情持續,在美國自由工作的職缺亦增長了 41%。

Forbes 的統計數字亦顯示,自由職業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接近 1 萬億美元,而現在自由職業的產出已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約 5%。

全球數字亦反映同樣趨勢。根據自由工作者常用的全球網上收款平台 Payoneer 的統計亦顯示,32% 自由工作者指因疫情而增加工作機會。2020 年,自由業者已佔全球勞動力 36%。

美國之外,從全球十大自由工作國家走勢來看,世界第二大的自由工作市場是英國,自由工作市場主要以「顧問諮詢」及「科技服務業」構成,而新興的自由工作市場則由攝影、攜狗散步及美容業等「創意及生活風格」相關服務帶動。

巴西於 2019 年首次走進世界十大自由工作國家的行列,主要因工資相對低而大受歐美市場歡迎。隨後是巴基斯坦、烏克蘭、菲律賓及印度,而位列第十名的塞爾維亞則以科技服務領先。

以下讓我們看看台灣的相關數據。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台灣的非典型就業人數在 2019 年達到 81 萬 9,000人,占全體受僱者 8.3%,與 2008 年的 65 萬人、7.2% 相比,自由工作者或自僱者的比例逐漸攀升,非典型就業人口已然成型。由此可見,台灣斜槓族的成長雖未如美國般大,但上升趨勢還是不容忽視。

誰是自由工作者?

自由業者增長不斷,讓我們再來看看誰是這場變化的主角。

根據 Statistia 的統計,在美國按不同世代來畫分,受訪的 Z 世代(18 至 22 歲),當中 53% 都曾經從事自由工作;受訪的千禧世代(23 至 38 歲),則有 40% 從事自由工作;至於受訪的 X 世代(39 至 54 歲)當中,有 31% 從事自由工作;而戰後嬰兒一代(55+)則有 29%。由此可見,自由工作在新世代之中更為普遍。在台灣也不例外,根據勞動部2018的報告顯示,15–24歲的就業人口中,選擇自由業的人口比例高達23.3%,接近。

近年,大學畢業生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打擊,以及學歷貶值等老問題,而面對更為艱難的勞動市場狀況。不過,他們在找自由工作方面卻還算順利。Statistia 的統計顯示,有超過一半受訪的 Z 世代及 44% 的千禧世代於過去一年曾從事自由工作。Upwork 的統計更指出,36% 的 Z 世代是自從疫情開始,才成為自由工作者。

就整體人口而言,Upwork 的統計顯示,美國共有 5900 萬人口於 2019 年期間曾從事自由工作。而就性別而言,Statistia 統計顯示在美國約 6 成自由工作者為男性,其餘 4 成為女性,這可能跟自由工作的工作類型有關係。

根據 Forbes 的統計數字,在美國從事藝術及設計者佔了整體自由工作者總人數約 75%。而 Payoneer 一項統計亦顯示,33% 自由工作者都是從事創意相關產業,45% 自由工作者提供專業技術的服務,而 61% 自由工作者提供至少 2 至 3 項技術或工作職能。

由此可見,從事設計者在自由工作市場佔優,除了一項特別專長技能之外,自由工作者還須要多元發展。

自由工作真「自由」?

一般來說,自由工作的「自由」,可看成成空間上和時間上的自由。

空間上的自由,是指自由工作者不需每天於特定的辦公室上班,可選擇居家工作,也可能是找一家 Café 坐下來便對著筆電工作。時間上的自由,則是自由工作者的上班時間不用被規限於朝九晚五或晚六,大部分情況都是在死線前完成工作便好。當然跟客戶交流、開會的部分,還是會影響自由工作者的時程,但上班時間相對彈性,反過來看也就極需要自律及提升工作效率。

不過,自由工作是否真的如此「自由」?

一項 FreelanceMap 2017 年統計顯示,自由工作者一週平均花 47 小時工作,更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一週工時超過 50 小時,也就是每個上班日工時長達 10 小時。而 2019 年,從工時長度去看,情況似乎稍微改善,自由工作者一週平均花 43 小時工作,但 23% 的自由工作者卻因為疫情而減少時薪。

Fiverr 的調查則顯示,70% 受訪者也須同時執行 2 至 4 個工作項目。

顯示著儘管人不在辦公室裡,工作能「找上你」的狀況並不會比較少,反而還可能更加令人窒息。

自由工作的未來?

目前全世界最為大型的自由工作媒合平台 Freelancer.com 平台則有超過 3,000 萬使用者,而 Upwork 平台亦有 1700 萬使用者。另一自由工作平台 Fiverr 的年報顯示,在 2019 年便有超過 5000 萬美元的交易。

根據 Forbes 的統計數字,53% 的自由職業者相信,即使疫情得到控制,自由工作的工作機會仍會增加。光看數字,便可以看到自由工作的發展充滿潛力。

Fiver 一項新研究表明,在疫情期間,68% 遠程工作者有興趣從事自由職業。另一項有關斜槓者的調查則顯示,68% 受訪者承認他們自從成立獨立工作的自由工作者後,生活品質得到改善。在家工作不僅讓人更愜意,而且還為他們增加新收入來源的機會。

隨著通訊科技的發展,加上疫情讓不少人體驗到遠距工作的可能性,成了這波自由工作浪潮的催化劑,似乎並不會因疫情緩下來而減退。不過,亞洲與歐美的工作文化依然差距甚大,除了硬件配備,自由工作市場的發展還是很關乎人們的工作觀念。

看看以上大家選擇自由工作的原因,便知道其實重點不在全職工作或自由工作與否,而在於大家對工作形式、生活形態的想像已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或許,我們更應問工作意義為何?如何在限制之中,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延伸閱讀】

●遠端工作好自由?當心公司一直在監視你!上班那些你(不能)不知道的事
●在新創公司工作自由又美好?過來人告訴你,五大重點決定你身處「天堂」或「地獄」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