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彭博:台積電收購英特爾難救美國晶片業 恐轉嫁成本給輝達蘋果

上報

更新於 02月18日07:31 • 發布於 02月18日03:40 • 劉孜芹
台積電收購英特爾美國工廠的計畫,恐難讓英特爾「再次偉大」。(取自X平台@htcmania)
台積電收購英特爾美國工廠的計畫,恐難讓英特爾「再次偉大」。(取自X平台@htcmania)

美國川普政府據傳要求台積電收購英特爾美國工廠的控股權,但這項計畫的可行性備受質疑,可能還會損及台積電的技術優勢。而且,台積電與英特爾在企業文化與生產模式上差異巨大,整合難度極高,收購計畫恐難讓英特爾「再次偉大」,與其進行高成本、高風險的併購,台積電應透過擴大美國投資來尋求折衷方案,既滿足華府需求,也維持自身技術領先地位。

彭博新聞報導,台灣晶片巨頭「台積電」(TSMC)投資美國是明智之舉,但無須被迫與「亦敵亦友」、陷入困境的英特爾(Intel)聯姻。若想強行促成兩家企業合作,可能是個極為複雜的過程。

目前,川普政府據傳要求台積電收購英特爾在美國的工廠控股權,但這項計畫的可行性被各方質疑。根據《路透社》報導,華府可能不會支持1家外國公司來經營英特爾的美國工廠,看看美國鋼鐵業的情況,就知道這在政治上會引發多大的爭議。

同時,台灣內部也有人擔憂,這類要求會迫使台積電轉讓其最尖端的技術,進而削弱自身的戰略優勢。這點尤其關鍵,因為台積電的技術領先地位不僅讓其超越產業競爭對手,更被視為守護台灣免受中國侵犯可能的「護國神山」。

台積電與英特爾截然不同

從實際層面來看,台積電與英特爾在企業文化、製造、運營模式等方面都截然不同。台積電憑藉純晶圓代工模式(pure-play foundry),徹底改變產業格局,而英特爾過去一直是自己設計並生產晶片。如果讓台積電接管英特爾的美國工廠,或將其整合進自身體系,恐將是1場耗時且昂貴的噩夢。

而且,這項合作是否真能讓英特爾「再次偉大」,也仍是未知數。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的英特爾,早已在美國政府的扶持政策下獲得許多優惠,這些政策都是為了重振美國的半導體產業。不過,「親兒子」英特爾仍然深陷重重困境而「扶不起」,它未能及時抓住AI浪潮,在技術上持續落後於競爭對手,還在去年創下十多年來的最低營收。

因應川普政府的請求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台積電的強勁表現。更值得注意的是,約5年前,台積電與英特爾的市值還相差無幾,但如今台積電的市值已是英特爾的9倍。其實,台積電早就意識到拯救英特爾並非易事。去年10月,當台積電執行長魏哲家被問及是否有意收購英特爾工廠時,他直截了當地回應:「完全沒有興趣。」

台積電這次態度的轉變,似乎是因應川普政府的請求,但這並不能改變英特爾面臨的諸多挑戰。

這項合作傳聞的出現,與川普在競選期間提出的政策息息相關。他曾主張對台灣晶片產業徵收關稅,以迫使半導體生產回流美國。不過,台灣真的沒有「竊取」晶片產業,而是憑藉創新的代工模式取得領先,代工模式是美國矽谷當初所忽略的。這段背景至關重要,因為川普一向習慣用關稅作為談判手段,而他的終極目標是重建美國的晶片製造能力。

轉嫁成本給輝達和蘋果

但是,關稅無法實現川普的目標。台積電很可能會將這些額外成本轉嫁給客戶,而它最大的2個客戶輝達(Nvidia)和蘋果(Apple),恰恰是美國科技產業的核心企業,川普試圖與這些科技巨頭保持良好關係,他們顯然不願意為先進晶片支付更高的價格。

著名科技分析師郭明錤指出,台積電出口至美國的晶片,全年總值甚至不到它的單月營收。但他也提醒,台積電「不能單純『接受關稅』,而忽視川普的談話內容。」不過,既然已經明確知道川普的最終目標,台積電仍有一定空間來主動應對。

目前,台積電接手英特爾工廠的提案仍處於非常初步的階段,甚至不確定英特爾是否願意接受這筆交易。另外,為了緩解對外資持有美國戰略性產業的疑慮,這項計畫可能還需納入其他美國晶片設計公司。

台積電有更好的選擇

台積電與川普團隊應該尋找折衷方案,而非貿然進行這項複雜且昂貴的交易。台積電可以選擇進一步擴大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投資,這樣既能符合川普「將生產帶回美國」的訴求,又能保留自身的技術優勢。事實上,在對抗北京方面,台積電與美國科技產業其實是站在同一陣線上的。

台積電的晶片製造能力全球第一,許多正在搭乘AI浪潮的企業都嚴重依賴它。這讓川普的關稅威脅看起來既空洞又可能適得其反,同時也賦予台積電強大的談判籌碼。然而,若台積電因這場代價高昂的併購案而影響其技術優勢,那才是真正的風險所在。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