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配水果比較健康?還是飯後來點水果助消化?其實不同狀態,有不同的吃法!水果的食用時間與搭配其實大有學問,選錯時間吃可能對腸胃造成負擔,或是血糖飆升,甚至影響睡眠。到底水果該什麼時候吃才對?高敏敏營養師分析6大族群適合吃哪些水果,以及什麼時間吃水果最佳,以達到健康的最大效益。
6種人聰明吃對水果
1.一般人 身體無異狀:隨時都可吃
一般人吃水果宜選擇當季新鮮水果最對味,每次一個拳頭大或碗裝8分滿,一天可吃2-4次。有助補充豐富的膳食纖維,幫助順暢、保持腸胃健康。
2.吃大餐的人:飯後吃
吃完大餐後可以吃有消化酵素的水果,如鳳梨、奇異果、木瓜、香蕉等,有助加速分解澱粉、蛋白質,幫助提高消化力。
3.高血糖的人:兩餐中間吃
高血糖的人適合吃低GI、高纖維的水果,如蘋果、芭樂、小番茄、棗子等,能幫助穩定血糖,避免刺激過多胰島素分泌,還能增加飽足感,避免嘴饞亂吃。
4.運動的人:運動後1小時內吃
運動後吃水果助補充體力、幫助能量恢復。運動後1小時內吃水果,如木瓜、葡萄、香蕉,能刺激胰島素,幫助氨基酸合成蛋白質,達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5.腸胃不好的人:避免空腹吃
腸胃不好的人要避免空腹吃水果,尤其是口感較酸、有蛋白酶的水果,如鳳梨、檸檬、奇異果、橘子等,避免加劇刺激胃酸分泌。
6.睡不好的人:晚餐後吃富含鎂水果
睡不好的人可以藉由吃香蕉、火龍果、奇異果、櫻桃等富含鎂的水果,提升褪黑激素分泌,幫助降低皮質醇,不僅幫助減輕焦慮,也能提升睡眠品質。
雖然水果營養豐富,但是吃對時間、挑對種類,才能發揮最大健康效益!無論是幫助消化、穩定血糖、提升運動表現,水果都是最佳天然輔助食物。
高敏敏營養師提醒,吃水果記得份量要適中,避免一次攝取過多糖分,並選擇當季新鮮水果為佳。要減少加工果乾或果汁,以免攝取過多額外添加物,每天適量吃水果,養成好習慣,讓健康自然加分。也建議蔬果常常攝取不足的人,可以以水果代替高熱量的下午茶點心或手搖飲料。至於飯後可以吃一點有消化酵素的水果,幫助消化,只要掌握「份量」,就可以安心吃水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