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高齡憂鬱症恐伴隨假性失智症狀!老年憂鬱症的症狀易忽略,提高就醫早治療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01月29日09:00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高齡憂鬱症恐伴隨假性失智症狀!老年憂鬱症的症狀易忽略,提高就醫早治療
高齡憂鬱症恐伴隨假性失智症狀!老年憂鬱症的症狀易忽略,提高就醫早治療

在高齡族群中,憂鬱症的患病率可能高達7%至20%。目前台灣只有最高約3.8%的患者接受治療,顯示臨床診斷與治療方面存在不足。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李佩頴表示,老年憂鬱症的症狀通常不如典型憂鬱症那般明顯,更常表現為認知功能障礙或身體不適。許多高齡患者並未主動表達憂鬱情緒,而是因睡眠問題、主觀記憶力減退或身體不適等症狀前往就醫。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憂鬱症可能伴隨假性失智的症狀,這種情況需與真正的失智症進行鑑別診斷,有機會認知功能得到恢復。由於高齡患者經常伴隨多重慢性疾病與複雜的藥物治療,憂鬱症的診斷與治療需要更全面的評估與照護。

李佩頴醫師表示,除了對於老年憂鬱症保持警覺外,網路相關資源豐富,像是老年憂鬱量表、心情溫度計等,高齡者可以自行檢測或家人可以幫長輩檢測。有需要就尋求協助、陪伴就醫。當得到適當整合照護後,生活品質得到提升,有餘力享受退休生活。

66歲的張奶奶好像常常在晚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雖然高血壓有在規則吃藥控制,但一直抱怨全身不舒服,脖子緊、頭痛、胸悶、手腳沒力氣。覺得自己甚麼都不會,拿手的廚藝也不開伙了,朋友邀約更是能推則推,漸漸待在家裡的時間變長。帶張奶奶去看病、復健,還是改善有限。對於家裡事務,奶奶也會沒來由地煩惱,擔心兒女不結婚、退休金不夠等,就算家人一再保證生活無虞,奶奶還是愁眉苦臉,甚至突然發怒。

張奶奶的兒子因為同事媽媽有類似狀況分享,警覺到媽媽可能是「老年憂鬱症」,陪伴前往精神科就醫,經過三個月的療程,張奶奶漸漸找回原本的丰采,朋友及家人都再次見到張奶奶爽朗笑容。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