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50+》編輯部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預防癌症,從飲食開始。本文整理台大乳癌名醫張金堅、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等多位醫師、營養師的建議,指出平日適度攝取5種食物,或許有機會降低罹患癌症的機率。擇食,是享受每一天的基礎。
癌症與年齡雖然沒有絕對的關係,但隨著年齡增長,罹癌機率確實有上升趨勢。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超過80%的人在50歲以後罹癌,顯示50歲後更應積極預防癌症。而預防癌症最基礎的一件事,即是謹慎選擇食物。該怎麼吃,才有機會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以下是5位專家的建議:
1. 台大名醫張金堅:喝黑咖啡可抗氧化
台灣癌症醫療終身成就獎得主、台大乳癌名醫張金堅指出,適量飲用黑咖啡對健康大有益處。因為,咖啡中含有咖啡因、綠原酸等活性化合物,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特別是綠原酸,可清除自由基與抑制發炎因子,有助於保護細胞並降低多種慢性病風險。
張金堅說,他從65歲起開始接觸黑咖啡,不僅胃部不適的情況消失,痛風問題也因而改善。他還發現,咖啡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推測是因為咖啡活性成分能抑制血管阻塞的內生酶。此外,國內研究也指出,適量飲用咖啡者平均壽命增加約2.1年。(相關閱讀:咖啡能防癌!台大名醫張金堅:預防慢性病、對抗致癌物質的正確喝法)
2. 肝臟科醫師梁程超:吃柑橘類水果防食道癌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醫師指出,富含維他命C的柑橘類水果對於癌症預防有顯著效果。維他命C具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能增強黏膜組織的防禦能力,並阻礙亞硝酸鹽的合成,減少食道癌風險。
梁程超建議,每日應攝取適量的新鮮柑橘類水果,例如柳橙、葡萄柚、檸檬等,以維持健康的免疫功能。此外,他也提醒讀者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將柑橘類與其它蔬果搭配食用,才能發揮最佳防癌效果。
3. 營養師潘富子:吃十字花科蔬菜防乳癌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指出,多攝取高麗菜、青花菜、羽衣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能有效降低乳癌及其他癌症的風險。這些蔬菜中的吲哚、硫化素等植化素,具有減少自由基並促進細胞健康的作用。
十字花科蔬菜不僅低熱量且營養豐富,還能促進腸道健康,是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潘富子建議,每餐至少加入一種十字花科蔬菜,並選擇清蒸、涼拌等低油方式烹調,避免營養流失。
4. 專家:吃植物性蛋白質可防癌
囤積過多內臟脂肪,也會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因此,預防癌症除了多吃蔬果,也別忘了剷除多餘的內臟脂肪!日本內科醫師奧田昌子在《剷內臟脂肪,降5高》中提到,足夠的蛋白質攝取有助於降低內臟脂肪,每日每公斤體重至少攝取1公克蛋白質。
不過,攝取蛋白質時,建議至少一半的來源是植物性蛋白。林俐岑營養師舉例,植物性蛋白質如黃豆、毛豆、黑豆是理想選擇,因為它們零膽固醇且營養豐富。相較於動物性蛋白,這些豆類更健康且不易造成膽固醇過高。但,記得避開油炸或高脂的烹調方式,以免增加不必要的熱量攝取。
5. 中醫師施堯鈞:喝四神湯幫身體除溼
除了飲食習慣,內臟脂肪的堆積可能與溼氣、氣血不順有關。因此,中醫師施堯鈞建議,適量飲用四神湯可以幫助改善體內環境,促進代謝與除溼。四神湯由蓮子、山藥、茯苓、芡實等中藥材組成,既能補益脾胃,也有助於調節身體的免疫系統。
施堯鈞提醒,飲用四神湯時應避免過度添加調味料,並選擇天然無加工的材料,才能達到健康效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